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古代亚洲不同地区形成了多元而又各有特色的文明,下列文明成就属于下图所示地域的是( )A.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B.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C.创造了1到9的数字 D.诞生了文学作品《一千零一夜》2.阅读《人类早期文明使用的部分文字》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各区域文明产生的时期大致相同 B.早期文明的多元与交流传播C.楔形文字是世上最早的字母文字 D.不同文明发展趋势的一致性3.在中国史书中,有一个帝国被称为“黑衣大食”,这个国家的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该国商人的足迹遍布亚、非、欧三大洲,成为文化沟通的重要桥梁。这个“帝国”是指A.拜占庭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 D.奥斯曼帝国4.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1180—1223年在位)先后对41个旧城和43个新城颁发特许证,追认它们的特权,准许它们成立自治的公社。国王此举意在( )A.发展城市经济以扩大税源 B.赢得城市支持以加强王权C.与教皇争夺城市的控制权 D.打击地方的分裂割据势力5.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设置在村镇中心,因为家家户户都要磨面,所以磨坊也是全村的重要社交场所。有时村民大会也在这里举行,从而又使磨坊与“权力”联系在一起。这反映了( )A.玉米是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 B.印第安人实行直接民主C.食物生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D.印第安人注重集体活动6.1495-1520年,欧洲传统的进口香料胡椒的价格在里斯本(葡萄牙首都)从每担80杜卡特(当时欧洲流行的一种金币)下降到每担20杜卡特,而同一时期威尼斯的胡椒价格却从每担42杜卡特涨价至每担80杜卡特。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C.价格革命冲击西欧市场 D.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7.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这三场运动( )A.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 B.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C.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 D.都构建了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8.对如下图中四个国家近代政治发展进程表述正确的是( )A.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促进国家统一 B.②内阁受议会监督并对议会负责C.③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向共和制 D.④通过王朝战争确立民主共和制9.下图为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最有可能是( )A.科技创新及利用程度不同 B.经济危机的影响力不同C.世界大战的破坏程度不同 D.重商主义调控力度不同10.下图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表,反映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趋势,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第①阶段中,殖民扩张的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 B.第②阶段中,英法完成工业革命加紧殖民扩张C.第③阶段中,荷兰是殖民扩张的主角 D.第④阶段中,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11.1884年,列强为解决彼此矛盾、进一步瓜分非洲,在柏林召开会议。会上通过的重要原则是( )A.民族自决 B.有效占领 C.大国一致 D.门户开放12.1783~1785年,蒸汽机开始在纺织厂使用。蒸汽驱动的纺织机对体力的要求较低,很多妇女和儿童进入劳工队伍;1810年,英国大约每五名棉纺工人就有一名是13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这反映出( )A.生产组织从工厂发展为垄断组织 B.科技发展推动英国社会的发展进程C.生产力变革深刻影响劳动力结构 D.英国妇女儿童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13.独立后的拉美国家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在19世纪中叶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了多个以生产出口农矿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制经济国家,拉美的这种经济结构出现的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C.工业革命的开展 D.欧美列强的殖民主义14.在有关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的史学论著中,19世纪中期前后的“亚洲革命风暴”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常用来界定亚洲民族解放的前后不同的两个阶段。“亚洲的觉醒”与“亚洲革命风暴”相比( )A.使西方殖民体系出现崩溃 B.领导阶级发生了改变C.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变 D.革命任务的根本不同15.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丘吉尔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这是因为凡尔赛体系( )A.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造成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动荡C.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形成了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16.1922年秋,苏俄农业开始得到迅速恢复。1923-1925年苏(俄)联的谷物播种面积增加了2110万公顷(增加了31%),达到了1913年水平的99.3%。苏联土地播种面积的持续快速增长得益于( )A.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完成 B.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C.农业集体化的全面开展 D.致力实行余粮收集制二、材料题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长期处于动荡之中。频繁的战乱和外族入侵(如维京人、马扎尔人)导致农民难以独立生存,不得不寻求地方领主的保护。作为交换,农民须向领主缴纳粮食、服劳役,并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离开。庄园成为主要生产单位,内部有农田、牧场、磨坊等设施,几乎能生产所有生活必需品,很少与外界贸易。领主掌握庄园的行政和司法权,甚至拥有私人武装。这种制度从8世纪逐渐形成,直到中世纪后期随着城市和商业发展才走向衰落。——摘编自《欧洲中世纪简史》材料二 庄园制曾极大推动了英国封建经济发展,但到14、15世纪却逐渐衰落。1348年黑死病传至不 列颠之后,农奴数量急剧减少。与此同时,租佃制的繁盛以及养羊业的发展促使领主改行经营方式——他们雇佣劳工,从事农场种植,或者发展养羊业,从事羊毛加工。随着英王权势日盛和英国普通法的发展,国家法庭管辖范围越来越大,作为领主司法特权的庄园法庭作用愈来愈小,领主司法权利丧失殆尽。16世纪英国庄园经济最终瓦解。——摘编自付龙海《英国庄园制衰落之原因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庄园制度的主要特点。指出西欧庄园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4—16世纪英国庄园经济瓦解的原因。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巴黎公社通过民主选举成立的公社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既是行政机构又是立法机构。取消高级官员高额工资和额外津贴,提高低收入者工资,“公社实现了所有资产阶级革命都提出的廉价政府这一口号”;尽可能改善工人群众的生活状况和劳动条件,颁布法令提高工人工资;由新成立的经济委员会接管逃亡资本家的“一切动产和不动产,以及各种有价证券。此外,公社发布教会与国家分离的命令,强调教育事业应该由国家来办,并逐步接管学校,使受教育成为每个儿童都能享受到的基本权利。——摘编自哈战荣、李雪淙《历史的回顾与启示:世界各国共产党纪念巴黎公社成立150周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公社在国家治理方面的有益探索及其意义。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的手工工场是18世纪欧洲最先进、最发达的资本主义企业,因此,英国在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中率先迈开步伐。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精细的劳动分工,为机器的使用创造了条件,分工的发展使得生产操作日益简单化。手工工场里集中了一批技术熟练的工人和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他们是生产实践中技术革新的主力。工业革命前夕,手工工场的高级形式——集中的手工工场规模已经很大。一个工场里集中了几百名工人从事生产劳动,在工头监督下,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材料二 工业革命不但产生了工人阶级,而且也给工人阶级带来苦难:大批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以后,城市人口激增,使得城市原有的住房不能满足需要,城市住房十分拥挤。城市居住条件太差,导致卫生环境十分恶劣,疾病到处流行。英国工业化初期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炭,煤烟尘和水蒸气的结合,使伦敦成了世界著名的“雾都”。——摘编自吴雪《回眸工业时代开端浅析工业革命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技术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工业革命中存在的问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世界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人物及其贡献(部分)人物 贡献但丁 《神曲》马丁·路德 《九十五条论纲》瓦特 改良蒸汽机康德 《纯粹理论批判》圣马丁 南美的解放者马可尼 发明无线电报甘地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莱特兄弟 发明飞机扎格鲁尔 现代埃及之父从上表中任选三个相互关联的历史人物提炼一个主题,进行论述。(要求:历史人物和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B B C B B B A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C D B C B17.(1)特点: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农民依附于领主,受其束缚;领主权力集中;具有封闭性,庄园成为独立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社会动荡,外族入侵频繁;农民为求生存被迫依附领主(或农民无法独立生存);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2)原因:黑死病的蔓延,庄园劳动力资源的匮乏;租佃制的兴盛;城市的兴起以及养羊业的发展;领主经营方式的转变;英国王权的强化、普通法的发展;庄园的政治作用愈来愈小,领主司法权利丧失。18.(1)时代背景:经济基础: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周期性经济危机和阶级矛盾激化,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如法国里昂起义、英国宪章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渊源 :马克思批判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马克思、恩格斯个人努力。(2)有益探索:建立议行合一政治体制;坚持廉洁政府原则;提高工人经济待遇;建立公有制经济;强制推行世俗教育,打击教会特权。意义:体现了鲜明的无产阶级专政性质;冲击了资本主义统治秩序;有助于提升工人群众的地位;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随后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教训。19.(1)条件:手工工场的先进性和发达性;分工细化和专业化;工匠技能高超,技术革新能力强;集中的手工工场规模大。(2)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疾病与犯罪等社会问题。20.示例1人物:但丁、马丁·路德、康德主题: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或人文主义的复兴与发展) 阐释:14——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壮大,资产阶级为摆脱天主教的精神束缚、反抗封建统治,构建符合自身需要的意识形态,在思想领域相继发起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但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代表,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在代表作《神曲》中大力抨击天主教会,宣扬人性自由。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宗教改革冲击了天主教的神学统治,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发展了人文主义。康德是德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对启蒙运动进行总结,道出了启蒙运动的真谛:倡导理性、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思想主张,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总之,欧洲近代三次思想解放运动,都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示例2人物:圣马丁、甘地、扎格鲁尔主题: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民族民主运动) 阐释: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殖民体系确立,亚非拉美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欧洲殖民者的长期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激起亚非拉美人民的奋起反抗。随着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19世纪初,独立运动的浪潮席卷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西属拉美殖民地基本获得独立。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印度的甘地提出了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的思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具有印度特色的民族主义斗争学说,在打击英国的殖民统治和争取印度独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一战后,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埃及人民在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领导下,通过游行、示威、罢工、街垒战等斗争方式同英国殖民者作斗争,最终迫使英国作出让步,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小结: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民主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对国际秩序产生了深刻影响。 示例3人物:瓦特、马可尼、莱特兄弟主题:两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对世界影响深远(或者:推动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阐释:(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