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尤溪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质量监测历史(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温馨提示:答案务必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否则一律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图所示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A. 筹建新中国 B. 建设法治制度 C. 推翻旧制度 D. 计划开国大典2. 从此以后,西藏民族和西藏人民得以永远摆脱帝国主义的奴役,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里来。材料反映了西藏和平解放的( )A. 背景 B. 过程 C. 内容 D. 意义3. 《彭德怀自述》写道:“美国占领朝鲜与我隔江相望,威胁我东北;又控制我台湾,威胁我上海、华东。它要发动侵华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材料描述的是我国抗美援朝战争的( )A. 原因 B. 性质 C. 结果 D. 意义4. 如图漫画《农民从土地上爬起来了》(1952年)的法律保障是( )A.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共同纲领》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两会”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会议。这段文字反映我国的( )A. 科技文化成就 B. 生态文明建设C. 日常生活变化 D. 民主政治建设6. 下图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A.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C. “一五”计划顺利开展 D. “大跃进”运动的推动7. “这次会议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会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材料中“这次会议”指的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8. 报纸是历史的缩影。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某一天的《人民日报》头版。图中信息反映了( )A. 抗美援朝战争 B. 一五计划实施 C. 三大改造完成 D. “大跃进”运动9.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20世纪50-60年代经济发展的状况。其中,导致丙到丁段历史现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实施“一五”计划 B. 开展“大跃进”运动C. 召开中共八大 D. 开始调整国民经济10. 1961年,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使各项生产、建设事业在发展中得到“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该方针旨在( )A. 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现状 B. 克服我国经济困难局面C. 加快我国对外开放步伐 D. 促进教育文化事业发展11. 王进喜自贫瘠农村走出,以不屈之志,踏上新中国建设之路;以实际行动,践行满腔的爱国之心。19世纪70年代,人们在他的家乡建成了纪念馆。他的“实际行动”是指( )A. 制伏石油井喷 B. 助人乐 C. 为民鞠躬尽瘁 D. 研发卫星12.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出现较大起伏,但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下列能够印证该结论的是( )A. 实现了原油和石油全部自给 B.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C. 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3.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全国各条战线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A. 国际主义精神 B. “铁人”精神C. 艰苦奋斗精神 D. “两弹一星”精神14. 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图可用来研究( )A. 国民经济的恢复 B. “大跃进”运动造成的危害C. 人民公社化带来的后果 D.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15. 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历史。下图所示变化主要缘于( )A.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开展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16. 下图为我国工业总产值中所有制结构变化图,这种变化反映我国( )A. 开展了公私合营 B. 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加入了WTO D. 结束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7. 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开始于( )A. “一五计划”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18. 我国经济特区的“特”在于实行特殊的( )A 法律法规 B. 政治制度 C. 经济政策 D. 社会制度19. 中共十三大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A. 科技创新 B. 文化建设 C. 经济建设 D. 国防建设20. 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 中共十一大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四大21. 某同学绘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示意图,图中①应该对应的是( )A. 邓小平理论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 科学发展观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2. 邓小平先后在1979年和1986年两次当选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因为邓小平是A. 新中国的开国领袖 B.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C. 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 D. 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创者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地位。得出上述结论的会议是(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五大 C. 中共十七大 D. 中共十九大24. 下表所示的历史复习课件,其主题应是( )A.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 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C.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5. 下图邮票发行于2015年。图中所示价值观念推动了我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A.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实现民族区域自治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6.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他曾在著作中引用古典名句:“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这彰显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A. 全面依法治国 B. 全面从严治党C. 全面深化改革 D.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7. 据统计,“一带一路”共建十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超19万亿美元,双向投资累计超3800亿美元,低收入国家GDP增加3.4%,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据此可知,“一带一路”建设( )A. 解决了世界贫富差异问题 B. 促进了共建国家的发展C. 推动了沿线国家科技进步 D. 消除了世界各国的矛盾28. 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提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始终( )A. 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B. 追求民族独立和富强C. 坚持经济体制改革 D. 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4分。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左图是1956年发行的南京粮食企业股票,该股票可用来佐证 A 三大战役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材料中的习题,你选择了正确选项A。请观察该题,提取至少两个信息且结合其反映的史实,说服选择了其余选项的同学。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毛泽东等在天安门城楼上 (1949年10月1日陈正清拍摄)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用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才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政治统一和人民民主,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形势和种种困难,中国共产党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土地改革,比较彻底地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针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的严重敌视政策,中国共产党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保家卫国,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这些实实在在的执政绩效,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和认可,从而使新生政权更加巩固。——摘编自赵付科《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巩固新生政权的历史经验》(1)根据材料一,简述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性事件,并概括新中国成立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简述中国共产党“执政绩效”的表现。(3)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主题。3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材料一时间 会议名称 概况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 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各地共推选劳动模范共计464人,其中工业模范代表208人,农业模范代表198人,部队模范代表58人。1956年4月30日至5月10日 全国先进生产者 (劳模)代表会议 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4703人,机械制造、建筑、铁路、纺织等行业劳模所占比例较高,还有一大批知识分子、科技工作者先进人物也受到表彰。——据姚力主编《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模表彰及其社会效应》等编制材料二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确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摘编自《民主与法制之路》(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劳模)代表会议表彰活动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简述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部宪法的性质。(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1956年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3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事记(部分)时间 大事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1984年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201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写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的时间。(2)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价值观正确,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尤溪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质量监测历史(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温馨提示:答案务必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否则一律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D【3题答案】【答案】A【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C【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B【16题答案】【答案】B【17题答案】【答案】D【18题答案】【答案】C【19题答案】【答案】C【20题答案】【答案】D【21题答案】【答案】A【22题答案】【答案】B【23题答案】【答案】D【24题答案】【答案】D【25题答案】【答案】C【26题答案】【答案】A【27题答案】【答案】B【28题答案】【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4分。【29题答案】【答案】同学呀,咱们看这道题。首先看时间,股票是1956年发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70年代末才开始的(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80年代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是90年代后才逐步建立的,这几个选项的时间都和1956年对不上。而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1954-1956年,这张股票就是1956年发行的,正好能证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这事儿,所以正确的选项就是A,其他选项对应的史实时间都不对,不能选。【30题答案】【答案】(1)事件:开国大典。意义: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了民族独立、政治统一和人民民主;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2)表现:土地改革;抗美援朝。(3)主题:新中国的成立与政权巩固。 【31题答案】【答案】(1)新变化:表彰人数大幅增加;行业范围扩大,机械制造、建筑等工业领域比例高;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首次被纳入表彰。原因:国家开展“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需要调动各行业积极性;重视科技人才对工业化建设的推动作用。(2)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时代特征:社会主义制度逐步确立;工业化建设全面推进;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道路巩固发展。【32题答案】【答案】(1)20世纪50年代 (2)主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实现历史性转折选择事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论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了民族独立,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决策,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两者均是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关键决策,引领中国走向复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