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6课 冷战 课件(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6课 冷战 课件(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二战的欧洲战争
“冷战”
两个“战争”分别指的是什么?
第16课冷 战
冷战:二战后的40多年(1947年—1991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学习目标
1.掌握冷战的含义,区分冷战与与热战的不同点,从而明确美国推行冷战的真实目的。(唯物史观)
2.分析冷战发生的背景,归纳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具体表现,加深对美苏冷战对事局格局的理解。(史料史证 时空观念)
3.分析比较美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关系到新发发展变化。理解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家国情怀)
结合课本,阅读分析材料,归纳冷战兴起的原因和标志。
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产量占2/3
出口贸易占1/3
黄金储备占3/4
军队人数1200多万
国防预算800亿美元
航空母舰30多艘
有500多个军事基地
拥有原子弹
经济
军事
控制
操纵
联合国
政治
战后美国退役的军舰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杜鲁门






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到1945年,拥有军队1140万人,军事工业仅次于美国。 1949年9月,第一颗原子弹制造成功。1953年,苏联又进行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的试验,打破了美国核垄断,在苏联影响和帮助下,东欧和亚洲建立一系列社会主义政权,苏联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成为美国称霸的障碍。
强大的苏军
现在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斯大林
二战后 美国 苏联
军事、经济 实力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苏联的政治、军事力量大增,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社会制度 美国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最优越的,全世界都应和他一样。 苏联在东欧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战略 称霸世界 认为美国是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
美苏冷战的原因?
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根本原因)
国家利益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访问美国时发表演说:“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铁幕”指苏联对东欧各国实行的所谓“高压控制”。所以丘吉尔号召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美国实力,反对苏联和东欧各国,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这是美国借丘吉尔之口发出的第一个明白无误的“冷战”信号。
“铁幕演说” 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杜鲁门主义(1947年)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声称要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在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文中的“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分别指什么?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影响:
阅读材料,归纳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冷战政治上的表现:
二战后的德国纽伦堡
二战后的法国港口
二战后欧洲国家经济濒于崩溃,实力减弱。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欧洲恢复至经济健全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
1948年到1952年,美国对欧洲拨款共达131.5亿美元,90%是赠予,10%是贷款。
英国首相丘吉尔称这个援助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战后欧洲的形式相当严峻。饱受战争浩劫的西欧,满目疮痍,生产凋敝……严重的经济状况引起社会动乱。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现代史·现代史编》
我们每接受一笔贷款,
我们的独立便减少一分。
——法国总理皮拉尔迪
控制西欧
遏制苏联
称霸世界
冷战经济上的表现:
马歇尔计划
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各两半。”谈谈你的理解。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马歇尔



(2020·山东泰安)15.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以下说法不符合这一含义的是( )
A.都是“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都是以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目的都是反苏反共以遏制共产主义
D.都是以美国自身利益为出发点
B
【检测目标2】
结合课本,阅读分析材料,简述德国分裂的进程与影响。
雅尔塔会议: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
1948年2月
1948年6月
1949年5月
美、英、法想合并 , 苏联抗议。
苏联切断东西交通,生活物资供应。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柏林危机”爆发。
美苏通过秘密谈判达成协议,双方同时解除封锁
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西德”。1949年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东德”。
联邦德国
民主德国
影响:德国的分裂,标志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北约 华约
成立时间
总部
参与国家
签署文件
规定
影响 1949年
1955年
比利时 布鲁塞尔
苏联 莫斯科
美、英、法等12国
苏与东欧社会主义7国
《北大西洋公约》
《华沙条约》
①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②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华约实际上处在苏联的控制之下)
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
结合课本,归纳两极格局的建立与影响


波 兰
民德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联邦德国
奥地利
瑞士
瑞 典
芬 兰
法 国
意 大 利
土 耳 其
西 班 牙
希 腊
丹麦
英 国
冰岛
挪 威
荷兰
比利时
葡萄牙
爱尔兰
阿尔巴尼亚
中立国
北约成员国
华约成员国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南斯拉夫
北约
华约
标志着 格局最终形成。
两极
冷战开始的标志: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对比
华约的成立:
列举冷战的表现(冷战政策)。
美国 苏联
政治
经济
军事
目的
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对抗美国
1947年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947年 马歇尔计划
1949年 北约的成立
1955年华约的成立
1947年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9年经互会
时间 美国 领导人 苏联 领导人 典型事件 态势
五六十
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互有攻守,
美占优势
苏攻美守
美攻苏守,有限缓和
肯尼迪
尼克松
里根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苏:柏林墙
美:古巴导弹危机
苏:入侵阿富汗
美:从越南撤军;
苏:撤出阿富汗
美:星球大战计划
知识卡:美苏争霸
冷 战 的 影 响
材料一:在争霸对峙过程中,美苏两国在紧张的战争边缘选择妥协,并逐渐走向缓和,因此从另一角度看,两国关系的缓和也成为稳定世界局势的因素。
材料二: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其它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2.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客观上推动了科技发展。
1.导致世界动荡不安,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启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两极格局
结束标志:
1991年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冷战结束的标志


含义
开始
表现




二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经济上: 1947年马歇尔计划
政治上: 1947年 杜鲁门主义
军事上: 1949年成立“北约”
军事上: 1955年成立“华约”
美苏两极格
局最终形成
本课小结
序幕
1946年铁幕演说
苏联解体
1991年苏联解体
美苏冷战结束,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1.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三幅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是( )
A.美苏两极格局 B.殖民体系瓦解
C.欧洲国家联合 D.世界格局多极化
A
2.苏联和美国以及它们各自同盟的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之间的敌对关系持续了五十多年,波及世界的每个角落。这叙述了冷战的( )
A.背景 B.目的 C.措施 D.影响
D
达标检测
D
3.美国高呼着“共产主义的威胁”发动“冷战”,却干着控制别国、扩大本国利益的勾当。这反映“冷战”的根本目的是( )
A.控制西欧 B.遏制苏联 C.扼杀中国 D.称霸世界
4.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是隐蔽的杜鲁门主义。二者在本质上都是为了( )
A.帮助西欧各国渡过难关 B.加强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C.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D.遏制苏联,确立美国霸主地位
5.1961年,苏联字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当时所处的世界格局是( )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两极格局 D. 多极化趋势发展
D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