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件(共6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件(共6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62张PPT)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第三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每个人的一生
不论聪明还是愚蠢
不论幸福还是不幸
只要他一离开母体
就睁着眼睛追求光明
我们从千万次的蒙蔽中觉醒
我们从千万种的愚弄中学得了聪明
统一中有矛盾、前进中有逆转
运动中有阻力、革命中有背叛
甚至光中也有暗
甚至暗中也有光
不少丑恶与自私
隐藏在光的下面
光的赞歌
对立:
聪明愚蠢的对立,
幸福与不幸的对立,
统一:
没有不幸,就没有幸福,
没有光,就无所谓暗了,
没有前进,也看不到逆转。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即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普遍性)。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老师
同化与异化
化合与分解
吸引与排斥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民主与专政
文明与愚昧
前进与倒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
知与不知
真理与谬误
记忆与遗忘
高雅与庸俗
……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构成、引起)
联系
发展
矛盾
根本内容
根本动力
唯物
辩证法
总特征:
(基本观点)
实质和核心:
(根本观点)
1. 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 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3. 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矛盾的观点
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分析法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要点提纲:
1.★矛盾的含义及基本属性是什么?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区别和联系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3.★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两点论和重点论
1.含义: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斗争性
同一性
2.基本属性
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
知识小结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含义及基本属性是什么?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区别和联系
这里的“自相矛盾”是不是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哲学上的矛盾与我们生活中的矛盾有什么区别?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1.不能把哲学矛盾与逻辑矛盾、生活矛盾混为一谈。
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人为制造,具有主观性)
哲学矛盾——指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具有客观性)
从外延说,哲学矛盾无处不在,逻辑矛盾可以避免
生活矛盾——指冲突、斗争
易错易混点
2、正确理解“事物内部”
①“事物内部”强调矛盾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 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②“事物内部”并不否定一事物与它事物之间也存在着矛盾。
③“事物内部”是针对不同的范畴来说的。
易错易混点
2.矛盾的基本属性
(1)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没有黑,就无所谓白;
没有丑,也无所谓美;
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
没有正确,就没有错误;
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失败是成功之母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进步与落后可相互转化)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垃圾可转化为资源)
相对的
有条件的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
知识小结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翻译:当天下的人都知道都认为这件事是美好的话,这就显露出丑恶的一面来了。当天下人都认为这件事是善事的时候,这就展现出不善的一面来了。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翻译:有与无互相生成,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互体现,高与下相互出入,音与声相互应和,前与后相互跟随。
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翻译: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在最坚硬的东西里面穿行,纵横驰骋。
----摘自《道德经》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为前提
5.“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兵其实过于强盛会遭遇灭顶之灾,木头太脆硬容易被折断。暗含,做人做事要有韧性,不可过于强硬,否则容易受到伤害。
6.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结果。
----摘自《道德经》
4.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摘自《道德经》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双方交战,一方之乱,是因为对方治军更严整;一方怯懦,是因为对方更勇敢:一方弱小,是因为对方更强大
8.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把士卒置于危险的境地,他们就会拼死奋战而得以存活,使士兵陷于绝望的境地,他们就会全力以赴保全性命。
----摘自《孙子兵法》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为前提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哲学所讲的“斗争性”
生活中所说的“斗争”
相关链接:哲学上的“斗争”VS 日常生活中的“斗争”
一切差异和对立 VS 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
相互排斥
相互对立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
(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矛盾的基本属性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
知识小结
下列成语、俗语或名言各包含什么哲学道理?
1.居安思危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3.乐极生悲
4.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矛盾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依赖
矛盾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斗争性,双方相互对立
易错易混点
1、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双方


安与危是矛盾的双方。
安与危之间对立(斗争性)统一(同一性)关系被称为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基本属性的本质是矛盾双方的关系)
2、哲学上的“斗争” 日常生活中的斗争

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
物理运动——阴电和阳电
机械运动——吸引与排斥
化学运动——分解与化合
社会生活——阶级压迫与斗争
思想领域——观点的不同
主要指冲突、革命、反抗等
共性
个性
4、“转化”指的是矛盾的双方,而非矛盾的基本属性
易错易混点
3、“相反相成”的用法
相反相成可以描述矛盾双方,也可以描述同一性与斗争性。
很多时候,可以把相反相成理解为求同存异。


①安和危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转化之后表现和性质会发生变化,原来的危险变为安全,安全转为危险。
②安和危在转化之前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转化之后还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根本没有转化的必要。
③转化是需要条件的。
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翻译:不同的事物结合才能生成万物,否则(相同)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强调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形成统一体。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翻译: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处。
强调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
2.矛盾的基本属性
(3)斗争性和同一性的 联系
(2)联系 :
只有不同的音符,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只有不同的颜色,才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
只有不同的味道,才能制作出美味佳肴。
思考:上面的话说明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有怎样的关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强调斗争性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形成统一体。)
(补充: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强调同一性
(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存在于/包含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为什么生活中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
“父母、好友经常与我们生活在一起”,说明存在一定的社会交往关系,即存在同一性。“产生矛盾”说明存在斗争性。
(2)联系 :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联系 :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存在于/包含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
(1)区别:
B.特点不同: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A.含义不同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存在于\包含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联系: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
知识小结
我们制造火药来开天辟地,却萌发了战争;
我们发明指南针来追求幸福,却诱发了掠夺;
农药捍卫植物生命,却同时也招致疾病;
塑料袋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却造成了白色污染;
自然灾害伤害人类,却让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
思考:从矛盾双方的地位和关系来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事物呢?
联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强调斗争性)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强调同一性)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③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 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方向转化。
知识小结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同一性 斗争性
含义不同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特点不同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体现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口诀 巧辩 相互依赖: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相互贯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互转化: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相互排斥:你离开我,我离开你
相互对立:你不是我,我不是你
★ 联系 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 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1)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统一属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属性和趋势。有两方面的含义: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对立属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和趋势.包含一切差异和对立。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3.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③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 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方向转化。
知识小结
2023年5月8日,中国前外长秦刚在北京会见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时表示:自“无人飞艇事件”以来,中美关系来之不易的积极势头被美方一系列错误言行破坏,两国关系再遇寒冰。
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表示:“美国已经准备好与中国对话,希望在两国政府之间建立起更好和更深层次的沟通渠道。
思考:用哲学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中美之间既合作又冲突的外交关系的实质及意义。
合作
冲突
中美在许多重大问题分不开,这些问题包括维护世界和平,保护国际环境,管理全球经济,反对恐布主义等等。
中美又在人权、贸易不平衡、台湾等问题上又出现冲突。
统一 对立
同一性
斗争性
①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阶段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说明斗争性是绝对的。两国在气候问题、反恐问题、公共卫生等领域有共同的利益,说明同一性是相对的。
②中国拥有广泛的市场和日益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掌握了绝大部分的中低端产业;而美国在科技等高端领域占有优势,都是世界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说明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③两国同处于自由经济体系之中,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认为自己在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受到威胁,因此处处针对中国。说明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④正是这样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推动着中美关系既合作又竞争,不断向前发展。说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
“始春秋,成隋炀,出邗沟,连京杭。流过唐宋元明清,融通南北举帆樯。”大运河沿线丰富的文化遗产刻画着扬州的繁荣,沧州的雄浑,拱宸桥的车马,运河钞关的繁忙……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
为了更好地发掘、利用大运河沿线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需要高水平规划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要把实现社会效益摆在突出位置,在彰显国家文化形象整体性的前提下,把沿线从京津到齐鲁再到吴越的地域文化进行挖掘和展示,既要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效传承和传播大运河文化,还要在不影响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发展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和相关生态产业,提高经济效益。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原理,说明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应如何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8分)
典例精析
【答案】①矛盾即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在大运河的建设中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一对矛盾,二者即对立又统一。
②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文化公园建设中要利用大运河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挖掘和展示大运河文化,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效益,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化的关系。
③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
社会效益强调的是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经济效益强调的建设大运河公园的产业发展;在大运河规划建设中,要把实现社会效益放在突出位置,适度发展相关产业。
④矛盾双方即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的关系,高水平地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请找出图中11处不合理之处。
探究分享
(2)请说出不合理的原因。
时间上(时时有矛盾)
空间上(事事有矛盾)
矛盾具有普遍性
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当代工具
图中有11处不合理之处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矛盾具有特殊性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工具
80年代的门锁和当代门锁是不一样的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认识运动
社会运动
生命运动
化学运动
物理运动
 
机械运动
矛盾举例
各种运
动形式
运动领域
自 然 界
人类社会
思 维
同一瞬间既在这儿又不在这儿等
吸引与排斥、正电与负电等
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等
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等
基本矛盾、阶级矛盾、民主与专制
意见分歧、正确与错误、知与不知
 
事物的运动形式都存在着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盾无处不在。
世界观:
①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
②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要善于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防止片面性。
(一)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注意
第一,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
第二,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第三,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第四,矛盾不是越多越好,越少越好,而要看到矛盾的存在是不是更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锁和奶茶是同一种事物吗?为什么?
二者是不同的事物同一事物。
锁主要处理机械装置是否科学的矛盾;
奶茶主要处理处理食物口感好坏与营养好坏的矛盾。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区别事物不同)
探究分享
同样都是锁,但锁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功能。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区别不同时间与阶段)
锁的演变,说明了什么?
探究分享
世界观
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表现: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区别事物不同)
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区别不同时间与阶段)
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区别矛盾双方)
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特殊性的标志词:根据当地实际,根据…的特点;优势、特色、特征;因地(因时)制宜;因人而异;针对;量身定做;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二)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知识小结
(3)意义: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侧重怎么看
——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侧重怎么做
——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思维逻辑:普遍性→指导→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知识小结
八九十年代生活
八九十年代的生活水平高低可以通过当时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总结概括出来。
这些玩具、文具、电器、自行车虽然各有特征,但都体现着八九十年代的生活水平。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从“个性”到“共性”
从“共性”到“个性”
探究分享
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
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八十年代的文具盒
八十年代的
学习物品
八十年代
物品
世界观: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既要从矛盾的特殊性中概括出矛盾普遍性,又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②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中国发展的启示)
个性---共性---个性
(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知识小结
27.据《中国防疫史》统计,从秦汉至清朝,中国有文字记载的上规模的大疫达348次。近年来,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频发,中医药在治疗SARS、甲型HIN1等疾病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为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积累了丰富经验。针对新冠肺炎,中医医疗队积极开展分类救治工作。方仓医院里收治的都是轻症和普通型患者,采取了中医药为主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有效地防止轻症转为重症。对于重症状者,以西医为主,中医配合,也取得了很好疗效,促进重症转为轻症,降低病死率。实践证明,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既借鉴了以往的丰富经验,又结合实际针对性治疗,发挥了巨大的积极的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谈谈我国中医医疗队在新冠肺炎的救治中是如何强调辨证论治的。
【答案】①矛盾具有普遍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我们要承认矛盾,直面矛盾,积极寻找方法解决矛盾。传染病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我国医疗队积极运用传统中医理论分析新冠疫情,予以综合防治。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医疗队积极开展分类救治工作,在轻症和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坚持中西医结合,各有侧重,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应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新冠疫情救治既要积极借鉴以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丰富经验,更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措施。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3.★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两点论和重点论
我军与长春之敌的矛盾
我军与沈阳之敌的矛盾
我军与锦州之敌的矛盾
辽沈战役作战地图
(1)结合图片和教材40页材料二,说说在辽沈战役中存在哪些敌我矛盾?
锦州是通向关内咽喉,又是敌军关内外,陆海空联结的总枢纽,还是敌军唯一在陆上物资补给基地,是全歼东北守军、解放东北的关键点。
锦州的敌我矛盾
沈阳的敌我矛盾
长春的敌我矛盾
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
思考:(2)辽沈战役的胜利在哲学上说明什么问题?
思考(1)为什么把首攻地点选在锦州?
辽沈战役形势(复杂事物)
探究分享
(1)复杂事物中同时存在多个矛盾(矛盾个数≥2)。
(2)在一个时期、阶段由于矛盾地位和作用的不平衡.
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次要
矛盾
主要矛盾
次要
矛盾
次要
矛盾
次要
矛盾
主要矛盾
矛盾
简单事物
复杂事物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只有1个)
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可以有多个)
在辽沈战役中,我军集中了优势兵力攻打锦州,但同时也派出了一部分兵力对长春、沈阳之敌进行包围,对黑山、大虎山之敌进行阻击。
对其他敌人进行包围或阻击是次要矛盾,使之不能驰援锦州之敌,有利于尽速消灭锦州之敌,解决主要矛盾。
锦州之敌是主要矛盾,我军集中优势兵力攻打锦州,有利于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把握战役主动权,同时也有利于次要矛盾的解决。
思考:我军为什么这样做?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探究分享
(1)原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抓住重点,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原理: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知识小结
牵牛要牵牛鼻子;
打蛇要打七寸;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工作要做到点子上,力气用在节骨眼上;
标志性词语:关键、根本、重点、核心等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荷花好看还要绿叶扶持。
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
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辽沈战役中,共损失人员约6.9万人,其中阵亡1.4万人。但是,沈战役作为为解放战争首场战略决战,在特定作战域中争得了先机,在战略指导、战役指挥和战术运用方面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军事财富。它的胜利还造就了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并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可靠的战略后方,为后续决战解放全国奠定了雄厚基础。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任何矛盾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并且这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其中有一面是主要方面,另一面是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探究分享
(1)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方法论: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
(2)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知识小结
重难点突破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复杂事物(矛盾体)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
次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次要矛盾的次要方面
区别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外延 不同 指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主要矛盾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多个 一个矛盾统一体(简单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主要方面,另一个是次要方面
内涵 不同 是指“一个”或“一种”矛盾,内部又含主、次方面。 是指矛盾侧面,只能叫“一方”或“方面”
作用 不同 对复杂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规定着事物性质
方法论不同 办事情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忽视次要矛盾 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抓主流、本质、方向、利弊、大局
区别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看数量 主次矛盾数量≥2,主要矛盾只有一个, 有且只有一个
看关键词: “第一(要务)、关键、重点、重中之重、首要(问题)、重心、中心、突破口、根本途径、主导、核心、根本、要害、主题” “本质、主流、主体、方向、大局、性质、基本面、实质、优势、绝大多数、总的来说、总体上来讲”
看意思或侧重点 侧重于“怎么做”适用于“办事情”,解决问题。 侧重于“怎么看”一般适用于“看问题”,认识事物。在事物存在的利与弊、优与劣、功与过、长处和短处等方面。
主次 关系 并列关系 相反关系



复杂事物
既看主要矛盾
某一矛盾
既看主要方面
又看次要方面
两点论



复杂事物:把握主要矛盾
某一矛盾:把握主要方面
重点论


两点是有
重点的两点
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又看次要矛盾
1.原理依据: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2.基本内容:
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 和“均衡论”
3.反对的错误倾向:
两点论与重点论原理及方法论

知识小结
矛盾分析法的原理和方法论(矛盾七剑下天山)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普遍性原理
矛盾特殊性原理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承认矛盾,解决矛盾,一分为二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相统一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统筹兼顾
看问题分清主流与支流,要全面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
矛盾的概念
矛盾的问题的精髓
唯物辩证的矛盾观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具有同一性
矛盾具有斗争性
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用对立统一的
观点看问题
共性与个性
方法论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本课小结
坚哥政史 sezsong
知识体系与结构
同一与斗争
★普遍性
★特殊性
★辩证关系
承认矛盾;一分为二
坚持共和性具、历的统一,科学认识顺序,承普分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坚持一分为二、
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含义
特征
★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
世界观
方法论
矛盾分析法
矛盾的观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