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件(共23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件(共23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从百年大党中悟真理的力量
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思想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总议题:如何全面认识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
议题一:探真理指导下的中国道路 悟真理的特点
议题二:析刻度上的百年征程 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议题一:探真理指导下的中国道路 悟真理的特点
合作探究:
1.在寻找救亡中国的道路问题上,胡适和陈李二人为什么会产生严重分歧,他们的认识都是真理吗?
2.百年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对于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性验证,说明了真理的什么特点?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形式主观,内容客观。
对象
性质
一、真理是客观的
注意:
(1)真理是正确的认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2)真理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不能写成客观同主观相符合;
(3)真理是正确的认识,谬误是错误的认识,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
(4)真理一定有用,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真理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是正确的,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能以“有用性”来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含义 范畴 对应
意识 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即包含人对客观事物的主动反映,也包括对客观事物的被动接受)
认识 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一般指人对客观事物的主动的反映)
真理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联系:①都属于主观范畴 ②意识和认识都有对错之分 ③它们的内容都是客观的,形式都是主观的 ④它们都根源于客观存在,产生于实践 唯物论范畴
认识论范畴
认识论范畴
物质
实践
谬误
意识、认识、真理的区别和联系
一、真理是客观的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
(1)表现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但是,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
人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
(2)原因
A.任何真理所反映的内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客观的;
B.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是客观的;
C.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归纳总结一:真理的客观性原理和方法论(真理的绝对性)
【原理】
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方法论】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然而起义不到10天,起义军就从5000人锐减至不足1500人。革命之路,路在何方?生死攸关之际,毛泽东断然决策:从“攻打长沙”变“引兵井冈”。这一战略转折,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路。
议题一:探真理指导下的中国道路 悟真理的特点
思考:为什么城市中心道路在俄国取得胜利却在中国失败?说明真理有什么特点?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
在凹曲面上
在平面面上
真理
谬误
真理与谬误相伴而生
在凸曲面上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真理都是具体的
①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
与实践的具体的 历史的统一。
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
指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
②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出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变成谬误。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①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主观同客观不相符合的认识。在一定条件下,二者有严格的界限。
②真理和谬误是统一的。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归纳总结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原理及方法论(真理的相对性)
【原理】
①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的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②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谬误。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奋斗历程中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建立了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在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成功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总结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其引领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议题二:析刻度上的百年征程 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中可以看出认识有什么特点?
1、认识具有反复性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
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3
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1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认识具有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误区警示:
(1)认识过程不是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而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2)认识具有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不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要反对两种错误观点:一是“直线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直线式的前进;二是“循环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3)认识具有无限性,并不代表人类认识可以超越客观历史条件;
(4)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被超越,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不断地超越自身。
【原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方法论】
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归纳总结三: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及方法论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课堂小结
真理的含义
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具有上升性
要求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真理是客观的
①实践三性:
②意识三性:
③认识三性:
④真理三性: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目的性、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
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探索认识的奥秘相关知识分析问题:
答题要素:实践(特点、认识的基础)+真理+认识过程的特点
(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对应)分析;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分析
④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分析;
⑤认识具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