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3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32张PPT)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202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二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整体感知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
完成开天辟地的救国大业实现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
创造翻天覆地的富国大业
开启惊天动地的强国大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回看走过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坚持自己的路
全 书 学 习 主 线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课标考情研析
课标要求
1.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2.明确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核心考点 考情 命题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023·北京卷 2023·重庆卷 2023·河北卷 1.选择题:主要考查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梦的本质和特点、四个伟大及其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背景和核心内容。
2.非选择题:可能结合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实践等,考查如何实现中国梦;可能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考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怎样实现的,以及青年人应该怎样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重庆卷 2023·广东卷 2023·北京卷 2023·浙江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24·全国卷 2024·山东卷 2023·全国卷 2023·河北卷 2023·重庆卷 2023·江苏卷 2023·浙江卷 2023·辽宁卷 2023·山东卷

知识体系
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规律,确信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
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结构
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前所未有的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如何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如何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如何发展的?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我们怎样在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1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1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0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5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1
   伟大的改革开放 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35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4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7
综合探究一 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66
综合探究二 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 71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阶级和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以框架为线索建构知识体系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是什么
背景:新时代(历史方位)
内涵、意义
怎么做
(一以贯之)
党(主心骨)
国家
人民
践行初心使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什么
两步走的战略安排
时代:①产生——与时代的关系 ②背景——世情、国情、路情、党情、科情③主题——回应三组时代问题(P60相)——植根:中特伟大实践(实践与认识)
主要矛盾
变与不变
伟大梦想
实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关系:与人民、与个人、与世界
国家追求、民族向往、人民的期盼;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有实现步骤
有依靠力量
处理好四个
伟大的关系
做好全方的战略安排+坚持五个重大重要原则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有行动指南
内涵
十个明确(理论)(核心内容 四梁八柱)
十四个坚持(实践)(“路线图”和“方法论”)
地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怎么做:高举+毫不动摇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才能实现
指导
标 志
目 标
新时代新征程
党的中心任务
十三个方面的成就(效果)
三个牢牢
第四课知识体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是什么
中国梦本质
中国梦的具体内涵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使命是什么
怎么办
分两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是什么
怎么办
中国梦是什么
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怎么办)
本框体系
中国梦意义
实现中国梦的要求

核心考点精讲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核心考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怎样实现
方向道路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
主体力量 ①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②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每个人都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核心考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国际社会 中国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根本保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
具体要求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P52
战略部署 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指导思想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
拓展提升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之间的关系
伟 大 事 业(路径)
伟 大 工 程(保证)
伟 大 斗 争(动力)
伟大梦想
伟大工程是保证,为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决定性作用)
伟大事业是路径,宣示着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梦想开辟前进的道路。
伟大斗争是动力,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精神,为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破解难题,扫除障碍,提供牵引;
伟大梦想是目标,指引着前造方向,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破浪前行领航导向;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必修一P52新征程共产党的中心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拓展延伸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3)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重任
主体力量 ①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②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每个人都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国际社会 中国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根本保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 具体要求 进行伟大斗争 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伟大斗争(动力),伟大工程(保证),伟大事业(路径),伟大梦想(目标),起决定性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建设伟大工程 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推进伟大事业 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战略部署 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青年担当 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时政术语]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知识总结: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易混易错辨析
1.近代以来,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解析: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X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解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已成为激荡在十四亿多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解析:中国梦已成为激荡在十四亿多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X
X
4.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X
解析: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6.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人民。
解析: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
X
7.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梦想。
解析: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8.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解析: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X
X
5.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是世界人民的梦想。
解析: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X

典例分析
1. (2025·河北·统考高考真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强大动员力、战斗力以及凝聚力的精神之“源”。据此,可以推出( )
①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
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伟大建党精神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这句话表明了精神力量对于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对个人而言,没有精神就没有目标和动力,无法在社会中立足;对国家而言,没有精神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竞争力,无法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由此可推知,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①正确。
②:题干聚焦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未涉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未提及爱国主义,②排除。
③: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强大动员力、战斗力以及凝聚力的精神之“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作用,由此可推知,伟大建党精神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③正确。
④:题干未提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法推出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④排除。
故本题选B。
1.(2023·福建·统考高考真题)1923年,年仅31岁的林祥谦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被捕后英勇就义,是第一位中国共产党烈士。一百多年来,无数像林祥谦这样的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是因为他们坚信共产主义( )
①符合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崇高事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答案】D
【详解】②④:无数像林祥谦这样的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是因为他们坚信共产主义是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④正确。
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共产主义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①排除。
③: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排除。
故本题选D。
2.(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红色文化主题游——“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示意图重走“进京赶考之路”,是追忆也是洗礼,其意义在于( )
①感受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的开启
②感悟共产党人“赶考”的清醒与坚定
③了解生产关系的根本性改变
④不忘初心,汲取前行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答案】C
【详解】①:2021年,我国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重走“进京赶考之路”,重温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感悟共产党人“赶考“的清醒与坚定,有利于不忘初心,汲取前行力量,②④符合题意。
③:“进京赶考之路”中,生产关系没有根本性改变,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2023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由此可见,我国的对外开放( )
①得到各国认同
②进入新阶段
③为世界提供发展机遇
④是一项基本国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答案】D
【详解】①:得到各国认同与现实不符,①错误。②:中国加入WTO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②错误③: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可见我国为世界提供发展机遇,③正确。④: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可见这是一项基本国策,④正确。故本题选D。
4.(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1997年中国(大陆)只有4家,2020年以133家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再创新高达到145家,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地位变化见证了中国发展奇迹。这表明改革开放( )
①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③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
④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答案】C
【详解】①: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而非改革开放,①排除。
②③: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见证了中国发展奇迹,说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②③正确。
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各个领域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排除。
故本题选C。
5.(2023·重庆·统考高考真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对此作出概括和阐述( )
A.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中国化和时代化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矛盾问题提供路线图、方法论和具体举措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方向
A
【详解】A:积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指导意义,A符合题意。
B:该选项说法正确,但材料强调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指导意义,没有强调其中国化时代化,B排除。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矛盾问题提供路线图、方法论,但不提供具体举措,C说法错误。D: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但不决定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方向,D排除。
6.(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某校高三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时,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理论成就的一段论述:
我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根据这段论述,我们可以概括出该理论成就的时代价值是( )
A.凝练了党和人民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
B.提供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
C.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时代特点
D.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详解】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来源于党领导人民的实践,但是材料强调该思想的重要意义,A不选。
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B入选。C:材料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没有体现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C不选。
D:材料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没有涉及其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不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