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Please enter the relevant text content here. Operation method: select all the text in this paragraph with the mouse, and enter the text directly to replace it. The text format will not change.议一议: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细胞出了问题,机体就会产生故障。同样,概念出了问题,相关的思维也就会不正确。那么概念究竟是什么?我们如何才能准备把握概念?第四课 准确的把握概念4.1 概念的概述有一天,柏拉图与学生们散步。一个学生问柏拉图:“您说,人是什么?”柏拉图说:“人是两腿直立的动物。”于是有一个调皮的学生,抓来一只鸡,问柏拉图:“请问老师,这是人吗?”柏拉图觉得自己的说法有漏洞。连忙修正自己刚才的说法:“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腿直立的动物。”又有一个学生,找来了一只拔光了羽毛的鸡,在柏拉图面前高高举起,问老师:“这只没有羽毛的鸡,难道是您说的人吗?”人是什么?1.人是两足无羽的动物。2.人是掌握了语言并且会说话的动物。3.人是哺乳动物。4.人是能直立行走的动物。5.人是能思维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思考:哪一个才是“人”的准确概念?√前4个概念并没有揭示出人的本质属性,只有5揭示了人的本质属性,所以5才是人的准确概念。你能否概括出人的属性,并能否说出什么是人(人的概念)?(1)含义: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草莓是红色的”。其中“红色”是“草莓”的性质。“5大于4”,这里“大于”表示的是“5”与“4”的关系。(2)分类: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属性本质属性非本质属性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外部既为某事物具有,也可能为其它事物也可具有的属性。1.属性Please enter the relevant text content here. Operation method: select all the text in this paragraph with the mouse, and enter the text directly to replace it. The text format will not change.有眼睛、有鼻子、耳朵、有四肢能直立行走能思维、会说话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有内脏和血液循环……其他动物也可能具有,属于非本质属性。人的含义(概念):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高等动物√ “人”特有的本质属性,将人与其他物种区别开来。2、概念(1)含义: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P22-1P23相关链接 人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人们认识了这些本质属性,才能产生“人”的概念。反映某一客观事物的概念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它们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Please enter the relevant text content here. Operation method: select all the text in this paragraph with the mouse, and enter the text directly to replace it. The text format will not change.有眼睛、有鼻子、耳朵、有四肢能直立行走能思维、会说话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有内脏和血液循环……其他高等动物也可能具有的非本质属性。√ “人”特有的本质属性,将人与其他物种区别开来。(2)特点: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P23相关链接最后一句)“人”是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这个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人的男、女、老、少等个性特征,抽象出“人”所共有并且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又不专指某个具体对象,比如张三或李四,而是指所有的“人”。3、概念的表达②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多词一义)如:对于去世的说法有逝世、圆寂、驾崩、仙逝、走了、归天、过世③ 同一个语词在不同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一词多义)如:“你方便的时候给我打个电话”;“你们继续,我要出去方便一下”;“这几天手头不方便等。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语词是概念的物质外壳。①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并非一一对应)【示例评析】:白头翁会飞,王爷爷是白头翁所以,王爷爷会飞。“白头翁”有时表示一种鸟,有时表示白头发的老汉。这个语词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概念。混乱地使用不同的概念,是不合乎逻辑的。知识拓展概念与词语的关系概念语词事物的本质属性思维形式(对事物作出的反映)思维的内容(反映的对象)物质载体(标识这一反映的符号)体现为表达举例: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小结:概念与属性、语词的关系项目 概念与属性 概念与语词关系 ①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②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③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①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非一一对应)②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③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结论 把握概念,就是 把握其本质属性 对概念和语词进行区分,避免概念的混淆为了证明"白马非马"的论题,公孙龙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求"马",给"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求"白马",给"黄马""黑马"就不合要求。"马"讲的是马的形体;"白"马讲的是"马的颜色"。讲颜色不同于讲形体,所以"白马非马"。你是否同意公孙龙的论证?请你从概念的基本特征说明理由。P23【合作探究】点评:对公孙龙的论证要作具体分析,关键在如何理解"非"。1."白马非马"中的"非"如果理解为"不是"。从概念的外延看,“白马”的外延小于“马”的外延 ,“白马”是“马”的一种,,"白马非马"就是错误命题。2."白马非马"中的"非"如果理解为"不等于"。从概念的内涵看,"白马"的内涵与"马"的内涵肯定不一样,白马的内涵要更多,"白马非马"就是正确命题。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是在指“谁”,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什么。二、概念的基本特征1. 内涵与外延(1)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2)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人”的内涵:是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人”的外延:男人、女人;未成年人、成年人;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等……任何概念都是内涵与外延的统一(3)内涵与外延的关系:①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②概念的内涵确定了,一定条件下,其外延就可以由之而确定;反之,概念的外延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概念的内涵也可以因此确定。知识拓展:内涵与外延之间具有反向关系,内涵越深越多,外延越窄;内涵越浅越少,外延越宽。比如:“人”这个概念,揭示了“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内涵);也确定了这个概念所指的那些对象(外延)。 第1组:“《史记》的作者”与“司马迁” 第2组:“动物”与“马” 第3组:“马”与“动物”第4组:“中学生”与“球迷”上述每组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全同关系属种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外延大:属概念外延小:种概念探究与分享3不同概念所指的范围都是相同的吗?2. 不同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有相同部分没有相同部分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如:未成年人与中学生;党员与教师;老虎与动物……如:赞成票反对票、未成年人与成年人;中学生与大学生……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交叉关系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被另一个包含在内种属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的全部外延属种关系外延完全相同全同关系ABBAABAB2. 不同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相容关系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的多少,概念外延的相容关系分为以下几种:如:母亲与妈妈;中国首都与北京如:老虎与动物;中学生与学生如:动物与老虎;学生与中学生如:党员与教师;中学生与团员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反对关系全异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两个概念外延不相容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ABABCABC2. 不同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如:曹操与司马迁;中国与美国矛盾关系A+B=CA+B<C如:无效合同与有效合同;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如:小学生与中学生;输与赢;锐角▲与直角▲“团员”和“非团员”“输”和“赢”“团员”和“党员”“大学生”和“学生”“中国人”和“台湾人”“商品”和“劳动产品”“工厂“和”工人“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交叉关系种属关系属种关系【知识巩固】判断以下各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属种关系?应该是(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工厂”和“工人”之间的关系很容易被错误地理解为属种关系。这一错误的实质在于将概念间的外延关系混同于事物之间的关系,认为工厂里有工人,所以认为“工人”这个概念的外延应该在“工厂”这个概念的外延里面。种属关系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 第1组:“《史记》的作者”与“司马迁” 第2组:“动物”与“马” 第3组:“马”与“动物” 第4组:“中学生”与“球迷”下述每组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全同关系属种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第5组:“有效合同”与“无效合同”第6组:“输”与“赢”矛盾关系反对关系补充拓展:矛盾关系:是指对立的两种情况,没有第三种情况存在,非此即彼,非彼即此。反对关系:是指在对立的两种情况之外,还存在其他情况,非此不一定彼,非彼不一定此。如何区分:相对于共同邻近属概念有没有第三者,有则是反对关系,没有则是矛盾关系。“团员”和“非团员”“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输”和“赢”“小麦”和“农作物”“妇女”和“律师”“小说”和“武侠小说”“工厂“和”工人““绍兴”和“浙江”“南丰蜜桔”和“莆田蜜桔”矛盾关系全同关系反对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属种关系判断属种关系的技巧:(1)是否处在同一类事物中;(2)是否有共同的属性;(3) 用“B是A”判断,若成立就是,否则则不是(B是种)。判断以下各组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全异关系全异关系矛盾关系不可同真且不可同假;反对关系不可同真但可同假。(1)矛盾律——既适用于矛盾关系,也适用于反对关系;(2)排中律——只适用于矛盾关系。全同关系属种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AAAABBBB【质疑提问】A、B、C是三个概念的外延,说出下列各图表示的是它们之间的什么关系?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小结】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项目 相容关系 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含义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部分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 类别 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 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阐释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 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被另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概念的概述含义及表达基本特征(内容)内涵外延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全同关系属种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关系概念与属性概念的表达概念与属性、语词的关系是什么,质的规定有哪些,量的规定课堂小结1.下列选项中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能用图示表达的是( )A.书籍、小说、工具书B.中国文学、当代文学、通俗文学C.医生、女性、教师D.奖励、物质奖励、精神奖励B课堂练习反对关系医生和教师是反对关系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为反对关系,2.甲组同学用图表示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下列组合中符合下图示意的是( )A.S:社会保障 P:社会保险B.S:唯物主义 P:唯心主义C.S:发散思维 P:聚合思维D.S:小说作品 P:文学作品A课堂练习矛盾关系种属关系3、(2024湖北)当雨滴从空中降落后,一旦遇到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会迅速冻结成冰,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冻雨”,冻雨落下后在物体表面形成冰层覆盖的现象叫做“雨凇”。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把冻雨叫做“下冰凌”,北方地区则称为“流冰”。根据上述材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冻雨”与“雨凇”指的是相同的一种天气现象B.“下冰凌”与“流冰”的外延因地理差异而不同C.“冻雨”的外延与“下冰凌”的外延是属种关系D.“雨凇”的外延与“下冰凌”的外延是全异关系D甲组同学用图表示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下列组合中符合下图示意的是( )A.S: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P:基本政治制度 B.S:国体 P:政体C.S:侵权责任 P:违约责任 D.S:担保物权 P:质权D【解析】根据图显示,S与P为属种关系,即一个概念(S)的外延包含着另一概念(P)的全部外延。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是种属关系,A不符合题意。B:国体与政体共同构成国家制度,属于全异关系中的矛盾关系,B不符合题意。C:民事法律责任分为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两者属于外延关系中交叉关系,D不符合题意。D: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和质权,担保物权与质权是属种关系,D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