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四、活动与探究(14分)
29、“中国梦”必然要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梦”进行了
多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八年级某班围绕此项主题进行了以下探究:
【见证道路抉择】
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加入世界现代化的进程。近代以来,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
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求索,试图找到中国现代化的方策,特别是辛亥革命之后,现代化
方案都是外源式的,这些不顾本国国情盲目照搬照抄他国的做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打开
了前进通道,中国开启了主动现代化的征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奋斗中,逐步找到
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内生型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党对现代化的认
识也越来越全面。当前,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致力于实现全面
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
一摘编自王晓青《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百年历程及经验启示》
(1)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以来中国
现代化道路探索发生的转变。(4分)
【引领奋斗历程】
(2)重大会议影响历史发展进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以上图片所示两次会议对党和人
民的奋斗方向作出了怎样的战略部署和总体布局。(4分)
【创造减贫奇迹】
党和政府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近1
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
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一摘自统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3)依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谈谈完成这一历史
任务对世界的贡献,同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和人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4分)
(4)通过以上探究请谈谈中国共产党成功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给你的启示。(2分)
八年级历史第6页,共6页
八年级(下)历史参考答案
2025.6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50分)
1--5:BACCD 6--10:DCABC 11-15:CAACB
16--20:DBBAD 21--25:DABBD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1)×,改正:“祖国”改为“祖国大陆”
(2)√
(3)×改正:“香港经济特区”改为“香港特别行政区”
(4)×改正:“青藏公路”改为“青藏铁路”
(5)×改正:“两党领导人”改为“两岸领导人”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27题14分,28题12分)
27、(1)提出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4分)
(2)变化:由敌对(敌视)走向和解(2分)原因:世界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化:美国改变对华
政策:中国领导人的高瞻远瞩:中国国际地位提高(2分,答出两点即可)
(3)外交理念:开放包容、合作共赢(2分)
践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的全球治理观,推
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
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
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开放的心态参与国际交流,融入世界发展中。(任意答出两
点即可得4分)
28、(1)原因:重工业比重低,工业结构畸形,阻碍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两大阵营对峙,
西方国家经济封锁: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影响:满足人民物质需求和巩固新生国家政权的需要
(任意两点即可,4分)
(2)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分)
主要原因:1978年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2年中共十
四大明确提出建立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
(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分,意思相近即可)
四、活动与探究题(本大题1小题,共14分)
(1)转变:①从外源型方案到内生型方案:②从被动式探索到主动式探索。(1点2分,共
4分)
(2)中共十三大作出“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中共十八大作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4
分)
(3)对世界的贡献: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全球减贫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和中国方案: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复苏提供了拉动力量。(任意答出一点即可2分)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2分)
(4)启示:①民族独立、国家安定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
实际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社会道路。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④坚持改革开放,坚
持开拓创新等。(任答1点,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