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同步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同步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程标准:
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知识分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影响。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差异性和共同性。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与发展
亚非拉的觉醒
民族民主革命的兴起
亚非拉民族
民主革命的高涨
民族解放运动进一
步发展、殖民体系崩溃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1914
1945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1、背景:一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
2、表现:
地区 斗争
东亚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的民主革命
东南亚 印尼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
越南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西亚 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
南亚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苏加诺(1901-1970年)印度尼西亚独立运动领袖,1927年7月,组织印度尼西亚民族联盟。1928年3月将印度尼西亚民族联盟改组为印度尼西亚民族党并任主席,试图通过“不合作”方式摆脱荷兰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受印尼共产党影响的大批群众转向民族主义政党,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二战后,通过独立战争,1949年印尼独立。
苏加诺
印尼民族大起义
印尼共产党
印尼地图
印尼国徽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材料二 非暴力抵抗是一种自我纯洁的过程。而我们的斗争又是一个神圣的斗争,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有一个自我纯洁的行动,似乎是很恰当的。让印度的全体人民在那一天停止工作,把那一天当作绝食和祈祷的日子。……孟买的总罢市是完全成功的……那时的盐税是极不得人心的,而且不久以前还有过一次争取取消盐税的强大运动。我因此建议人民可以置盐税法于不顾,在各人家里,用海水制盐,我还有一个建议是售卖禁书……把这两本书加以重版并公开售卖似乎是进行文明的不服从的最轻易的办法。
——《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
概括甘地的斗争主张。
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
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国斗争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一阶段 1920—1922
第二阶段 1930—1934
第三阶段 1940—1942
①放弃英国爵位、封号、名誉职位
②罢课、离职、抵制法院
③手工纺织、不买英国布、抗税
①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
②取消盐税、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
③“食盐进军”
退出印度行动,英国当局逮捕了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圣雄甘地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材料 乔治·奥威尔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还做出了另一番的解释:“在每次危机中,甘地都会挺身而出,制止暴力——从英国人的角度看,这意味着印度人根本无法采取任何有效的行动……在甘地领导印度独立运动的40多年里,警民总共将近8000人死亡。”在英国人撤离的一年之内,印度人自相残杀约达100万人。
——黄家杨《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作用有多大》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
①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②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印度日后独立奠定基础。
③创造了一条民族解放的独特道路。
①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表明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反帝斗争动摇性和妥协性。
②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
③抵制西方物质文明。
1926年英国政府所公布的《贝尔福报告》称:英国(本土居民)与自治领(居民)虽然同为国王的臣民并作为英联邦成员自由连结为一体,但在英帝国内无论内政、外交等任何方面,都是彼此互不隶属、地位平等的自治团体。这反映出,一战后的英国(  )
A.接受了民族自决原则 B.殖民统治走向衰落
C.积极推进经济一体化 D.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对点练习
B
埃及人民在以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领导下的民族独立运动
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
摩洛哥里夫人民与西、法殖民军的斗争
一战后,非洲多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但一些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国家 代表人物 方式 过程及结果
埃及 华夫脱党运动 (1917-1922)
摩洛哥 里夫人民民族大起义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1935-1941)
扎格鲁尔
(资产阶级)
克里姆
(酋长)
塞拉西一世
(皇帝)
游行、示威、罢工、罢课、
罢市、街垒战
武装起义
游击战争
①迫使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保留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②1922年3月,君主立宪国家
③1923年颁布第一部宪法
④12年的护宪运动,未获完全成功
①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
②1923年建立里夫共和国
③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
①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②1936年,意大利兼并埃塞俄比亚
③1941年,恢复了国家的独立
具有反法西斯战争的性质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1、背景:一战后,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
2、概况
1918年,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对即将到来的世界作出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作出这一预测的依据是(  )
A.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的丧失 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濒临瓦解
C.亚非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D.世界无产阶级运动走向联合
对点练习
C
阿根廷: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
智利: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
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抗美斗争
墨西哥:总统卡德纳斯民主改革
【思考】拉美各国在独立100多年后,为什么还要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材料:西班牙、葡萄牙近3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给拉美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独立后的拉丁美洲,经济上存在以农矿产品出口为主要特征的单一经济结构、半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和超经济剥削,政治上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种政权的表现形式就是“考迪罗主义”,即军事独裁统治制度。拉丁美洲各国的“考迪罗”为了巩固政权和地位,都极力寻求国外势力对自己的支持,投靠外国势力,实际上成了半殖民地性质的附属国。
欧美列强的侵略,尤其美国对拉美的大棒政策
国内独裁政权+
半封建性质的经济模式
仍需民族革命
仍需民主革命
三、拉美民主革命与改革
1、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
桑地诺
“人民的良心”
“美洲自由的标志”
原因:尼加拉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开凿穿越大西洋与太平洋运河的理想地带);美国扶持亲政权,尼加拉瓜实际上沦为美国的保护国。
目标:“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
我们的解放军一如既往,坚定而不可战胜……我们现在正在准备给北美合众国干涉我国内政的任何恶劣行径以无情的惩罚。
——桑地诺致胡佛的公开信
三、拉美民主革命与改革
2、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1934年12月1日正式就任墨西哥总统,与美国罗斯福同在经济危机冲击的背景下就任。
对内:
1.农业: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
2.政治:改组国民革命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
3.教育:发展教育,限制教会,普及科学的世俗教育
对外:
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土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
思考:结合措施分析卡德纳斯改革的性质及影响。
改革大地产制,瓦解军事独裁政权的经济基础
遏制军事独裁势力,巩固民主政体
摆脱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依附,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提高民众文化素质,适应国家发展需要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现代化变革
三、拉美民主革命与改革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主要拉美国家形成了土著主义思潮。秘鲁作家强调秘鲁民族是印第安人的民族,多数人口是当地种族,仍然讲本地的语言,视白人为入侵者。墨西哥著名人类学家通过考古和田野调查,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印第安文化,并把印第安文化提高到国家文化基石的地位。这表明拉美国家的土著主义思潮(  )
A.是拉美国家构建民族认同的探索
B.源于白人对印第安人的长期压迫
C.是拉美国家摆脱殖民的主要手段
D.促使拉美国家创新本土文化形式
对点练习
A
【探究】回忆所学知识,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可以从范围、领导阶层、主体力量、方式、程度等等方面思考)
20世纪上半期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情况分布
一战前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情况分布
与一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2)多样性:
①领导力量的多样性:有共产党、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爱国王公贵族、部落酋长等;
②指导思想的多样性:一类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另一类是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
③斗争方式的多样性:武装起义、民主改革 、群众运动、非暴力不合作等
④道路多样性:A.多数国家资产阶级掌握运动领导权,争取国家独立,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B.部分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开始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
C.部分国家仍由现任统治者带领寻求民族解放。
(1)持续性:从1918年至1939年,民族解放运动从未间断,持续高涨。
(3)不平衡性:亚洲-反殖民运动的高潮;非洲-独立意识的大觉醒;美洲-革命与改革的并存
四、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和意义
1、特点
(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4)促进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和民主政治进程,推动民族经济恢复和发展。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壮大了世界无产阶级力量。
(2)人权、平等、民族自决等理念也深刻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重建。
2、意义
四、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和意义
【学术观点】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评价
随着人们视野的不断开阔,以及对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与历史发展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学界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评价也越来越客观、公允。学术界对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解放斗争基本不再作“不彻底”的评价,而是认为这些运动,如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卡德纳斯的改革等,都是从本国、本民族自己的历史、文化、宗教、传统等出发,提出民族独立或民主改革的目标,并动员全国各阶层的力量参加到运动中来,最终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民族独立国家,使我们这个世界更为丰富多彩。
四、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和意义
本课小结
1.1926年越南共产党领导人胡志明发表了《革命的道路》,书中强调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革命是越南革命必经两个阶段。1927年,胡志明再次指出,作为农业国和半农业国的越南,革命必须得到广大农民的积极支持才能够取得胜利,农民大众是革命的决定性盟友。这些言论(  )
A.借鉴了中国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成功指导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C.属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产物
D.启发中国共产党构建统一战线
课堂练习
C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这些运动(  )
A.摧毁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B.以无产阶级作为主要斗争力量
C.瓦解了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D.呈现出斗争手段多样化的特点
课堂练习
D
3.表4所示是20世纪前半期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和主张。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亚洲引领民族解放运动 B.社会主义成为各国追求
C.民族主义思潮十分活跃 D.殖民主义体系彻底瓦解
课堂练习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