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标解读: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原因和意义
拉丁美洲民主革命和改革的历史进步性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原因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印尼民族大起义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埃及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摩洛哥反抗西班牙和法国侵略
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目录
时空坐标
1914年
一战
爆发
印度反英斗争
第一阶段
1917年
十月
革命
1922年
中国
国共
第一次
合作
1921年
1924年
1930年
1920年
印尼共产党
成立;
印度非暴力
不合作
运动开始
中国
共产党
成立
埃及
宣布
国家
独立
1923年
里夫共和国成立;埃及颁布第一部宪法
1927年
印尼
民族党
成立
1934年
甘地领导
“食盐进军”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开始
印度反英斗争
第二阶段
1941年
1940年
1942年
埃塞俄比亚
恢复国家独立
印度反英斗争
第三阶段
民族民主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华夫脱运动、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抗美斗争、墨西哥卡德纳斯的改革
●重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特点及历史意义
●难点:认识一战、俄国十月革命和共产党的广泛建立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理解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理解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国际秩序变化的影响
本课重难点
本课核心概念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国家 民族民主运动 领导力量 目的 斗争方式 结果
中国
印度尼西亚
印度
1924-1927国民大革命
1926-1927民族大起义
1920-1942非暴力
不合作运动
国共两党
印尼共产党
甘地、印度国大党
反帝反封建
争取民族独立
武装斗争
武装起义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收回汉口、九江等租界
被迫转入地下
当局被迫部分让步,民族意识高涨
1、概况
1927年
争取民族独立
不合作政策
民族资产阶级
掌握运动领导权
印尼民族党苏加诺
重点理解:2.印尼反荷起义
起义的前后两个阶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领导者从无产阶级变为民族资产阶级;斗争方式从武装起义到采取不合作政策。
▲苏加诺(1901-1970年)印度尼西亚独立运动领袖,1927年7月成立民族主义政党民族党并任主席。
学习方法1:分析变化类题目时,首先找到变化的内容,再反映变化的趋势。
印尼国情:殖民当局力量强大,无产阶级力量弱小。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重点理解:3.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
(1)指导思想:
甘地,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领导人、印度国父,人们尊称他为“Mahatma”(“马哈特马”,即圣雄),意思是“伟大的灵魂”。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2)历程
阶段 时间 爆发背景 手段 结果
1920-1922
1930-1934
1940-1942
《罗拉特法》、阿姆利则惨案
食盐专卖等
二战
罢课、离职、手工纺织、不买英货等(“文明不服从”)
“食盐进军”
要求英国“退出印度”行动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取得一定成果
当局被迫答应了部分要求
运动陷入低谷
▲“土布运动”:甘地倡导“回到纺车去”以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维护民族经济。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非暴力”:即采用合法的、和平的手段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实现民族自治和民族独立(目标)。即运用爱的力量、精神的力量,通过非暴力手段以追求真理。
“不合作”:即不接受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等,不到英国人的政府、机关任职,不替英国人打仗、征税,维持治安,甚至必要时抗税。
材料一 “一个精神萎靡不振、落后的、四分五裂的民族忽然昂首挺胸参加全国有纪律的行动,这种行动本身就使群众产生了不可抵抗的力量。”
——尼赫鲁
进步性: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推动了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局限性:严格坚持非暴力手段,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民的革命运动;帝制西方的物质文明,不利于印度的社会进步。
3、评价:
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倡导“回到纺车去”,其实质意义是
A.提倡自然经济,反对世界市场的扩展
B.恢复手工生产,抵制西方物质文明
C.发展以棉纺织业为代表的土布经济
D.振兴印度经济,建立平等和谐社会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要是为了使印度脱离英国的统治,当时英国把印度当作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他倡导人民“回到纺车去”,穿自己织的衣服,从而可以削弱对英国产品的依赖,抵御英国的经济侵略,故B项正确。手工生产不等于自然经济,故A项错误;C项不是该运动的实质,故错误;手工生产不能振兴印度经济,也不可能建立平等和谐社会,故D项错误。
扎格鲁尔
现代埃及之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扎格鲁尔等民族主义者代表埃及要求英国废除殖民保护制度,允许埃及独立,遭到拒绝,领导埃及人民进行了反英斗争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1、埃及华夫脱运动
材料 1919年3月,以开罗学生的反英示威为起点,学生基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风潮,迅速席卷全国。后来,和平示成又转变为自发性的武装起义,开罗等大城市发生了激烈的卷战。农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袭击英军,破坏铁路。起义发展到很大规模。在埃及人民的强大压力下,1922年2月,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埃及人民为取消英国在埃及的特权和争取国家的彻底独立,继续坚持斗争。
归纳华夫脱运动的影响。
①以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顶住了强大压力,坚持斗争,没有屈从英帝国主 义企图强加于埃及的种种丧权辱国的条件,从而捍卫了埃及的民族尊严。
②动摇和削弱了英国在埃及的殖民统治基础,埃及虽然没有获得完全独立,但是保护制度被取消了,这不仅为埃及人民继续进行反帝斗争打下了基础,而且也使阿拉伯各国人民受到极大的鼓舞。
局限性:华夫脱党领导的这场反英独立斗争是很不彻底的,也是十分软弱的。华夫脱党主张通过“合法的和平方式”谋求埃及的独立,反对群众的“过激”行动,尤其反对群众进行暴力斗争。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1、埃及华夫脱运动
摩洛哥 反西、法殖民侵略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2、摩洛哥反法反西殖民侵略
摩洛哥
摩洛哥国徽
领导:克里姆
政权:里夫共和国(1923)
结果: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2、摩洛哥反法反西殖民侵略
埃塞俄比亚 抗意斗争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3、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非洲&埃塞俄比亚
塞拉西一世
埃塞俄比亚骑兵
墨索里尼
侵埃意军
击败侵埃意军,1941年恢复国家独立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3、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下列有关1935-1941年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意大利首先点燃了法西斯在非洲的侵略战火
B.埃塞俄比亚军民在武器落后的情况下进行了英勇的抵抗
C.英法姑息纵容意大利侵略,国联拒绝承认意大利为侵略国
D.埃塞俄比亚国王领导了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解析:在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过程中,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国,但以英、法为首的西方大国对意大利的侵略活动采取纵容政策,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故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B、D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对点练习
1、背景:
⑴ 政治:
实行军事独裁统治(考迪罗体制盛行),拉美国家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
⑵ 经济:
实行封建大地产制度(种植园经济),经济结构单一。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⑶ 外部:
欧美帝国主义加紧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先天不足的民主制度;畸形的经济发展模式;域外霸权的控制干涉
2、典型斗争
⑴ 尼加拉瓜抗美斗争(1926—1933)
领导人 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美洲自由的标志”。
斗争对象 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
目标 “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
旗帜 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红黑双色战旗
结果 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桑地诺遭当局刺杀
意义 鼓舞了拉美人民的反美斗志。
1821年,尼加拉瓜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20世纪20年代,尼加拉瓜实际已经沦为美国的保护国。
1926年,尼加拉瓜爆发内战,美国介入。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2、典型斗争
⑵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1934—1940)
墨西哥当时封建大地产制盛行,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而且外国垄断资本控制着墨西哥的经济命脉,其现代化发展的障碍巨大。
背景 1917年墨西哥宪法颁布。
内容 ①对内推行土地改革,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②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影响 体现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引领墨西哥走上
现代化之路。
●经济:推行土地改革,废除大地产制,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
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
●政治:改组国民革命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
●文化:发展教育,限制教会,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拓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的特点
①19世纪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并未真正摆脱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依附地位,因此他们需要继续进行民主革命与改革。
②领导者:共产党组织在拉美广泛成立,并积极参与、领导民族解放运动。
③斗争方式:既有暴力革命(武装斗争),也有民主改革。
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甚至筑起街垒与警察战斗。
智利的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
亚非拉民族民族运动的高涨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
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中国国民革命
印尼民族民主运动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埃及华夫脱运动
摩纳哥里夫共和国
埃塞尔比亚反抗斗争
桑地诺游击战争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本课小结
1、以“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为目标,高举象征“自由或死亡”的
红黑双色战旗,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的是(  )
A.印度的甘地 B.埃及的扎格鲁尔
C.尼加拉瓜的桑地 D.墨西哥的卡德纳斯
2、印度国大党逐渐认可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策略,其根本目的是
A.提高民族自尊心 B.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
C.取得印度自治上 D.扩大国大党的势力
C
C
巩固练习
3、1922年2月,英国政府宣布取消对埃及的保护制度,承认埃及为"独立王国"。在承认埃及独立的同时,英国以保护帝国交通为由,留军驻守苏伊士运河。这表明( )
A.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B.英国失去了在埃及的特权
C.埃及实现了完全的独立
D.埃及民族独立运动遭到英殖民地当局的残酷镇压
A
巩固练习
4、有学者认为∶"卡德纳斯改革是部分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促进了墨西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使墨西哥成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拉丁美洲最民主的国家。"下列卡德纳斯改革措施中属于民主改革方面的是( )
A.打击寡头势力
B.推行土地改革
C.石油行业收归国有
D.发展教育
A
巩固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