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一)辽(916-1125)1、建立与发展(1)兴起:辽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族同源,是生活在辽河上游的游牧民族;(2)建国: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今内蒙古赤峰市);(3)发展:947年,改国号为“大辽”。辽河一、辽和西夏2、制度建设材料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官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亦。 ——《辽史·百官志一》材料二: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 ——余靖《武溪集·契丹官仪》※上述材料反映了辽朝职官设置的什么特点?官分南北,因俗而治一、辽和西夏(一)辽(916-1125)2、制度建设(1)南北面官制度内容: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原因:作用:巩固统治;民族差异。有利于保护汉族文化;有利于契丹族学习先进的农耕文明;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交融;为后世提供借鉴。一、辽和西夏(一)辽(916-1125)(2)四时捺钵材料三: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辽史·营卫志中》四时捺钵是辽朝皇帝和宫廷每年随着季节转换而定期迁徙的制度,捺钵是契丹语,意为行营。迁徙中的捺钵即国家政治中心。一、辽和西夏(一)辽(916-1125)(二)西夏(1038-1227)1、建立与发展(1)兴起:西夏的建立者党项族源自羌人,是生活在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2)建国:1038年,元昊建国,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一、辽和西夏2、制度建设材料四: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宋史·夏国传上》西夏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还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汉号 皇帝 太后 大王 天大王 枢密蕃号 乌珠、兀卒 乌尼 宁令 谟宁令 领卢(二)西夏(1038-1227)一、辽和西夏(一)政权建立政权 金时间民族建立者都城鼎盛灭亡于1115-1234女真族完颜阿骨打(金太祖)会宁府(上京)中都(燕京)蒙古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完颜雍(金世宗)“大定之治”二、金朝入主中原材料二:六月,上(世宗)谓省臣曰:“近者大兴府(今北京)平、滦、蓟、通、顺等州,经水灾之地,免今年税租。不罹水灾者姑停夏税,俟稔(丰收)岁征之。”——《金史·食货二》性质:内容:影响:每300户为一谋克,10谋克为一猛安,与汉族同居。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①保证较强战斗力;②减少财政支出,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开放;③加强女真族封建化进程,促进社会进步。特点:亦兵亦农、军政合一(兵农合一)职能:平时耕作,战时出征猛安谋克材料一:“ 金兴兵如神, 战胜攻取无敌当世……原其成立之速,俗本遒劲,人多沉雄,兄弟子侄皆良将,部落保伍,投皆精兵……徽发调遣,事同一家……兵精而力齐,一旦奋起变弱为强,以寡制众,用是道也。”——《金史·兵志》女真大定之治“小尧舜”二、金朝入主中原(二)制度建设阅读教材,回顾辽、西夏、金的建立发展和制度建设,思考三个政权的制度建设中的相同之处。既学习汉族制度,又保留本民族特色。二、金朝入主中原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1206-1271—1368)1.成吉思汗的统一斗争(1)1189年,完颜,推举铁木真为汗;(2)1204年,统一蒙古各部,为蒙古帝国建立奠定基础;(3)1206年,铁木真被推举为金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大蒙古国建立(东起大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南达阴山,北至贝加尔湖);(4)成吉思汗南下攻金及西征(1221——1227——1264)1260年,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元朝建立(1271—1368):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1279年,灭南宋,完成统一;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1206-1271—1368)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政权的影响,中国在变成了“大中国”。 ——张帆《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元朝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 ,“中国”一词的地域意义突破九州而演变为十一行省 ,人民意义突破汉人而演变为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其文化意义演变为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而其最重大的变化,乃是“中国”主权行使,可以是汉族政权,也可以是少数民族和汉人的联合政权。元朝同时承认了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摘编自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等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1206-1271—1368)1.驿站制度(1)驿道: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2)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并运输官府物资(3)急递铺:传递文书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推动经济文化的交流。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1206-1271—1368)2.行省制度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特点: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1206-1271—1368)2.行省制山河形变 VS 犬牙交错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1206-1271—1368)3.边疆管理①吐蕃:由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②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③台湾:设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地理志》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1206-1271—1368)元朝对边疆的成功统治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 没有做到的。《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 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汉唐王朝疆域辽阔,对内陆边疆地区往 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 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1206-1271—1368)民族矛盾四等人制元朝四等人制示意图目的:巩固统治,保障蒙古贵族统治利益。实质:民族差别对待政策。波斯人阿拉伯人汉人畏兀儿蒙古人回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1368年,元朝灭亡。按被征服先后排等级阶级矛盾四、元朝的民族政策【探究】辽夏金元的政权建设对中国历史的作用政治:①促进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经济:②促进游牧和农耕区的经济交融和发展;③促进经济重心南移和江南经济开发。地理:④推动北方政治中心的确立;文化:⑤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政治:①促进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经济:②促进游牧和农耕区的经济交融和发展;③促进经济重心南移和江南经济开发。地理:④推动北方政治中心的确立;文化:⑤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课后练习2.“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甘肃固原东南)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这是指与北宋并立的哪一个政权( )A.辽 B.西夏 C.金 D.大理1.新疆(古称西域)地广物丰,风光秀美,民风奇特,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3世纪晚期时中央政府在此设置( )A.宣政院 B.安西都护府 C.西域都护府 D.北庭都元帅府DBD3.大定11年,金世宗创设以女真字为程文的女真进士科,这是少数民族科举制的首创。章宗时“诏许诸人试策论进士举”,向汉族和女真族以外各少数民族士子开放;并规定“以《六经》《十七史》《孝经》《论语》《孟子》及《荀》《老子》内出题,皆命于题下注其本传。”这些措施( )A.体现金朝二元化的政治体制 B.为金朝选拔了最优秀的人才C.反映金朝政治制度的开放性 D.推动形成华夷同风的新气象6.元朝版图辽阔,对边疆地区实行了比较稳定有效的统治,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这主要得益于元朝实行( )A.和亲会盟制度 B.崇文抑武方针C.册封土司制度 D.行中书省制度课后练习5.辽国契丹人的立春节日以青缯为帜,刻龙或蟾蜍,并书“宜春”二字,朝中也举行立春仪式,包括拜先帝御容,向御容进酒,赐群臣幡胜,击土牛、撒谷豆等。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交融趋势增强 B.统治者全盘抛弃契丹文化C.民族政权对立加剧 D.农耕经济已取代游牧经济4.辽宋夏金元统治者在文化建设方面最重要的共同举措是( )A.尊崇程朱理学 B.编撰了本民族历史C.创造了本民族文字 D.在科举制中分卷考试CAD本课小结一、政权更迭二、制度建设(一)辽夏金的制度建设(二)元朝的制度创新1.通讯制度:驿道、驿站、急递铺。2.政治制度:3.边疆治理:4.民族政策:四等人制。实质:民族差别对待政策。(元朝时期回回形成)三、辽夏金元的政权建设对中国历史的作用课后默写1.写出时间:①两宋之交;②元朝建立;③元朝统一;④辽朝建立;⑤北宋建立。2.分别写出辽夏金保留民族特色的制度建设。3.写出元朝边疆治理的3点措施。(西藏、西域、台湾)4.写出元朝行省制度的4个特点。5.四等人制的实质是?6.写出所属民族和政权:①完颜雍;②铁木真;③骨力裴罗;③松赞干布;④元昊;⑤耶律阿保机;⑥拓跋宏;⑦完颜阿骨打。7.写出行省制度的意义3点。【重点】8.元朝时期江浙驿站数最多,表明什么?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谢谢观赏白塔寺萨班灵骨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