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66年—1976年的中国“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储安平(1966年,光明日报主编,著名记者)黄绍竑(1966年8月31日,政务院政务委员,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罗广斌(1967年2月10日,共青团重庆市委统战部长,《红岩》作者)李立三(1967年6月22日,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陈梦家(1966年9月3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学家,诗人)邓拓(1966年5月17日,人民日报总编辑,作家, 服毒致死)杨朔(1968年8月3日,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著名作家)翦伯赞 (历史学家,北大副校长 1968.12.18 与妻子戴淑婉服安眠药致死)傅雷夫妇(1966年9月3日,著名翻译家)傅雷服毒自杀,妻子朱梅馥随之上吊自杀老舍(1966年8月24日,著名作家)跳北京太平湖溺死吴晗(1969年10月11日,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狱中自杀,死前头发被拔光……文革中非正常死亡的社会名流人物上访信①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左”倾错误。材料:“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各地都有人赴京上访。他们在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待遇,上访高峰期,在北京守候者达数十万人,接待站无法应付,一些上访者只好露宿街头,捡剩饭吃。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华国锋“两个凡是”的方针1976年—1978年的中国②“两个凡是”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背景①“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的任务非常艰巨②“两个凡是”的“左”倾错误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展开:围绕真理标准问题,全社会展开了一场大讨论。A.开始:1978年5月,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发表。文章重申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理论上根本否定了“两个凡是”。C.意义: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③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图6-17 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内容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阅读p35-36,自主梳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1)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2)“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3)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此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内容 路线 纠正错误 树立正确路线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思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哪一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确立了地位相同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都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集体;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纠正了 博古 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彻底纠正了“ 左 ”倾思想错误。确立了 毛泽东 的领导地位。形成了以 邓小平 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是 党的历史上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新中国成立 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遵义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什么说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第一次:1927年“八七”会议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二次: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进入城市领导农村的建国时期。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第三次: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背景:大革命失败陷入低潮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背景:“文革”后“两个凡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历史上的两次历史转折1、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十一届三中全会: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历史上的历史转折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2、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3、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新纪元。4、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巨变巨变 人物 意义第一次 辛亥革命 孙中山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第二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毛泽东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第三次 改革开放 邓小平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领导开辟的两条特色道路道路名称 历史时期 代表人物 特点 历史任务 结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毛泽东邓小平农村包围城市改革开放反帝反封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同点1.政治上:平反冤假错案平反刘少奇冤案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恢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名誉。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拨乱反正2.思想上:召开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拨乱反正3.教育上:恢复高考制度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1977年拨乱反正5:55-6:15 背诵知识点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思想、政治、组织)、意义②拨乱反正的概况(政治、思想、教育)③重要提醒和拓展补充6:15-6:35 作业本填空、选择+精编3.19 晚读安排红榜黑榜课堂小结伟大的历史转折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背景时间:1978年性质: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结果:它使人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主要内容: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