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026年高考(部编教材)一轮复习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点要求 考察形式 2025年 2024年 2023年伟大的改革开放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浙江卷 湖南卷T2,3分 广东卷T1,3分 河北卷T2,3分 湖北卷T17 浙江卷1月T8,2分浙江卷6月T3,2分湖北卷T1,3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选择题 √非选择题 陕甘青宁卷、江苏卷 天津卷T2,3分 福建卷T20 浙江卷6月T8,2分湖南卷T1,3分北京卷T20考情分析 1.从命题题型和内容上看,该部分内容考查频率较高,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出现,题型包括原因类、意义类、措施类、观点题、探究性试题等。“伟大的改革开放”是高频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等知识也常考,要求考生理解相关教材脉络。2.从命题思路上看:未来高考会持续聚焦核心知识,如改革开放的深远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等。要求考生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某一要素对国家发展的作用。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紧密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应对国内外挑战等热点,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学科的现实价值。考情分析本课在高考命题中通常会以选择题形式来考查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以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情境素材、以主观题形式来考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2026年高考会更加注重:注重考查学生对核心知识与当前中国发展的关联理解,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等,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强化综合思维,开放题型可能会增加,注重与其他专题或模块知识结合综合考查,要求考生具备跨模块、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情预测第一目改革开放的进程第一框 伟大的改革开放第二目改革开放的意义第一目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第二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第二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变面貌重要地位辉煌成就促进飞跃开启新阶段决策意义历程依据标志过程实践主题全部理论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取得辉煌的成就的根本原因所 以富起来体系重构核心考点突破核心考点一 伟大的改革开放一、改革开放的进程考点一:伟大的改革开放1.开启阶段(1978.12)时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重新确立了≠初次确立了新时期≠新时代对内改革 农村: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对外开放 1980年,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沿长江5个城市、17个内陆省会城市、13个边境城市。1992年及之后,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2.起步阶段(1978——1992)对内改革 ①标志: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②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③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对外开放 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3.进入新阶段(逐步深化阶段)(1992—2012)4.全面深化阶段(2013 ~至今)对内改革 ①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②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对外开放 ①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②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③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特别提醒:改革开放的历程改革脉络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南方谈话——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开放脉络 经济特区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1.按照你所了解的知识,对下列几个标志性事件进行排序( )①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②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③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④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A.①→③→②→④B.①→④→②→③C.④→①→②→③D.④→③→①→②B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大连、海口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开发区。开发上海浦东是在1990年。所以根据时间顺序应为①→④→②→③。典例跟踪2、某校理论宣讲团以“学改革开放历史,寻时代变迁之脉”为主题制作了一批宣传展板。下列展板内容正确的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一格局在20世纪90年代才基本形成①事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意义: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事件: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圆满闭幕意义: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乡镇企业迅速发展。③事件:在深圳、珠海等地设置经济特区意义: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④事件: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意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3、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订“大包干”契约,开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1980年,深圳、珠海等地被设立为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经济政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些重大事件的意义是( )①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②设立经济特区,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③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实现理论根本性突破④加入世贸组织,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1992年开放沿长江的5个城市。之后,又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二、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1、意义:(1)历史意义: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四个面貌)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三个伟大飞跃)③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一个姿态)(2)现实意义: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一宝”、“一路”、“两招”)①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②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只是阶段性的,未来改革开放的道路更长,任务更艰巨。2、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1、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深化改革开放,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之所以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深化改革开放,是因为改革开放( )①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成败的关键一招②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方向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磅礴力量④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物质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典例跟踪2、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习近平指出“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②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③是解决近代中国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④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C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提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2.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提示: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提示 :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4.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提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易错矫正知识体系构建核心考点突破核心考点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1)标志: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2)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3)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与发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考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理 论 形成时间 代表人物 主要内容(回答了) 作 用(贡献)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江泽民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 习近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8)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1989)党的十六大以后(2002)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2023·浙江·高考真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A.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B.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C.经历了由点到面的全方位推进过程D.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材料不涉及改革开放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典例跟踪2、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于2024年8月2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功勋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下列体现邓小平同志历史功勋的是( )A.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的世纪B.成功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C.成功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经验D.成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B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3、2025年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对东北全面振兴至关重要。要瞄准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和民生领域的难点痛点问题,设置改革议题、生成改革方案,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②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层次、根本性变革③要把改革作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直接动力④改革开放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领导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基础 立足基本国情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根本任务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奋斗目标 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地位 ①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②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由之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内涵:从新的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新教材)(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动指南补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理论飞跃(1)毛泽东思想的创立;(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内涵 A.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C.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其他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作用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制度保障形成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内涵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地位 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力量1.(2024·湖南·高考真题)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我国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从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有力维护公平正义,到颁布新中国首部民法典护航人民美好生活……沉甸甸的成绩单,诠释了( )①破除制度障碍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②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弘扬是实现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③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价值导向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典例跟踪2、2025年4月16日,美国白宫发布声明称,因中国采取“报复性措施”,将对华加征的关税税率提升至245%。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态度鲜明: “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中方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中方的强硬态度的底气源于( )①道路自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供给侧改革,扩大内需②理论自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科学研判国际形势③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④文化自信, “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传统文化为中国提供物质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1.邓小平理论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纠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纠正: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3.经济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科技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纠正: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纠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易错矫正知识体系构建1.(2024·河北·高考真题)1975年,托马斯·海贝勒作为社会人类学专业博士生第一次到访中国。40多年来,多次访问中国的海贝勒见证了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他说,“一切都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的实施而改变。”中国的巨大变化表明,改革开放( )①为实现我国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②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③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④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真题演练2.(2024·天津·高考真题)小岗破冰,深圳兴涛,浦东逐浪,雄安扬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推进各领域体制改革,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由此可见,改革开放( )①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②标志着我国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上③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根基 ④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3.(2024·广东·高考真题)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要求深圳“杀出一条血路来",之后进一步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要“摸着石头过河”。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作出“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重要论断。对此,如下解读正确的是( )①“杀出一条血路来”指明了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的方向②“走自己的路”指明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③“摸着石头过河”说明改革伊始就明确了发展蓝图④“改革进入攻坚期”要求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4.(2024·浙江·高考真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十四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搭建了基本框架;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周密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积极谋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由此可见( )①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②改革开放与时俱进,不断向纵深推进③改革开放完成了对当代中国新情况、新问题的探索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5.(2023·湖北·高考真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1997年中国(大陆)只有4家,2020年以133家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再创新高达到145家,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地位变化见证了中国发展奇迹。这表明改革开放( )①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③极大改变了中国企业和中国的面貌 ④是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6.(2023·浙江·高考真题)某班级同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同学们整理的下列材料中,可以作为上述主题论据的是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③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④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