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图文史料,列举夏商周时期我国在天文、历法、医学方面的成就,提高归纳和概括能力。(史料实证)2.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研读史料,准确说出甲骨文的含义、造字方法并概述其历史地位及影响。(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3.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图文史料,简述我国青铜器的发展概况及特点,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多元一体特征。(史料实证 )4.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研读文字史料,概述《诗经》和“楚辞”的主要内容、地位及影响,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和独特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夏商周时期代表性科技与文化成果。【教学过程】第一篇章 星耀古史 医济苍生——天文、历法和医学任务一: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图文史料,列举夏商周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阅读教材44页第1-2段,列举夏商周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成就。制定历法、测出二十四节气的意义是什么 (指向目标1)3.阅读教材44-45页,梳理夏商周时期我国的医学成就。(指向目标1)第二篇章 甲骨铭史 铜鼎铸魂——甲骨文与青铜器任务二: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研读史料,准确说出甲骨文的含义、造字方法并概述其历史地位及影响。1.观察图片、阅读教材教材45第1段文字,联系相关史事准确说出甲骨文的含义和发现者。①含义:②发现者:2.研读相关的甲骨文文献史料,归纳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材料二:3.观看视频资料、阅读教材,概括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并能识别简单的甲骨文字。4.结合材料和教材,探究甲骨文的地位和意义?材料三:材料四: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习近平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材料五:惟殷(商)先人,有典有册。——《尚书》任务三: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图文史料,简述我国青铜器的发展概况及特点。1.结合教材46页第2段并根据史料分析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有哪些?材料一: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总重量达832.84公斤,含铜84.77%、锡11.64%、铅2.79%,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材料三:四羊方尊,颈部高耸,尊四角各塑一羊。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形象传神。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巧夺天工,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中国十大传世国宝之一。2.根据材料分析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作用有哪些?材料四:国之大事,在祀(祭祀)与戎(战争)。——《左传》材料五:3.分析图片史料,回答问题。( )文明的代表——三星堆遗址4.请你观察下图,并回顾不同地区出土青铜器之间的相似性,说一说中华文明的发展有何特征?第三篇章 诗韵雅颂 辞赋华章——《诗经》和“楚辞”任务四: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研读文字史料,概述《诗经》和“楚辞”的主要内容、地位及影响。1.阅读教材48页1-2段,梳理《诗经》的创作时间、主要内容等并分析其地位。《诗经》①创作时间:②组成:③地位:④内容:2.欣赏《秦风·无衣》并说说诗句反映的时代特征。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3.阅读教材48页3-4段,梳理“楚辞”的含义、代表并分析其地位。“楚辞”①含义②代表③地位【达标检测】1.《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这部著作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成书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西晋时期2.文字是记入语言的符号。目前所知,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是( )A.铭文 B.金文 C.甲骨文 D.象形文字3.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十分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意图是防止产生腐败现象 B.西周严格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C.西周手工业中的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明显不平衡4.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中,青铜尊、青铜鼎的造型,与中原青铜器的同类器型非常相似;作为祭祀仪仗的玉璋、玉璧、玉琮,与二里头、殷墟出土玉器几乎如出一辙。这说明( ) A.三星堆文明源于中原文明 B.区域文明之间存在交流C.蜀地文明的特色十分鲜明 D.早期国家注重祭祀仪式5.“楚辞”是战国时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楚辞”的代表作《离骚》的作者是( )A.宋玉 B.李白 C.华佗 D.屈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