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课件(共4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课件(共42张PPT)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2026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知识体系
模块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是
科学社
会主义
理论逻
辑与中
国社会
发展历
史逻辑
的辩证
统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
到科学、从理论
到实践的发展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
伟大的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与完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只有社会主义
才能救中国
(站起来)
只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才能
发展中国
(富起来)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强起来)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起来)
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伟大的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改革开放的进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改革开放的历程(三个阶段)
三个“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的意义
重要法宝+必由之路+关键一招+基本国策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道路、制度、理论、文化
主题的提出: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发展与完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进步和成绩的根本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中特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关系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核心考点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一目
改革开放的进程
第一框 伟大的改革开放
第二目
改革开放的意义
第一目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
第二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第二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改变面貌
重要地位
辉煌成就
促进飞跃
开启
新阶段和深化阶段
决策
意义
历程
依据
标志
过程
实践主题
全部理论
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四个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
辉煌的成就
取得辉煌的成就的
根本原因
所 以
富起来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意义
内容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意义 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核心整合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和伟大成就
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伟大成就 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重要结论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①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目的是必修三的内容)
P12
意义 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②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③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③是必修三的内容)P12
要求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3、改革和开放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1)对内改革
阶段 内容
起始 阶段 起点: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农村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企业改革: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逐步深入阶段 标志: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以后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
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进入 新阶段 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2)对外开放
阶段 内容
起始 阶段 起点: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1984年, 开放了包括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逐步 深入阶段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纵深推进 对外开放: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改革开放的步伐
(1)率先突破: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2)重点转移: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迈出重要步伐。
(3)关键步伐: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4)基本形成: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基本形成。
(5)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6)新格局: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7) 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知识小结:——改革开放的步伐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拓展提升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时间 党的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 历史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8年) 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工作中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提出三步走战略等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1989年) 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推进党的建设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时间 党的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 历史贡献
党的十六大以后(2002年) 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党的建设 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年) 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及意义
深化拓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时期付出各种代价,经过接力探索,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
(2)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4)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地位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提供科学指引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保障)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关系 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要求 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大自信)
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 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实现途径)
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 指导党和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理论(行动指南)
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 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强大精神力量
四者关系 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道路自信是表征
理论自信是灵魂
制度自信是根本
文化自信是源泉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特别注意
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要求在于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持历史自信,为坚定“四个自信”奠定基础。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典例分析
从播种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从一大到二十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过去的十年中,一项项重点工程、一个个国之重器、一次次创新突破从不同维度记录了中国的非凡成就。取得上述成就主要得益于(  )
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广大人民群众在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得到满足
④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
①:正确。从一大到二十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得益于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错误。广大人民群众在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得到满足,只是上述成就的表现之一,不是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
④:正确。中国取得的非凡成就主要得益于在党的领导下,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
A.加强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B.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C.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D.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C
解析
C:正确。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C正确。
A、B、D:错误。
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创造新的伟大奇迹,必须始终坚定“四个自信”。下列关于“四个自信”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正确理论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④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解析
①: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类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②: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③④: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正确表述了“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①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②是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③是引领中国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④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解析
①:错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②③: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引领中国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④:错误。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40多年成功实践的理论结晶,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理论成果
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这个理论体系的主题
④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山之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
①③: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这个理论体系的主题,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错误。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最终理论成果”说法错误。
④:错误。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所以才能取得成功,并将继续取得成功。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正确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
①③:正确。
②④: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2024·广东·高考真题)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要求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来”,之后进一步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要“摸着石头过河”。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作出“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要论断。对此,如下解读正确的是( )
①“杀出一条血路来”指明了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的方向
②“走自己的路”指明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
③“摸着石头过河”说明改革伊始就明确了发展蓝图
④“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求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2023·浙江·高考真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 )
A.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B.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C.经历了由点到面的全方位推进过程
D.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D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2023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由此可见,我国的对外开放( )
①得到各国认同
②进入新阶段
③为世界提供发展机遇
④是一项基本国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答案】D
【详解】①:得到各国认同与现实不符,①错误。②:中国加入WTO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②错误③: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可见我国为世界提供发展机遇,③正确。④: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可见这是一项基本国策,④正确。故本题选D。
(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1997年中国(大陆)只有4家,2020年以133家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再创新高达到145家,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地位变化见证了中国发展奇迹。这表明改革开放( )
①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③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
④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答案】C
【详解】①: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而非改革开放,①排除。
②③: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见证了中国发展奇迹,说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②③正确。
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各个领域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排除。
故本题选C。
(2025·河北·统考高考真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强大动员力、战斗力以及凝聚力的精神之“源”。据此,可以推出( )
①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
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伟大建党精神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这句话表明了精神力量对于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对个人而言,没有精神就没有目标和动力,无法在社会中立足;对国家而言,没有精神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竞争力,无法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由此可推知,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①正确。
②:题干聚焦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未涉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未提及爱国主义,②排除。
③: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强大动员力、战斗力以及凝聚力的精神之“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作用,由此可推知,伟大建党精神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③正确。
④:题干未提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法推出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④排除。
故本题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