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3课《“唠叨之歌”》教学设计课题 “唠叨之歌”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五年级学习目标 1.识别父母唠叨的常见内容(如学习、生活、安全等),理解唠叨背后是父母对子女的关心与期望。 2.意识到唠叨是亲子沟通的一种特殊方式,初步感知父母表达爱的不同形式。 3.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减少对唠叨的抵触情绪,增强亲子间的理解与信任。 4.培养积极看待家庭关系的心态,初步建立 “唠叨即关爱” 的情感认知。 重点 1.理解父母唠叨的核心原因是 “爱与关心”,而非单纯的 “指责或挑剔”。 2.通过具体事例(如唠叨的内容、场景),分析并表达对父母情感的认知。 难点 1.转变学生对 “唠叨” 的固有负面印象,从 “厌烦抵触” 到 “理解接纳” 的情感认同。 2.在实际生活中主动尝试用积极方式回应父母(如耐心倾听、沟通表达),而非情绪化对抗。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出示数据: 一项调查显示,小学生平均每天听到父母唠叨12次,其中60%与学习和生活细节有关。如果有一天,爸爸妈妈突然不再唠叨你,你会觉得轻松还是失落?为什么?我会开心,但也会担心他们是不是不爱我了。 看来唠叨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让我们烦躁,又让我们安心。今天我们通过《唠叨之歌》,重新认识这种独特的爱。 出示课题。 数据分析、思考 。 通过数据分析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教学主题。讲授新课 一、快乐测试(一)你对父母的唠叨了解多少 你又是怎样对待父母的唠叨的 请你做一做下面的测试题。1.你的父母会对你唠叨吗 ( )A.会 B.不会2.父母经常唠叨的事是关于以下哪个方面的 (可多选)( )A.学习 B.生活 C.交友 D.其他_______3.当父母对你唠叨的时候,你通常会怎么回应 A.置之不理 B.顶嘴 C.说理 D.其他______4.父母为什么会唠叨?关心的表达:唠叨的背后往往是父母对我们的爱和担心。比如,提醒学习是希望我们进步,叮嘱生活细节是怕我们照顾不好自己。沟通的方式:有些父母可能不太擅长用温柔的语言表达,所以用反复强调的方式让我们记住重要的事。5. 如何对待父母的唠叨?①耐心倾听:先别急着反驳,听听父母在说什么,也许他们的提醒真的有道理(比如 “按时完成作业”“多喝水”)。②主动回应:如果是合理的要求,可以说:“我知道啦,马上就做!”如果觉得父母误解了你,可以冷静地说:“妈妈,我今天已经按时写完作业了,下次我会注意的。”③行动改变:如果父母经常唠叨同一件事(如整理书包),可以试着主动做好,让他们放心。④表达感受:如果觉得唠叨让你不舒服,可以用温和的语气告诉父母,比如:“爸爸,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你说太多遍我会紧张,我会努力记住的。” 5.如果你对父母的唠叨置之不理(或顶嘴、说理),父母的反应是怎样的 父母可能会觉得你没听懂他们的关心,或者担心你养成不好的习惯,所以可能会更着急、唠叨更多。(二)温馨小贴士大多数父母都会唠叨,但如果你的应对方式不恰当,可能会让唠叨升级哦。二、快乐暖身妈妈的“唠叨之歌”快起来,快起来,快点别迟到!快点洗,快点刷,快点梳个头!快点穿,快点穿,快点别磨蹭!面包吃了没 你的书,你的笔,你的练习本;你的壶,你的包,你的午饭钱;你的鞋,你的表,你的公交卡;统统带齐没 ……这是我最近常听到的一首《妈妈的“唠叨之歌”》。写一写听完这首《妈妈的“唠叨之歌”》,你有什么感想 请你写在下框里。初次听到《妈妈的 “唠叨之歌”》,先是因它生动还原自己每日早晨的场景发笑,继而意识到唠叨中藏着深切的爱。曾经厌烦妈妈催促起床、询问物品是否带齐,后来经历忘带作业本被批评,才懂得妈妈的唠叨实则是对自己生活的操心,是为自己遮风挡雨的保护伞。最终明白,妈妈的唠叨虽不悦耳、朴实无华,却是独属于自己的爱的表达,今后要用行动回馈这份爱。 三、快乐舞台(一)唠叨真的很烦吗学生1:妈妈老是让我别挑食,睡前收拾好书包。学生2:爸爸总是让我放学后马上回家,不能和同学到处乱跑。1.想一想,写一写请你仔细回想一下,你的爸爸、妈妈经常对你唠叨什么内容 请你写在下框里。妈妈每天早上都会说:“多穿件外套,别感冒了!”“早餐多喝牛奶,别光吃面包!”爸爸放学后总提醒我:“先写作业再玩游戏!”“别一直盯着手机,眼睛要休息!”临睡前他们还会唠叨:“早点睡,别熬夜!”“明天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吗?”2.说一说,写一写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父母的“唠叨之歌”都唱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请你写在下框里。学习方面:“作业写完了吗?”“上课认真听讲!”“考试别粗心!”生活习惯:“多吃蔬菜!”“少喝饮料!”“自己的房间收拾干净!”安全与交友:“放学早点回家!”“别跟陌生人说话!”“和同学好好相处!”健康与作息:“早睡早起!”“多运动!”“少玩电子产品!”3.听一听,写一写在父母的“唠叨之歌”中,你还听出些什么 请你写在下框里。学生1:妈妈的唠叨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总有那么多她可以唠叨的话题。学生2:学习、交友、生活习惯、人身安全……父母的唠叨虽然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恰恰反映出他们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学生 3:妈妈的唠叨像 “复读机”,但后来我发现,她每次重复 “过马路看红绿灯”,是因为她怕我出事,这种 “重复” 其实是她放不下的心。学生 4:爸爸总说 “钱要省着花”,一开始觉得他太抠门,后来看到他加班到很晚的背影,才明白唠叨里藏着他想把最好的留给我的努力。四、快乐收获唠叨是父母对我的爱学生1:我不应该讨厌爸爸妈妈对我的唠叨,因为他们爱我,所以才会什么都想让我做得更好,我应该感谢爸爸妈妈。学生2:虽然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这首“唠叨之歌”听着有点烦,可试想一下,若是哪天他们不唠叨了,我们又会很不习惯。学生3:所以说,如何从“唠叨之歌”中听出爱的感觉,还真是一门学问呢!现在,我对爸爸妈妈的“唠叨之歌”有了新的看法: 这不再是重复又烦人的声音,而是一首充满温度的 “爱的协奏曲”。他们会在清晨像闹钟一样催促我起床,却在厨房偷偷把我的鸡蛋煎成我最爱吃的溏心;会盯着我书包里的作业本皱眉,却在我熬夜写作业时悄悄泡好热牛奶;会唠叨 “别总玩手机”,但散步时又会主动把我的手放进他们的口袋里暖着。原来每一句 “快点” 背后,都藏着怕我迟到的焦虑;每一次 “带齐了吗” 的追问,都是怕我丢三落四的担心;甚至连 “多吃蔬菜” 的碎碎念,都装满了 “希望我长高变强壮” 的期待。如果说成长是一场旅行,那父母的唠叨就是路上的指示牌 ——虽然有时候觉得 “挡住了风景”,但回头看看,正是这些 “唠叨” 指引着我避开了很多弯路。现在我会主动对妈妈说:“今天的‘唠叨之歌’我收到啦!”因为我知道,当有一天听不见这些声音时,我一定会想念 ——想念那个把 “我爱你” 藏在无数句唠叨里的、全世界最温暖的家。五、快乐阅读学生1:乐乐,你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吧!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父母的唠叨。学生2:我发现《我讨厌妈妈》这本书很不错。它是表现亲子之爱的绘本,在书中,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快乐书单书名:《我讨厌妈妈》请你读一读这本书,抄下你最喜欢的几段话。 有时我觉得妈妈…… 好讨厌!哼,她呀,就喜欢睡懒觉!星期天的早上睡呀,睡呀,睡睡也睡不醒,睡也睡不醒,我肚子饿了啦。就知道自己看电视剧不让我看动画片,说生气就生气…… 快点、快点就知道催我快点、快点可她自己却慢吞吞的。还有来幼儿园接我总是迟到,还忘记洗衣服,我今天穿的袜子就是昨天穿过的那双。还有 ------ 还有还有还有还有,还说不能跟我结婚。说就是等我长大了也没有办法跟我结婚,说就是等我长得再大、再大再大也没有办法跟我结婚。可是我只想跟妈妈结婚呀,所以,我讨厌妈妈,我不要这样的妈妈了,我要走了,一个人!走得远远的,走得远远的。“再见了,妈妈!” 砰!的一声,我关上门,走出去了。然后我又回来了,“咦咦,怎么啦,忘了什么东西吗?” 妈妈问。“嗯,忘了拿球,我要带走的。对了,妈妈......”“什么?”“又见到我,妈妈高兴吗?”“当然高兴了!” 六、拓展延伸1. 为什么说父母的唠叨是一首‘爱的协奏曲’?结合文中内容和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理解。文中提到,父母的唠叨里藏着很多细节的爱,比如清晨催促起床是怕迟到,提醒带齐物品是担心丢三落四,唠叨作息和饮食是希望我们健康。就像我的妈妈每天让我多喝牛奶,一开始我觉得烦,后来发现她悄悄把牛奶热好放在书桌旁,这些唠叨不是啰嗦,而是用行动编织的爱,所以像 “协奏曲” 一样温暖。2. 如果你是文中的‘我’,听到妈妈的唠叨时,会用什么方式回应?请写出两种具体做法。耐心倾听并行动:如果妈妈说 “快收拾书包”,我会说 “好的,我现在就整理”,然后马上把书本和文具放进书包,让妈妈放心。主动表达感受:如果觉得妈妈唠叨太多,我会拉着她的手说:“妈妈,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我记住啦,下次我会提前做好的!” 这样既让妈妈知道我懂她的爱,也能沟通我的想法。3. 文中把父母的唠叨比作‘路上的指示牌’,这个比喻好在哪里?请结合生活说说你的体会。这个比喻很生动,因为指示牌能指引方向、避免迷路,就像父母的唠叨能提醒我们注意安全、养成好习惯。比如爸爸总说 “过马路要看红绿灯”,有一次我差点闯红灯,想起他的话赶紧停下,才发现真的有车驶来。这时我明白,唠叨就像指示牌,虽然平时不起眼,但关键时刻能保护我们。4. 读完《妈妈的‘唠叨之歌’》,你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请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感受。爸爸妈妈,以前我总觉得你们的唠叨很麻烦,现在才知道,每一句 “快点吃饭”“早点睡觉” 都是你们的爱。记得有一次我忘带雨伞,放学时看到你们冒雨给我送伞,衣服都淋湿了,却还唠叨 “让你带伞不听”。其实我知道,你们的唠叨是最温暖的关心。谢谢你们的爱,以后我会认真听你们的话,也会用行动回报你们!5. 如果让你为父母的‘唠叨’写一句暖心的话,你会写什么?你的每一句唠叨,都是我成长路上最珍贵的礼物。妈妈的 “快点” 里藏着太阳,爸爸的 “小心” 里装着星星,你们的唠叨是我的超级保护伞! 测一测写一写 想一想,写一写,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知识拓展 引导学生反思对父母唠叨的认知与应对方式,直观呈现亲子沟通现状,为后续探讨 “唠叨背后的爱” 及 “如何正确回应唠叨” 奠定认知与情感基础,渗透理解父母、感恩亲情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具体词句中捕捉父母的关切细节,初步感知唠叨背后的情感温度,为深入理解 “唠叨是爱的表达” 搭建感性认知桥梁。引导学生从个体经验出发,逐步归纳父母唠叨的普遍内容,再深入挖掘唠叨背后的情感本质,在交流与反思中完成从 “感知烦恼” 到 “理解关爱” 的认知转变,培养换位思考与情感共情能力。 引导学生将前期对唠叨的认知升华为对父母之爱的深层理解,借助具体生活场景的情感重构,让学生真切体会唠叨中蕴含的独特关爱方式,培养感恩意识与亲子沟通的积极态度,完成从 “理解” 到 “认同” 的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获取情感共鸣,借助书中相似的亲子互动场景,进一步深化对 “唠叨即爱” 的理解,拓展阅读视野的同时,培养从文字中捕捉情感、联系生活的能力,实现课内认知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联动。通过知识的拓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生活,从 “理解比喻内涵 — 实践回应方式 — 迁移生活体验 — 情感表达升华” 逐步深化思维,培养学生结合文本分析、联系生活感悟的能力,强化对 “唠叨即爱” 的情感认同,最终实现认知提升与感恩情怀的双向培养。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1.文中提到的 “唠叨之歌” 指的是( )A. 流行歌曲 B. 父母的唠叨 C. 学校的铃声2.父母经常唠叨的内容可能包括(可多选)( )A. 学习 B. 生活习惯 C. 交友安全 D. 看电视时间3.当父母唠叨时,比较恰当的回应方式是( )A. 顶嘴 B. 置之不理 C. 耐心倾听并沟通 D. 发脾气二、填空题1.文中《妈妈的 “唠叨之歌”》里,妈妈反复提醒的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父母的唠叨虽然有时让人烦恼,但反映出他们对我们________的关心。3.《我讨厌妈妈》是一本表现________的绘本,书中的 “我” 一开始讨厌妈妈的________,后来感受到了妈妈的爱。三、判断正误题1.文中的 “唠叨之歌” 是一首真正的流行歌曲。( ) 2.大多数父母唠叨是因为担心孩子,表达对孩子的爱。( ) 3.面对父母的唠叨,置之不理可以让他们停止唠叨。( ) 4.《我讨厌妈妈》中的 “我” 最后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 ) 想一想,做一做 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与技能。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懂得了父母的唠叨是藏在琐碎话语里的关爱,还学会了用耐心倾听和主动沟通回应这份爱,更明白了亲子之间的理解需要从细微处发现温暖。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板书 “唠叨之歌”快乐测试妈妈的“唠叨之歌”唠叨真的很烦吗唠叨是父母对我的爱阅读《我讨厌的妈妈》知识拓展 观看板书 回顾已讲知识点,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