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断裂与分化大概是文明发展的常态,连续的“广土众民”的中国,不符合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何以会背离常态,能够成为连续的“广土众民”的中国呢 这一问题,我们姑且称之为“中国之谜”。——韦兵《完整的中国经验:天下的“夷狄之维”》夏商周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秦汉现代中国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辽夏金的统治(一)辽朝——契丹族(916-1125)1.起源: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2.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3.与宋和战:1005年与宋签订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国”。4.1125年,被金所灭。(一)辽朝——契丹族(916-1125)南北面官制:因俗而治、蕃汉分治官吏来源 负责区域 中央机构 地方官制北面官 契丹人 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北南枢密院(行政) 北南枢密院中丞司(检查) 北南宰相府 沿用部族制南面官 汉人为主,也有契丹人但穿汉服 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汉人枢密院、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御史台、翰林院(仿唐制) 仿唐州县制四时捺钵: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所谓“春水秋山,冬夏捺钵”一、辽夏金的统治(二)西夏——党项族(1038-1227)1.起源:西夏的建立者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2.建立: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3.1044年,庆历和议,西夏称臣,宋“岁赐”4.灭亡:1227年,被元朝灭亡。5.仿行宋制,一制两谓。 自中书令、宰相、枢使、大夫、侍中、太尉已下,皆分命蕃汉人为之。——《宋史·夏国传上》一、辽夏金的统治党项族唐末在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处于半独立地位。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材料一:“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宋]王暐《道山清话》中书司枢密司三司御史台行政财政监察军事皇帝北宋中央机构图党项一、辽夏金的统治(三)金朝——女真族(1115-1234)1.起源: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2.建立:1114年,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称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也称上京(哈尔滨市阿城区)。3.对峙:1125年,金灭辽,1127年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1141,绍兴和议,南宋“世为侄国”)。4.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今北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这是北京建都史的开端。4.灭亡:1234为元所灭;一、辽夏金的统治统治范围扩大,上京居于东北,不便于统治;上京自然环境更为恶劣;燕京位于国土中部,地处中原和东北交通的咽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完颜亮精通汉学,崇尚中原文化。※完颜亮为什么要迁都燕京?一、辽夏金的统治对于北京城市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金朝迁都燕京,是北京成为王朝都城的开始。它加强对中原汉民的统治,巩固其占有的中原疆土;有利于女真族同汉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金朝迁都燕京有什么影响?金、元、明北京城址变迁图一、辽夏金的统治(三)金朝入主中原——女真族(1115-1234)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金史·兵志》猛安谋克的历史影响金初,猛安谋克骁勇善战,为金朝征辽灭宋和维护统治具有重大作用,同时促进了女真的封建化。由于猛安谋克本身世代承袭和阶级特权的特点,在金朝中后期,逐渐发展成为不事生产,寄生蚕食周边民族的大地主、大封建主,彻底腐化堕落,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病国害民,加速了金朝的灭亡。一、辽夏金的统治辽夏金的制度建设辽(契丹)西夏(党项)金(女真)仿宋建制南北面官制学习国俗四时捺钵制沿袭唐宋;迁都燕京一制二称猛安谋克制特点:①吸收中原王朝先进制度,保留本民族特色;②因俗而治。影响:①↑中央集权,稳定边疆;②缓和民族矛盾;③↑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①吸收中原王朝先进制度,保留本民族特色;②因俗而治。影响:①↑中央集权,稳定边疆;②缓和民族矛盾;③↑社会经济的发展。(一)蒙古汗国的建立与征战1.建立:1206年,蒙古部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成吉思汗”材料:我们曾担心会被鞑靼人或者其他民族的人所杀戮或终生成为他们的俘虏,或者会遇到饥饿、干渴、寒冷、受虐待和过度的劳累会使我们难以忍受。所有这一切果然大量地降临到我们头上,除了死亡和永远被囚禁之外,甚至比我们所想象的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意大利]柏朗·嘉宾《蒙古行纪》2.征战:(1)先后灭掉西辽、西夏、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2)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大海一样宽广、伟大二、元朝的统治到了全无草原和中华之界限的名副其实的世界帝国蒙古,整个欧亚大陆才基本上成为一个开放的世界,一时打开了远远超越陆地和海域界限的往来和交流。作为其支撑的核心地区,无疑是中华。——[日]杉山正明《疾驰的草原征服者》3次西征四大汗国蒙古帝国结合图文,从疆域的角度分析元朝为“完整的中国”的发展作出的贡献。①实现统一,并形成空前辽阔的疆域;②以元为核心、联结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多元发展;③为明清的四至与辽阔疆域奠基。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元史》二、元朝的统治(二)元朝的统一阅读教材,概括元进行国家“统合”的措施(1)驿站制度:建驿道,设驿站和急递铺。(2)地方管理:①创立行省制——②加强边疆管理——(3)民族关系:国家“统合”乃指消弭构成国家的各部门——包括区域、民族、阶级——之间的差异而形成一个向心力高、凝聚力强的政治共同体。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心理等方面。——萧启庆《内北国而外中国》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澎湖巡检司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许有壬《至正集》行省既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又是中央派出机构(双重性)误区警示:唐中书省:中央决策机构之一,起草诏令元中书省:宰相机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吐蕃、西域、台湾西藏地区和台湾开始归属中央政权的管理民族交融+四等人制(三)元朝的治理二、元朝的统治材料三: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材料一: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 ——《中外历史纲要(上)》61页材料二: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为了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还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人民版教材必修一16页思考:有人认为行省制极易重蹈唐朝藩镇割据的覆辙,有人认为行省制可能再度陷入北宋内重外轻的窘境,你认为呢?严格监管、大而不专职位高、辖区广、权力大削弱了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使行省失去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环境犬牙交错、广而难独行省制特点:权力大而不专,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犬牙交错(三)元朝的治理二、元朝的统治路府州县在行省督办下征集赋税,再由行省汇总并将其中七成解运至京师,留三成供地方支用;行省严格管制路府州县的经费,有权批准金额在一千锭以内的开销。——整理自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点:地方大而难独---中央有效控制承上: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性质、划分依据...)启下: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也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 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上)》61页行省制影响:①权力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③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④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P61思考点(三)元朝的治理二、元朝的统治等级 名称 民族第一等 蒙古人 蒙古族第二等 色目人 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第三等 汉人 北方汉族,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第四等 南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处于不平等地位)民族政策:四等人制相关史料按征服的先后排等级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目的:特点:内容:评价: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民族差别对待、民族压迫色彩与急速民族融合并存。民族矛盾更加尖锐;但民族间的交往和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回波斯人阿拉伯人汉人畏兀儿蒙古人民族交融:综合图文材料和教材,分析元在打造“向心力高、凝聚力强的政治共同体”方面的得与失。材料一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元史·地理志》材料二 元自混一以来,大抵皆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自以为得亲疏之道。是以王泽之施,少及与南;滲漉之恩,悉归于北。——叶子奇(龙泉人)《草木子》①政治:加强对地方尤其是边疆的管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经济:形成全国交通网络,便利经济文化交流;③民族: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也融合形成新的民族;但“四等人制”加剧了民族矛盾,加速元的灭亡。(三)元朝的治理二、元朝的统治中原文明 中华文明……我们不能只认为宋、明这样的王朝可以代表中国,而忽略边疆民族建立的辽、金、西夏区域政权。……没有边疆何以中国?中国的历史就是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北方民族的南下和交融,才使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由原来的华夏形成了现在的中华,造就了今天的多元一体,才葆有了不断攀升的原动力。——魏坚:不理解草原文明,就无法理解中国历史广度:疆域空前辽阔深度大中国的疆域框架大中国的制度框架大中国的民族框架制度多元发展民族交融融合天下包含的夷夏如阴阳,互依互动是整合多元世界的一种有效的观念平台、实践智慧,兼具华、夷二元视角,尤其注意被忽略的天下的夷狄一维,这是一种 经验。——韦兵《完整的中国经验:天下的“夷狄之维”》辽 夏 金 元(916-1365)完整的中国中国之“变”不变之“中国”本课小结1.辽朝中央官制有“北面”“南面”之分,北面官以契丹制度治理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用汉制治理汉人。在地方上,契丹等草原民族居住地实行部族制,按地域分成十部,设节度使管理;汉人和渤海人居住地设置州县。这一治理举措( )A.强化了兵农合一的制度 B.拓展了农耕文明的范围C.巩固了政权的社会基础 D.推动了羁縻政策的完善本课小结C2.吉林金代早期女真贵族墓前发现有石雕文臣武将、石虎石羊,黑龙江金代女真人墓群出土有中原的丝织品和瓷器,河北发现的金人墓葬形制与辽墓有相似之处,甘肃发现有西夏纪年的汉人火葬墓。这些现象表明( )A.女真有自己墓葬习俗 B.女真葬俗受宋人影响C.金人葬俗受辽人影响 D.各民族文化交流广泛本课小结D3.《三史正统论》中记载金章宗完颜璟之言:“朕闻海陵(王)有言,我国家虽受四方朝贡,宋犹假息江左,亦天下两家邪?”这可以反映出( )A.华夏认同观念开始产生 B.“大一统”意识已经深入南北C.金朝意图塑造正统地位 D.南北对峙造成经济文化的割裂本课小结C4.在元代,无论是天子内廷的怯薛军团,还是外朝的枢密使、地方行省平章政事,“其长皆勋旧重臣”,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中的权贵们组建的官僚体系构成了元朝的统治基干。这可用于佐证元朝( )A.地主阶级联合统治的历史事实 B.以行政能力为用人依据C.致力于贯彻“四等人制”理念 D.承袭了宋代的选官原则本课小结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