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闭卷本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00分,用时45分钟,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共用9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四,醉的大一T但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注意事项。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中。1.灭陈后,隋文帝将隋初所铸新币推行至南方陈朝故地,实现货币统一,与此同时着手统一度量衡,为市场交易制定统一标准。隋文帝此举旨在A.结束政权分裂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强南北交通D.巩固国家统一2.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下的考生可以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材料主要体现科举制的特点是2A.公开公平竞争B.关注道德品质C.注重门第家世D.取士方式多样3.唐太宗曾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从中可知唐太宗A.虚心纳谏B.以民为本C.戒奢从简D.知人善任4.小钱币,大历史。钱币展现了一定历史时期内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下图展示的中日两国钱币反映了胆除朱资甲应的达唐朝开元通宝日本和同开环A.唐朝民族关系和谐B.中日两国贸易往来频繁C.唐朝商品经济发展D.日本受到中国文化影响5.杜甫的诗歌记录了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的开元盛世到“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的衰败历程,唐朝这段历史转折的标志性事件是A.黄巢起义B.大泽乡起义C.安史之乱D.靖康之变6.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强调,宇宙是由混沌的、运动着的元气构成的:只要人们掌握了客观规律,人力足以支配自然。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墨子C.韩愈D.柳宗元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第1页共6页7.七年级某班同学收集到以下三幅图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三彩釉刷载乐骆驼绘什女弈棋劉颜真即《颜勒礼碑》片(局部)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B.边疆治理与民族关系C.文化的交流与传播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8.它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是文臣掌兵,大多不熟悉军务,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材料评述的是A.分封制B.崇文抑武方针C.郡县制D.休养生息政策9.《辽史·百官制》记载:“以国制(契丹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材料反映辽统治者的统治思路A.具有因地制宜的特点B.改变了契丹人的生活方式C.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D.加剧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10.《宋史·岳飞传》记载了他的名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下列对岳飞评价恰当的是A.推行新政,忧国忧民B.率军抗金,精忠报国C.平定叛乱,中兴名将D.组织抗元,宁死不屈11.南宋泉州市舶司提举赵汝适编写的《诸蕃志》涉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所言皆海国之事”,但作者并未到访过这些国家和地区,只是向来华的外国人多方询问。可见《诸蕃志》的编写得益于当时A.繁荣的海外贸易B.繁华的都市生活C.市舶司的设立D.造船业的发达12.《皇明祖训》中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颜顽(抗衡),不敢相压。”该朝“罢丞相”的目的是A.加强思想控制B.精简官僚机构C.扩大统治基础D.强化君主专制13.有学者认为,黄宗羲在明清思想史上非预期地“结束了一个时代,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的时代”是指黄宗羲A.认为社会是发展、进化的B.开始激烈批判君主专制制度C.要求人们行事应遵循天理D.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14.清朝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皇帝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其发生的背景是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第2页共6页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历史评分参考一、选择题 (共 30 分)1—5DABDC 6—10DABAB 11—15ADBBC二、非选择题:16 题 30 分;17 题 28 分,18 题 12 分,共 70 分。二、16.(1)顺序:B A C (6 分) 趋势: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3 分)(2)策略:因地制宜、因教顺俗、恩威并用。(3 分)说明:元朝在东南地区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西北地区,设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军政事务。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屯驻军队。(任答一例 2 分)清朝设立驻藏大臣管理西藏;平定准噶尔部,稳定西北部边疆地区;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军政事务,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等。(任答一例,2 分)(3)原因:戚继光:带领广大军民,抗击倭寇侵犯,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4 分)精神: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爱国精神。(3 分)(4)因素:上古传说、图腾崇拜、纪念名人、自然节气(农业生产)(答出 3 点即可,3 分) 意义: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4 分)17.(1)原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答出 3 点即可,6 分) 历史事实:开元盛世。(2 分)(2)特点:商店门类众多;商业活动突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6 分)价值:描绘了当时社会实景,为后世了解研究宋代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历史资料。(2 分)(3)表现:出现新的生产关系萌芽;手工业分工细化;新的经济部门出现;新的高产农作物引入;商品经济活跃;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答出 3 点即可,6 分)影响:粮食产量提高;促进人口数量增长;促进较大商业城市的形成;增强了国力;促进生产力发展等。(答出 3 点即可,6 分)18.示例:观点: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推动世界发展和进步。论述:西汉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中国造纸术通过大食传播到西方,促进世界文化发展。唐朝中国人发明火药,后用于军事上,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北宋时期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指南针发明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结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推动了世界发展和进步。 (12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上期七年级期末考试历史答案.docx 2025年上期七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