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判断的概述 课件(共24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判断的概述 课件(共24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5.1判断的概述
1.什么是判断?
2.判断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什么是真判断?什么是假判断?
4.如何表达判断?
5.判断与语句的关系是怎样的?
6.把握不同类型判断的原因是什么?
7.判断的类型有哪些?
0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1.使用判断的原因
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或者肯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或者否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识活动中,就使用了判断。
没有判断能力的人,往往对一件需要做的事无法开始,即使开始也无力进行。
——牛顿
2、判断的含义:
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示例评析: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小李问道:“你们有何感想?”
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
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
【思考】材料中谁说的话是判断?小张和小赵的话都符合实际情况吗?
小张的话表达了一种肯定;小赵的话表达了一种否定,所以他们两个的话是判断。小李既没有肯定什么也没有否定什么,所以不是一个判断。
3、判断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1)特征一: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2)特征二:有真假之分。
①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真判断;
②不符合认识对象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
(3)断定和真假的关系:
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看到某个小镇山清水秀
小张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
小赵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
后来经过实地考察,证实了小张和小赵的判断是正确的。
请思考2: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都是真判断吗?
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
判断是否正确要经过实践检验
请思考1:判断来源于哪里?
4.判断真假的检验标准:
社会实践
⑴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⑵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⑶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1、中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新时代,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属于( )
①真判断 ②假判断
③肯定判断 ④否定判断
A.① ③ B. ③ ④ C. ① ② D.② ④
A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判断有真假之分——真判断和假判断
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以下三个语句都试图表达判断:
1.这是新学生宿舍。
2.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
3.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
上述表达是否明确或准确,为什么
“新”的含义表达不明确。因为这句话既可以表达“新学生”,也可以表达“新宿舍”
语句中概念搭配不当。因为能呼吸的只有空气,不应该包括阳光和海水。
语句表达的条件判断是错误的。因为吸烟只是患肺癌的可能条件,不是必然条件。
1、判断的表达形式:
(1)表达形式: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
(2)判断与语句的关系: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3)语句作判断时应注意:
②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①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要有真假断定。
要排除语句歧义。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1)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2)这事不可能是小王干的。
(3)你是新来的同学吗?
(4)逻辑学真是一门有意思的学科啊!
(5)啊,我的天哪!
(6)难道会有无因之果吗?
(7)请您多提宝贵意见!
肯定判断
否定判断
疑问句,不是判断
感叹句,是判断
感叹句,不是判断
反问句,是判断
下列语句属于判断吗?
祈使句,不是判断
(1)关系:判断与语句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知识拓展】全面理解判断和语句的关系
(3)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在不同语境里,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而判断就是语句的思想内容,所以,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例如:①罪犯在火车上。——可以表示为“罪犯在火车车厢顶上”或“罪犯在火车车厢内”这样两个判断。
②他走了。——可以表示为“他离开这里了”或“他死了”这样两个判断。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语境或语句的歧义造成的。
例如: ①每一个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 没有一个公民可以不遵守法律! 难道有可以不遵守法律的公民吗?这三个句子语法结构都不同,但都表示了同一个判断,即“所有的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
②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没有一个人是不死的。人总是要死的。凡人皆有一死。人统统要死的。难道有人不死吗?都表示同一个判断“人是要死的”。
(2)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对于同一个判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语句表达形式。
上述判断有什么特征,相互之间又有什么区别?
分析以下四个判断:
◆他 是 中学校长。
◆张华 认识 雷锋。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
他是中学校长。 张华认识雷锋。
这两个判断拆解后是概念,它们是不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是简单判断。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
这两个判断拆解后仍然是判断,它们是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是复合判断。
2、判断的类型:
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②类型:简单判断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②类型: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
(2)复合判断
(1)简单判断
①含义:是指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①含义: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总类型 简单判断 复合判断 含义 类型
定义
举例
断定事物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断定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的简单判断
断定对象在几种可能情况下,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判断
断定一个事物情况存在是另一个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
雪是白色的。
张三和李四是同学。
他不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选民在选举时,要么投赞成票,要么投反对票,要么投弃权票。
如果明天天气好,我就去爬山。
是指直接由概念构成
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
判断的类型
性质判断
关系判断
联言判断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
拆解后是“概念”
拆解后是“判断”
(2022天津)“北京冬奥会的成功,是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这一判断是( )
A.假言判断
B.联言判断
C.关系判断
D.选言判断
B
简单判断
复合判断
(1)性质判断
(2)关系判断
(1)联言判断
(2)选言判断
(3)假言判断
判断的类型
社会实践
判断的表达形式
来源
判断的含义: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判断的概述
有所断定
判断的基本特征
有真假之分
检验标准
通过语句表达
1.如同概念与语词有密切联系一样,判断与语句也是有密切联系的:判断的表达,要借助于语句。判断和语句的关系表现为( )
①所有语句都表达判断
②同一个判断用相同语句表达
③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④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表现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课堂检测
【详解】①②③④:判断和语句虽然是思维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关系,但二者之间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有的语句表达判断,有的语句不表达判断,判断都通过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③④正确,①②错误。
2.下列语句属于判断的是
①逻辑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
②难道你不喜欢这本书
③那是你的书吗
④过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①这个陈述句,是对逻辑学是否有意思作出的判断,①符合题意。
难道你不喜欢这本书 这是一个反问句,是对你是否喜欢这本书作出的判断,②符合题意。那是你的书吗 这是一个疑问句,不表达判断,③不符合题意。过来!这是一个祈使句,不表达判断,④不符合题意。
3.判断的最简单的形式,是肯定地或否定地表明某一单个的事物的某种一般的性质(肯定判断:玫瑰花是红的;否定判断:玫瑰花不是蓝的;无限判断:玫瑰花不是骆驼)。根据以上定义,下面不符合题意的是
A.地球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
B.地球不是恒星
C.地球是圆的
D.地球不是圆的
A
地球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描述的是地球和太阳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不符合该定义的关键信息,A正确。地球不是恒星、地球是圆的和地球不是圆的都是肯定地或否定地表明某一单个的事物的某种一般的性质,BCD符合该定义,BCD不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