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中国的气候 第2课时 降水的分布与变化 导学案-2025-2026学年商务星球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中国的气候 第2课时 降水的分布与变化 导学案-2025-2026学年商务星球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降水的分布与变化
【学习目标】
1.运用相关图文资料,分析归纳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年际变化特点;从而发展学生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能力。
2.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判读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规律;结合地区相关景观图,分析干湿地区对各地区景观的影响,从而发展学生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学习导航】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 认识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自主学习】
1. 描画图中主要的等降水量线,并说出它们的数值,结合教材,完成。
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______向______递减。东南部地区年降水量多在8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
2.查找四个降水量柱状图,查找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
中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一年当中,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______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即我国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集中______季节。此外,各地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
【合作探究】 分析我国降水分布规律的原因
1.结合第一章所学,根据框图填空,推测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形成原因
2.结合山脉走向,完成填空,并判断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东南沿海地区 地形较____________ ,有利于湿润气流的进入,降水____________ ;
西北内陆地区 我国山脉多_________走向,受高大山脉阻挡,地势____________,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我国降水空间分布不均,是由海陆位置、夏季风的影响、地势共同影响决定的。
学习活动二: 描述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规律
【自主学习】
1.一个地区____________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干湿状况。年降水量______蒸发量,气候湿润;年降水量______蒸发量,气候干燥。
2.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可以将中国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地区。中国东南部以______、______区为主,西北部以______、______区为主。
【合作探究】探究我国干湿状况及降水量的影响
1.观察图2.19,分析干湿地区分别对应着哪些植被景观?
2.观察广东佛山传统民居、新疆民居,分析降水特点对建筑的影响
3.结合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推测我国传统民居,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屋顶的坡度有何变化?
4.降水量大小除了影响建筑物的屋顶坡度,还可能影响哪些人类的活动,试举例说明。
【学后反思】
【达标测试】
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完成1~3题。
1.划分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年等降水量线是________年等降水量线( )
A.200毫米 B.400毫米 C.800毫米 D.1600毫米
2.下列关于湿润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被以森林为主 B.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C.年降水量都在1600毫米以上 D.雨季开始晚,结束早
3.由图可知,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由东向西递增 B.由南向北递增 C.以兰州市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加 D.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面对环境变化时具有良好的“弹性”,降水多时具有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功能,降水少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下图示意我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分布。据此完成4~6题。
4.我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主要分布在( )
A.季风气候区 B.第一级阶梯
C.东南丘陵地区 D.东部沿海地区
5.我国“海绵城市”蓄水多集中在( )
A.春夏季 B.夏秋季 C.秋冬季 D.冬春季
6.下列城市中,适宜建设“海绵城市”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课时部分】
学习活动一: 认识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自主学习】
1.东南沿海 西北内陆
2. 4—10 夏秋
【合作探究】
1.我国东南沿海距海近,夏季风影响下,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距海远,夏季风影响微弱,降水少。
2.平坦;多;西北-东南;高;少。我国山脉多西北东南走向,对海洋湿润气流深入起阻挡作用,湿润气流很难到达西北内陆地区,故其降水少。
学习活动二: 描述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规律
【自主学习】
1.年降水量和蒸发量 大于 小于
2. 湿润 半湿润 半干旱 干旱 湿润 半湿润 干旱 半干旱
【合作探究】探究我国干湿状况及降水量的影响
1.干旱区-荒漠;半干旱区—草原;湿润区、半湿润区—森林。
2.前者降水丰富,斜顶便于排水;后者降水稀少,平顶便于晾晒。
3.自东南向西北,随降水量越来越少,房屋屋顶坡度越来越小。
4.交通方式,比如我国北方传统交通工具为马车,而南方传统交通工具为船舶,这是由我国降水南多北少有关。
【达标测试】
1.A 划分我国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年等降水量线是200毫米,A正确;划分我国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的年等降水量线是400毫米,B错误;划分我国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年等降水量线是800毫米,C错误;1600毫米不是划分干湿地区的界线,D错误。故选A。
2.B 湿润区的年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植被以森林为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雨季开始早,结束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D 由图可知,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因为东南沿海距海近,受海洋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距海远,受海洋的影响小,降水少,D正确;由东向西递增,由南向北递增,以兰州市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加等都不能完整准确的概括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ABC错误。故选D。
4.A 读图可知,图中“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多位于400mm年等降水量线以东的季风区,A正确;广泛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B错误;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等均有分布,C错误;除东部沿海地区外,我国中部内陆地区也有分布,D错误。故选A。
5.B 根据题干可知,海绵城市在降水多时具有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功能,所以我国“海绵城市”蓄水多集中在降水多的季节,图中“海绵城市”主要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B 结合材料可知,“海绵城市”的主要作用是雨季储水、旱季放水。由此可知,“海绵城市”适宜建设在降水季节变化明显的地区,根据选项可知,B城市降水季节变化最明显,最适合建设“海绵城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