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共4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共40张PPT)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3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二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2026.一轮复习

整体感知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
完成开天辟地的救国大业实现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
创造翻天覆地的富国大业
开启惊天动地的强国大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标考向分析
课程标准 核心考点 考情预测
1个进程:改革开放的进程 1个主题: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个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2个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4大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本课在高考命题中通常会以选择题形式来考查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及其关系;
2.在非选择题方面,会以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情境素材考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1.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2.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课标考向分析】

知识体系
模块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是
科学社
会主义
理论逻
辑与中
国社会
发展历
史逻辑
的辩证
统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
到科学、从理论
到实践的发展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
伟大的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与完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只有社会主义
才能救中国
(站起来)
只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才能
发展中国
(富起来)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强起来)
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伟大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
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
信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改革开放
的进程
改革开放
的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从点(特区)到面(14个开放城市)到线,南方讲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四个极大改变、三个伟大飞跃、一个重要法宝、一个必由之路、两个关键一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进 入
本课时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邓小平理论
创立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提出:党的十二大开幕式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本框体系

考点精讲
第3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考点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核心考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提出主题
提出 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
意义 此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
这个主题展开的,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始终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
时间 会议 大会主题
1982 十二大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 十三大 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1992 十四大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1997 十五大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2002 十六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2007 十七大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012 十八大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2017 十九大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2022 二十大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知识拓展
核心考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坚持和发展
阶段 时间 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 历史贡献
创立阶段 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后  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行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 持 和 发 展 阶 段 党的十三届 四中全会以后  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
二十一世纪
党的 十六大以后  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 十八大以来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1)创立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8年)
(2)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3)主要内容: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政策;
②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
③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④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4)意义: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2)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3)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步走战略
拓展提升
(1)形成时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1989年)
(2)主题: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3)主要内容:
①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
③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④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4)意义: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
知识小结:三个代表的集中概括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
(1)形成时间:党的十六大以后(2002年)
(2)主题: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3)主要内容:
①抓住重要战略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④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4)意义: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胡锦涛)
知识小结: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
第一要义:发展
核心: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1)创立时间: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年)
(2)形成: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主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补充)
(4)意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知识小结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时间节点
主要内容
解决问题
历史贡献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建设?建设什么样的党、怎建设
①“三个代表”;②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和框架;④确立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⑤推进党的建设
十三届四
中全会以后
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①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形成总体布局,保障和改善民生;④促进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⑤推进党建设
党的十六
大以后
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①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②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
大以来(2012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①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②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③确立初级阶段基本路线;④提出三步走战略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核心考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提供科学指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
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要求 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知识小结
坚定“四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 内涵 意义 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必由之路
对中国:唯一
正确道路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稳则国家稳。
精神追求
精神标识
精神力量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共领导,经济建设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五位一体建设;
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
邓、三、科、习
科学回答了建设中特一系列问题
马克思主义指导+植根中国大地+中华文化根基+人民拥护
集中体现在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
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特色实践

对接高考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2023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由此可见,我国的对外开放( )
①得到各国认同
②进入新阶段
③为世界提供发展机遇
④是一项基本国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答案】D
【详解】①:得到各国认同与现实不符,①错误。②:中国加入WTO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②错误③: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可见我国为世界提供发展机遇,③正确。④: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可见这是一项基本国策,④正确。故本题选D。
(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1997年中国(大陆)只有4家,2020年以133家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再创新高达到145家,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地位变化见证了中国发展奇迹。这表明改革开放( )
①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③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
④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答案】C
【详解】①: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而非改革开放,①排除。
②③: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见证了中国发展奇迹,说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②③正确。
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各个领域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排除。
故本题选C。

典例分析
从播种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从一大到二十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过去的十年中,一项项重点工程、一个个国之重器、一次次创新突破从不同维度记录了中国的非凡成就。取得上述成就主要得益于(  )
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广大人民群众在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得到满足
④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
①:正确。从一大到二十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得益于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错误。广大人民群众在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得到满足,只是上述成就的表现之一,不是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
④:正确。中国取得的非凡成就主要得益于在党的领导下,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
A.加强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B.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C.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D.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C
解析
C:正确。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C正确。
A、B、D:错误。
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创造新的伟大奇迹,必须始终坚定“四个自信”。下列关于“四个自信”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正确理论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④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解析
①: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类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②: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③④: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正确表述了“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①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②是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③是引领中国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④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解析
①:错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②③: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引领中国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④:错误。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40多年成功实践的理论结晶,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理论成果
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这个理论体系的主题
④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山之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
①③: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这个理论体系的主题,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错误。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最终理论成果”说法错误。
④:错误。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所以才能取得成功,并将继续取得成功。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正确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
①③:正确。
②④: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