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1.运用性质判断(直言判断)的必要性人们认识事物,首先要判断它们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就是要对事物的性质作出“有”(是)或者“无”(不是)的判定。这就需要运用性质判断。2.性质判断(直言判断)的含义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注意】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例如:①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真的。②凡是领导说的话都是对的。③有的老师不是教授。④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止的。断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除此以外这些判断都不包含其他判断,故都是直言判断。若再加上其他的理由条件,则就不是直言判断。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直言判断)例: 有些 中学生 是 共青团员性质判断主要由 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构成。①量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所有、一切表示全部对象;有些、有的表示部分对象;这个、那个表示一个对象)②主项:表示断定对象(处于语句主语位置);③联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④谓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处于语句宾语位置)。3.性质判断的结构处于语句主语位置处于语句宾语位置所有 马 都是 动物。有些 天鹅 不是 白色的。量项主项联项谓项量项主项联项谓项指出下列判断的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高二年级所有的同学都是上虞人”,这个判断的主项是( )A.高二年级的同学B.同学C.高二年级所有的同学D.高二年级B4.性质判断的种类: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性质判断分为多个种类。(1)依据判断的质,即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性质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注意:肯定判断的联项是“是”,对日常语言表达中,“是”常常被省略或替代。如“这篇文章(是)很好”,“中国的发展必将(是)充满希望”。否定判断的联项是“不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省略,但可以被替代。如:“教室里无人” “他并非我的老师。” 。肯定判断是断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否定判断是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私不是美德。性质小试牛刀1.这个米塞尔就是凶手。2.鲁柏手里的馅饼就是一条线索。3.所有的猫都是动物。4.所有的猫都不是植物。5.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6.这个学生不是中学生。断定“米塞尔”具有“凶手”的性质断定“馅饼”具有“线索”的性质断定“猫”具有“动物”的性质断定“猫”不具有“植物”的性质断定“鲁迅”具有“伟大的文学家”的性质断定“这个学生”不具有“中学生”的性质探究与分享某翁请客,见三位主客只来了一位,五位陪客只来了三位,便着急地说:“唉,该来的没来!”陪客一听,有的坐不住,走了。见主客未到齐,又有陪客走了,他更着急,脱口而出:“不该走的走了!”话音刚落,所有客人都走了。此翁傻了“我错在哪儿?”此翁请客失败,他的判断出了什么问题 你能纠正他的错误吗 此翁请客失败,在于其使用性质判断时误用了量项。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走了!(所有)该来的没来!(所有)不该走的走了!补充完整补充完整(有的)该来的没来!(有的)不该走的走了!更正更正(2)从判断的量,即以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数量、范围对象范围 量项表示 举例全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 所有、全部、任何、一切、都、凡是、每个、个个等等 可以省略 人都会死所有商品都是有价值的特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 有些、少数、大部分、并非所有等不可以被省略 有的同学是团员有的地方下雨了单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一个,即单个对象 “这个”、“那个”、他(它)一般不需要量项 这道题是错的李白是诗人肯定判断否定判断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单称判断全称肯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例:所有的商品是有价值的。例:有些中学生是球迷。例:科比是伟大的球星。例:所有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例:2/3的任务都不是由他完成的。例:这个学生不是我们学校的。(3)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性质判断有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全称肯定判断所有所有有些有些商品真理中学生中学生许海峰这个人是不是是不是是不是有价值的一成不变的共青团员球迷运动员小学生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量项主项联项谓项相关链接:六种性质判断的逻辑结构图示:你能寻找他们的规律吗?练一练:判断下列性质判断的基本形式①所有的人都愿意和他交往。②一切事物都不是静止的。③老子写的《道德经》是一部具深远影响的作品。④这个人不是中学生。⑤在这个花园中,有些玫瑰是红色的。⑥4/5的任务都不是由他完成的。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课堂巩固划分标准 种类 判断的质 判断的量“质”与“量” 的结合上 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单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六种基本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小结:性质判断的种类探究与分享:材料中引号内的语句,作为判断的表述分别有什么问题?小华在作文中写道:“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我不能辜负这段美好时光。”小明告诉爷爷:“公园里的仙人掌,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样子长得很特别。”一位读者致函某报社,批评该报:“有些又长又臭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主项与谓项搭配不当。中学生是人,学习的重要阶段是时间,两个概念不能这样搭配,应该说“中学阶段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联项使用不当。仙人掌是植物,不能用“不是”这个表示概念之间不相容关系的联结词,这是把概念的种属关系误作为全异关系,可以改为“公园里有一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树木,样子长得很特别”。量项使用不当。即误用了量项“有些”,可以改为“所有又长又臭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5.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1)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2)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状况,容易造成误解。(3)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误。例如:是一名党员。(缺主项); 所有的人都认同。(缺谓项)例如:中学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主谓配合不当)例如:所有高中生都是团员。 (断定过量)(4)误用多重否定。(34页做补充)例如:没有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可以缺量项和联项例:人都会死。探究与分享3:房间有几个人一间房子里,有一位祖父,两个父亲,三个儿子,一个孙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位叔叔,还有一个是侄子。思考:这间房间里至少有几个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祖父孙子(一位)(一位)爸爸叔叔结论:最少有四人。就最小辈分的那个人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孙子、爸爸、叔叔、祖父。注意:孙子、爸爸、叔叔、祖父等是关系,这是逻辑学中的一种规定。客观事物除了具有某些性质之外,还与其他事物存在多种关系。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既要认识事物的性质,也要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2.关系判断的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01示例:小明与华是同学。小明比小华岁数大。小明信任小华。----同学关系----信任关系----大于关系下面判断断定了对象的什么?它们属于什么判断?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1. 关系判断的必要性3.关系判断的构成:有的 被告 反控 某些 原告。量项量项关系项第二关系者项第一关系者项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构成。①关系者项:表示关系承担者的项;按照关系者出现的顺序可以称为第一关系者项、第二关系者项、第三关系者项……②关系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项;③量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项;注意: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1)对称性关系表现形式: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2)传递性关系表现形式: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4.关系判断的种类:根据“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 和 传递性关系。----两个对象间的关系----三个(含三个)以上对象间的关系对称性关系 公式 举例 常见对称关系对称关系反过来也具有甲与乙是同学1小时=60分“同学”、“同事”、“朋友”关系、两者的距离关系、“相同关系”等反对称关系反过来一定不具有甲比乙大三岁地球大于月球“大于”“小于”“重于”“少于”关系“侵略”“剥削”“在…之上”等非对称关系反过来可能具有也可能不具有甲认识雷锋张三佩服李四“佩服”“认识”“尊重”“喜欢”“信任”、“帮助”等(1)对称性关系小华和小明是同学。小华比小明岁数大。小华信任小明。还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思考:将上述三个关系判断的第一关系者项与第二关系者项的位置互换一下,原来的“关系”是否还能成立?假设以下关系成立:◆小明和小华是同学。◆小明信任小华。◆小明比小华岁数大。传递性关系 公式 举例 常见传递关系ab有某关系有某关系c也有某关系ab有某关系有某关系c无某关系ab有某关系有某关系c可能有、可能无传递关系跳过b也对长江比黄河长,黄河比黑龙江长,因而,长江比黑龙江长。“比…长(大、小、多、少、重、轻)”、“早于”“晚于”、“相等”、“平行”、“包含”“全同关系”反传递关系跳过b不对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父母亲”、“祖父母”、““儿子”、“孙子”“矛盾关系”非传递关系跳过b可能对也可能不对甲认识乙,乙认识丙甲是乙的同学,乙是丙的同学。“喜欢”、“赞同”、“信任”“朋友”“同学”“交叉关系”“反对关系”(2)传递性关系即时训练:对称关系非传递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甲比乙长得高,乙比丙长得高甲是乙的祖父,乙是丙的爷爷甲信任乙,乙信任丙一天等于二十四小时小王喜欢小李张三比李四高。(1)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楚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2)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5.弄清不同对象之间关系的意义:正确运用性质判断正确运用关系判断正确运用简单判断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构成含义分类肯定判断、否定判断全称、特称、单称判断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构成含义分类指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对称性关系:对称、反对称、非对称关系传递性关系:传递、反传递、非传递关系(质)(量)要求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主项和谓项搭配恰当;准确使用量项和联项。指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本框小结有些中学生是共青团员。对这个判断的结构分析正确的是( )①“有些”是量项②“中学生”是主项③“是”是谓项④“共青团员”是主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