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课件(共3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课件(共32张PPT)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修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一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整体感知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回看走过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坚持自己的路
全 书 学 习 主 线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课标考情分析
课标要求
1.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2.明确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核心考点 考情 命题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023·北京卷 2023·重庆卷 2023·河北卷 1.选择题:主要考查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梦的本质和特点、四个伟大及其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背景和核心内容。
2.非选择题:可能结合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实践等,考查如何实现中国梦;可能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考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怎样实现的,以及青年人应该怎样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重庆卷 2023·广东卷 2023·北京卷 2023·浙江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24·全国卷 2024·山东卷 2023·全国卷 2023·河北卷 2023·重庆卷 2023·江苏卷 2023·浙江卷 2023·辽宁卷 2023·山东卷

构建知识体系
1840年
1919年
(五四运动)
1949年
1956年底
1978
救国→立国
(社会主义革命)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12十八大
2017十九大
中特进入新时代
富国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
本课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强国
【注意】新时期≠新时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产生背景
要长期坚持
主要内容
10+14+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科学内涵、意义
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特要一以贯之
新思想
新征程
新时代
孕育
引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踏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目 标
指导 思想
中国梦的本质——是什么
中国梦的意义—--为什么
怎样实现中国梦——怎么办
新时代战略安排
共产党
青年
伟大贡献
历史地位
正确态度——怎么办
知识体系
强起来

核心考点精讲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核心考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核心考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①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历史线索),
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国家层面),
③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人民层面),
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中华民族层面),
⑤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世界层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①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
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对中华民族)
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对科学社会主义)
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 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世界)
核心考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的“变”与“不变” 变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不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是什么
所谓发展不平衡:①从区域发展上看,有的地方快一些,有的地方慢一些,生产力布局也不平衡,如城市和乡村,东部和西部。②从发展领域来看,既有达到甚至引领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力,又有大量传统的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既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又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群众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还有不少明显的“短板”。③从发展成果的共享来看,不同群体之间也有不平衡,如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贫富差别比较明显。
所谓发展不充分,主要指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转变发展方式还处于攻坚阶段,客观上还存在发展不够稳定和不持续的情况。
为什么 ①人民需求角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
②社会生产角度: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③制约因素角度: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核心考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949
1956
1978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八大: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12十八大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1840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一化三改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发展社会生产力
主要任务?
主 要 矛 盾
主 要 任务
民主革命时期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
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新时代
知识拓展
核心考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原因 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
②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无比崇高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
要求 ①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
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②每个奋斗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推进伟大事业),
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推进伟大工程),
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 (进行伟大斗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
  (1) 新历史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实力、国际地位、总体面貌等);
  (2) 新主要矛盾: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 新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4) 新奋斗征程: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5) 新国际环境: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这是中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关键阶段,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
注意1: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而不是某次会议的召开
2.主要矛盾≠基本矛盾
知识整合
党的百年历程的四次伟大飞跃
党的百年历程的四次伟大飞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后,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伟大飞跃,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两次结合
1、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两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了两次结合。
(1)第一次结合是在民主革命时期(1919-1945):找到了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井冈山经验)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2)第二次结合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5-1976):找到了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
知识整合
【时政链接】 中共二十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典例研析
(2022·辽宁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了伟大奇迹,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表明 (  )
①改革开放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改革开放必须突破制度约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③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参与者和贡献者 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了伟大奇迹,表明改革开放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参与者和贡献者,①③符合题意。改革开放要突破旧的机制体制的约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排除。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观点错误。
【答案】B
(2023.浙江1月)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
A. 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B.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C.经历了由点到面的全方位推进过程 D.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解析】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认为改革开放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故 A. 说法错误。②说法与材料无关。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是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的目标,所以B说法错误。
材料的主旨是改革开放我国取得的成绩,没有涉及改革开放的过程,故C同材料无关。
【答案】D
(2023·浙江高考真题)2023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由此可见,我国的对外开放( )
①得到各国认同 ②进入新阶段
③为世界提供发展机遇 ④是一项基本国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得到各国认同与现实不符,①错误。②:中国加入WTO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②错误③: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可见我国为世界提供发展机遇,③正确。④: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可见这是一项基本国策,④正确。
【答案】D
(2023.湖北高考真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1997年中国(大陆)只有4家,2020年以来133家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再创新高达到145家,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地位变化见证了中国发展契机。这表明,改革开放
①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③几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 ④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表述不科学,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④错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是坚持党的领导。本题材料主要介绍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的影响,②③符合题意
【答案】C
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围绕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在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回答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人民之问的过程中,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
①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②是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 ③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④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力量,是科学社会主义新版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①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奋勇前进提供理论指导,②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与中国国情结合的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新版本,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D
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造,也是人类自我解放的伟大觉醒。从俄国十月革命到二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再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进行了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这表明 (  )①回看走过的路,科学社会主义的探索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 
②比较别人的路,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③远眺前行的路,科学社会主义的探索可以超越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 
④坚定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回看过去的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是连续的,没有间断,①不选。比较别人的路,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既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又有中国特色,体现了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②入选。科学社会主义的探索要尊重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能超越,③不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这表明坚定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④入选。故选C。
【答案】C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表明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②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为实现民族复兴创造了根本制度保障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④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②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民族复兴创造了根本制度保障;③错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④正确。
【答案】B
(2023·湖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但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认识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应该拉长时间尺度,放在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程中去把握。从这一历程来看( )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并已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④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状态得到了根本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2022·北京)百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②历史性成就的取得表明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④实践证明了新时代党的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2021.河北高考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学‘四史’要以学习党的历史为重点。”“要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明确学习要求、学习任务,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A中学高一3)班将于“七一”前夕举办一次以“学‘四史’增强‘四个自信’”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请你帮助他们做一个活动计划。
要求:
①结合学科知识,说明开展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②说明活动的具体内容并设计有特色的活动形式;
③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
“学‘四史’增强‘四个自信’”主题学习教育活动活动计划目的意义:让学生深刻了解“四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增强“四个自信”,引导学生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自觉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活动设计:
①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发倡议书、悬挂条幅、校园广播等形式营造氛围。
②印发“四史”学习材料,做到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
③举办党课微视频演讲比赛。
④学以致用,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