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唠叨之歌”》教案【浙教版】《心理健康》五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唠叨之歌”》教案【浙教版】《心理健康》五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唠叨之歌”》教学设计
课题 “唠叨之歌”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五年级
学习目标 1.识别父母唠叨的常见内容(如学习、生活、安全等),理解唠叨背后是父母对子女的关心与期望。 2.意识到唠叨是亲子沟通的一种特殊方式,初步感知父母表达爱的不同形式。 3.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减少对唠叨的抵触情绪,增强亲子间的理解与信任。 4.培养积极看待家庭关系的心态,初步建立 “唠叨即关爱” 的情感认知。
重点 1.理解父母唠叨的核心原因是 “爱与关心”,而非单纯的 “指责或挑剔”。 2.通过具体事例(如唠叨的内容、场景),分析并表达对父母情感的认知。
难点 1.转变学生对 “唠叨” 的固有负面印象,从 “厌烦抵触” 到 “理解接纳” 的情感认同。 2.在实际生活中主动尝试用积极方式回应父母(如耐心倾听、沟通表达),而非情绪化对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数据: 一项调查显示,小学生平均每天听到父母唠叨12次,其中60%与学习和生活细节有关。如果有一天,爸爸妈妈突然不再唠叨你,你会觉得轻松还是失落?为什么?我会开心,但也会担心他们是不是不爱我了。 看来唠叨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让我们烦躁,又让我们安心。今天我们通过《唠叨之歌》,重新认识这种独特的爱。 出示课题。 数据分析、思考 。 通过数据分析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教学主题。
讲授新课 一、快乐测试(一)你对父母的唠叨了解多少 你又是怎样对待父母的唠叨的 请你做一做下面的测试题。1.你的父母会对你唠叨吗 ( )A.会 B.不会2.父母经常唠叨的事是关于以下哪个方面的 (可多选)( )A.学习 B.生活 C.交友 D.其他_______3.当父母对你唠叨的时候,你通常会怎么回应 A.置之不理 B.顶嘴 C.说理 D.其他______4.父母为什么会唠叨?关心的表达:唠叨的背后往往是父母对我们的爱和担心。比如,提醒学习是希望我们进步,叮嘱生活细节是怕我们照顾不好自己。沟通的方式:有些父母可能不太擅长用温柔的语言表达,所以用反复强调的方式让我们记住重要的事。5. 如何对待父母的唠叨?①耐心倾听:先别急着反驳,听听父母在说什么,也许他们的提醒真的有道理(比如 “按时完成作业”“多喝水”)。②主动回应:如果是合理的要求,可以说:“我知道啦,马上就做!”如果觉得父母误解了你,可以冷静地说:“妈妈,我今天已经按时写完作业了,下次我会注意的。”③行动改变:如果父母经常唠叨同一件事(如整理书包),可以试着主动做好,让他们放心。④表达感受:如果觉得唠叨让你不舒服,可以用温和的语气告诉父母,比如:“爸爸,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你说太多遍我会紧张,我会努力记住的。” 5.如果你对父母的唠叨置之不理(或顶嘴、说理),父母的反应是怎样的 父母可能会觉得你没听懂他们的关心,或者担心你养成不好的习惯,所以可能会更着急、唠叨更多。(二)温馨小贴士大多数父母都会唠叨,但如果你的应对方式不恰当,可能会让唠叨升级哦。二、快乐暖身妈妈的“唠叨之歌”快起来,快起来,快点别迟到!快点洗,快点刷,快点梳个头!快点穿,快点穿,快点别磨蹭!面包吃了没 你的书,你的笔,你的练习本;你的壶,你的包,你的午饭钱;你的鞋,你的表,你的公交卡;统统带齐没 ……这是我最近常听到的一首《妈妈的“唠叨之歌”》。写一写听完这首《妈妈的“唠叨之歌”》,你有什么感想 请你写在下框里。初次听到《妈妈的 “唠叨之歌”》,先是因它生动还原自己每日早晨的场景发笑,继而意识到唠叨中藏着深切的爱。曾经厌烦妈妈催促起床、询问物品是否带齐,后来经历忘带作业本被批评,才懂得妈妈的唠叨实则是对自己生活的操心,是为自己遮风挡雨的保护伞。最终明白,妈妈的唠叨虽不悦耳、朴实无华,却是独属于自己的爱的表达,今后要用行动回馈这份爱。 三、快乐舞台(一)唠叨真的很烦吗学生1:妈妈老是让我别挑食,睡前收拾好书包。学生2:爸爸总是让我放学后马上回家,不能和同学到处乱跑。1.想一想,写一写请你仔细回想一下,你的爸爸、妈妈经常对你唠叨什么内容 请你写在下框里。妈妈每天早上都会说:“多穿件外套,别感冒了!”“早餐多喝牛奶,别光吃面包!”爸爸放学后总提醒我:“先写作业再玩游戏!”“别一直盯着手机,眼睛要休息!”临睡前他们还会唠叨:“早点睡,别熬夜!”“明天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吗?”2.说一说,写一写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父母的“唠叨之歌”都唱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请你写在下框里。学习方面:“作业写完了吗?”“上课认真听讲!”“考试别粗心!”生活习惯:“多吃蔬菜!”“少喝饮料!”“自己的房间收拾干净!”安全与交友:“放学早点回家!”“别跟陌生人说话!”“和同学好好相处!”健康与作息:“早睡早起!”“多运动!”“少玩电子产品!”3.听一听,写一写在父母的“唠叨之歌”中,你还听出些什么 请你写在下框里。学生1:妈妈的唠叨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总有那么多她可以唠叨的话题。学生2:学习、交友、生活习惯、人身安全……父母的唠叨虽然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恰恰反映出他们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学生 3:妈妈的唠叨像 “复读机”,但后来我发现,她每次重复 “过马路看红绿灯”,是因为她怕我出事,这种 “重复” 其实是她放不下的心。学生 4:爸爸总说 “钱要省着花”,一开始觉得他太抠门,后来看到他加班到很晚的背影,才明白唠叨里藏着他想把最好的留给我的努力。四、快乐收获唠叨是父母对我的爱学生1:我不应该讨厌爸爸妈妈对我的唠叨,因为他们爱我,所以才会什么都想让我做得更好,我应该感谢爸爸妈妈。学生2:虽然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这首“唠叨之歌”听着有点烦,可试想一下,若是哪天他们不唠叨了,我们又会很不习惯。学生3:所以说,如何从“唠叨之歌”中听出爱的感觉,还真是一门学问呢!现在,我对爸爸妈妈的“唠叨之歌”有了新的看法: 这不再是重复又烦人的声音,而是一首充满温度的 “爱的协奏曲”。他们会在清晨像闹钟一样催促我起床,却在厨房偷偷把我的鸡蛋煎成我最爱吃的溏心;会盯着我书包里的作业本皱眉,却在我熬夜写作业时悄悄泡好热牛奶;会唠叨 “别总玩手机”,但散步时又会主动把我的手放进他们的口袋里暖着。原来每一句 “快点” 背后,都藏着怕我迟到的焦虑;每一次 “带齐了吗” 的追问,都是怕我丢三落四的担心;甚至连 “多吃蔬菜” 的碎碎念,都装满了 “希望我长高变强壮” 的期待。如果说成长是一场旅行,那父母的唠叨就是路上的指示牌 ——虽然有时候觉得 “挡住了风景”,但回头看看,正是这些 “唠叨” 指引着我避开了很多弯路。现在我会主动对妈妈说:“今天的‘唠叨之歌’我收到啦!”因为我知道,当有一天听不见这些声音时,我一定会想念 ——想念那个把 “我爱你” 藏在无数句唠叨里的、全世界最温暖的家。五、快乐阅读学生1:乐乐,你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吧!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父母的唠叨。学生2:我发现《我讨厌妈妈》这本书很不错。它是表现亲子之爱的绘本,在书中,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快乐书单书名:《我讨厌妈妈》请你读一读这本书,抄下你最喜欢的几段话。 有时我觉得妈妈…… 好讨厌!哼,她呀,就喜欢睡懒觉!星期天的早上睡呀,睡呀,睡睡也睡不醒,睡也睡不醒,我肚子饿了啦。就知道自己看电视剧不让我看动画片,说生气就生气…… 快点、快点就知道催我快点、快点可她自己却慢吞吞的。还有来幼儿园接我总是迟到,还忘记洗衣服,我今天穿的袜子就是昨天穿过的那双。还有 ------ 还有还有还有还有,还说不能跟我结婚。说就是等我长大了也没有办法跟我结婚,说就是等我长得再大、再大再大也没有办法跟我结婚。可是我只想跟妈妈结婚呀,所以,我讨厌妈妈,我不要这样的妈妈了,我要走了,一个人!走得远远的,走得远远的。“再见了,妈妈!” 砰!的一声,我关上门,走出去了。然后我又回来了,“咦咦,怎么啦,忘了什么东西吗?” 妈妈问。“嗯,忘了拿球,我要带走的。对了,妈妈......”“什么?”“又见到我,妈妈高兴吗?”“当然高兴了!” 六、拓展延伸1. 为什么说父母的唠叨是一首‘爱的协奏曲’?结合文中内容和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理解。文中提到,父母的唠叨里藏着很多细节的爱,比如清晨催促起床是怕迟到,提醒带齐物品是担心丢三落四,唠叨作息和饮食是希望我们健康。就像我的妈妈每天让我多喝牛奶,一开始我觉得烦,后来发现她悄悄把牛奶热好放在书桌旁,这些唠叨不是啰嗦,而是用行动编织的爱,所以像 “协奏曲” 一样温暖。2. 如果你是文中的‘我’,听到妈妈的唠叨时,会用什么方式回应?请写出两种具体做法。耐心倾听并行动:如果妈妈说 “快收拾书包”,我会说 “好的,我现在就整理”,然后马上把书本和文具放进书包,让妈妈放心。主动表达感受:如果觉得妈妈唠叨太多,我会拉着她的手说:“妈妈,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我记住啦,下次我会提前做好的!” 这样既让妈妈知道我懂她的爱,也能沟通我的想法。3. 文中把父母的唠叨比作‘路上的指示牌’,这个比喻好在哪里?请结合生活说说你的体会。这个比喻很生动,因为指示牌能指引方向、避免迷路,就像父母的唠叨能提醒我们注意安全、养成好习惯。比如爸爸总说 “过马路要看红绿灯”,有一次我差点闯红灯,想起他的话赶紧停下,才发现真的有车驶来。这时我明白,唠叨就像指示牌,虽然平时不起眼,但关键时刻能保护我们。4. 读完《妈妈的‘唠叨之歌’》,你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请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感受。爸爸妈妈,以前我总觉得你们的唠叨很麻烦,现在才知道,每一句 “快点吃饭”“早点睡觉” 都是你们的爱。记得有一次我忘带雨伞,放学时看到你们冒雨给我送伞,衣服都淋湿了,却还唠叨 “让你带伞不听”。其实我知道,你们的唠叨是最温暖的关心。谢谢你们的爱,以后我会认真听你们的话,也会用行动回报你们!5. 如果让你为父母的‘唠叨’写一句暖心的话,你会写什么?你的每一句唠叨,都是我成长路上最珍贵的礼物。妈妈的 “快点” 里藏着太阳,爸爸的 “小心” 里装着星星,你们的唠叨是我的超级保护伞! 测一测写一写 想一想,写一写,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知识拓展 引导学生反思对父母唠叨的认知与应对方式,直观呈现亲子沟通现状,为后续探讨 “唠叨背后的爱” 及 “如何正确回应唠叨” 奠定认知与情感基础,渗透理解父母、感恩亲情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具体词句中捕捉父母的关切细节,初步感知唠叨背后的情感温度,为深入理解 “唠叨是爱的表达” 搭建感性认知桥梁。引导学生从个体经验出发,逐步归纳父母唠叨的普遍内容,再深入挖掘唠叨背后的情感本质,在交流与反思中完成从 “感知烦恼” 到 “理解关爱” 的认知转变,培养换位思考与情感共情能力。 引导学生将前期对唠叨的认知升华为对父母之爱的深层理解,借助具体生活场景的情感重构,让学生真切体会唠叨中蕴含的独特关爱方式,培养感恩意识与亲子沟通的积极态度,完成从 “理解” 到 “认同” 的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获取情感共鸣,借助书中相似的亲子互动场景,进一步深化对 “唠叨即爱” 的理解,拓展阅读视野的同时,培养从文字中捕捉情感、联系生活的能力,实现课内认知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联动。通过知识的拓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生活,从 “理解比喻内涵 — 实践回应方式 — 迁移生活体验 — 情感表达升华” 逐步深化思维,培养学生结合文本分析、联系生活感悟的能力,强化对 “唠叨即爱” 的情感认同,最终实现认知提升与感恩情怀的双向培养。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1.文中提到的 “唠叨之歌” 指的是( )A. 流行歌曲 B. 父母的唠叨 C. 学校的铃声2.父母经常唠叨的内容可能包括(可多选)( )A. 学习 B. 生活习惯 C. 交友安全 D. 看电视时间3.当父母唠叨时,比较恰当的回应方式是( )A. 顶嘴 B. 置之不理 C. 耐心倾听并沟通 D. 发脾气二、填空题1.文中《妈妈的 “唠叨之歌”》里,妈妈反复提醒的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父母的唠叨虽然有时让人烦恼,但反映出他们对我们________的关心。3.《我讨厌妈妈》是一本表现________的绘本,书中的 “我” 一开始讨厌妈妈的________,后来感受到了妈妈的爱。
三、判断正误题1.文中的 “唠叨之歌” 是一首真正的流行歌曲。( ) 2.大多数父母唠叨是因为担心孩子,表达对孩子的爱。( ) 3.面对父母的唠叨,置之不理可以让他们停止唠叨。( ) 4.《我讨厌妈妈》中的 “我” 最后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 ) 想一想,做一做 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与技能。
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懂得了父母的唠叨是藏在琐碎话语里的关爱,还学会了用耐心倾听和主动沟通回应这份爱,更明白了亲子之间的理解需要从细微处发现温暖。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板书 “唠叨之歌”快乐测试妈妈的“唠叨之歌”唠叨真的很烦吗唠叨是父母对我的爱阅读《我讨厌的妈妈》知识拓展 观看板书 回顾已讲知识点,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