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比热容【2025秋北师大新版九上物理主题式课件(31页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3比热容【2025秋北师大新版九上物理主题式课件(31页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九全物理同步课件
主题式解学课件
(北师大版九年级

2025年秋北师大九全物理主题式教学(自学)课件嵌视频(新教材)
第十章 机械能 内能及其转化
10.3 比热容
观察思考
在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里,午后的气温常升到50℃以上,地表气温更是能够达到70℃-80℃,在铁锹上打上一个生鸡蛋,不到5分钟就能煎熟。但是到了夜晚却很凉爽,气温常会降到20℃以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A、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相比较,谁花的时间长?
B、把一壶水烧开和把这壶水烧成温水相比较谁花的时间长?
1.烧水时间的长短反映了什么?
2.哪些因素影响水吸收的热量?
生活经验表明:物体的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越多。
(热量Q)
(质量m 温度差 t)
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体验烧水过程,猜想水吸热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
观察思考
物体吸收热量除了跟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有关,可能还跟什么因素有关?
1.利用什么方法来研究问题?
2.如何控制相关变量?
3.怎样反映物体吸收的热量?
4.需要准备哪些测量仪器?
实验方案中还有哪些需要优化的地方?
评估
课题
方案
探究物体吸热与物质种类的关系
(控制变量法)
(加热时间)
(相同火力)
(天平)
(温度计)
(秒表)
(转换法)
比较不同物体的吸热情况
实验方案一: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如食用油和水),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
数据记录表格(方案一)
物质的种类 水 食用油或(沙子) 升高的温度(℃)
加热的时间(min)
进行实验
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水比食用油吸收热量多(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
分析现象:
由本次实验可以看出,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差异,是由它们的种类决定的。
实验方案二:用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给它们加热相同时间,比较温度升高的多少(实验装置上图同样适用)。
数据记录表格(方案二)
物质的种类 水 食用油或(沙子) 加热的时间(min)
升高的温度(℃)
进行实验
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加热相同的时间),水温度变化小,食用油温度变化大。
分析现象:
由本次实验可以看出,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差异,是由它们的种类决定的。
【实验过程】
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1.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2.不同物质的吸热的本领是不同的。
探究物体吸热的影响因素
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加热时间/ 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 20 27 34 41 48
乙的温度/ ℃ 20 35 50 65 80
练一练
(1)该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停表和      。
(2)实验中应选用规格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初温相同且    (选填“质量”或“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并记录实验数据。
(3)分析下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此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_(选填“加热时间”或“温度变化”)来判断吸热能力强弱的,    (选填“甲”或“乙”)液体吸热本领强。
(4)该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有:转换法和      。

天平
相同
质量
温度变化

控制变量法
如何科学地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呢?
方法:
质量相等、升温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热量不同
质量相等、升温相同的相同物质、吸收热量相同
质量、升温相同时比吸收的热量。
1.定义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
量,叫做这一物质的比热容。
2.公式
Q:吸收的热量。
m:物体的质量。
t:升高的温度。
( J )
(kg)
(℃)
3.单位
J/(kg ·℃)
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二、比热容
交流讨论
物质 质量 升温 吸热
A杯水 1kg 10 ℃ 4.2x104J
B杯水 2kg 5 ℃ 4.2x104J
计算比较下表中哪杯水的比热容更大?
概念辨析:
比热容跟密度相似,也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水的比热容:
4.2×103 J/(kg ·℃)
1kg水温度升高1 ℃吸收4.2×103 J的热量。
物理意义:
1kg水温度降低1 ℃放出4.2×103 J的热量。
1.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 )
3.物质的比热容与Q、m、 t无关。( )
归纳总结
Q = c m t
2.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 )



观察思考
1.在目前发现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分析对比各种物质的比热容,你有什么发现?
交流讨论:
2.水和冰比热容不同
3.通常固体的比热容比液体小。
物质比热容还与状态有关。
(1)致冷供暖
在这些过程中为什么都用水这种物质?
发动机水冷系统
散热器热水供暖
分析:
1.C水最大,吸收相同Q, t不会太大。
2.C水最大, t变化相同,放出Q更多。
4.比热容的应用
(2)气候调节:
想想这是哪个地方的谚语,为什么?
谚语:早穿皮袄晚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
沙石比热容小,白天阳光照射吸热,温度升得快,晚上放热,温度降得快,日夜温差大。反之,沿海地区,水比热容大,故日夜温差小。
分析:
水比热容比沙石大,白天吸热,岸上气温比海面气温升的快,使空气对流,近地面风从海面吹来。晚上放热,温度降得慢,风从陆地吹来。
(3)海陆风
看图思考,分析形成原因。
白天:海风
黑夜:陆风
成因:
1.小明从表中提供的信息中,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效果好   
B.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值不同 
D.质量相等的铜和铅,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吸收的热量多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 水 4.2×103 干泥土 0.84×103
酒精 2.4×103 铜 0.39×103
冰 2.1×103 铝 0.88×103
水银 0.14×103 铅 0.13×103
B
练一练
3.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abc三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三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 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把三种液体的比热容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
2.烧杯中装有酒精,现用去一半,则剩余酒精的下列物理量中,发生改变的是 ( )
A.质量 B.密度 C.比热容 D.沸点
A
C、B、A
练一练
4.插上水稻秧苗的秧田都要蓄上一定的水,使其具有一定的“保温”功能。若一秧田所蓄水的质量为4×103 kg,如果水温升高2 ℃,则水吸收的热量为     J。若这些热量被同等质量的干泥土吸收,则干泥土升高的温度是  ℃。[c水=4.2×103 J/(kg·℃),c泥土=0.84×103 J/(kg·℃)]
3.36×107
10
练一练
三、导热性
情景思考
热汤里的发现
将木筷+金属汤勺同时放进热汤,为什么金属勺柄很快烫手,木筷却不烫?
不同物质传热能力差异
1.定义:物质传导热量的性能称为导热性。
类比理解:像“接力赛”,热量通过物质微粒传递,不同物质“接力速度”不同。
右图为常间物质导热性能图,分析对比各物质的导热性,你有什么发现?
观察思考
发现1.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导热性,导热性属于物质的一种属性。
发现2. 金属一般比非金属导热好;纯金属 >合金(纯铜>不锈钢)
导热性的“双向利用”
观察思考
分析比对以下情景,那些属于导热,哪些属于隔热
导热:暖气片(金属,快速散热)、汽车发动机冷却(水,传递热量)
隔热:保温杯(陶瓷、塑料,减慢传热)、羽绒服(羽绒+空气,隔热保温)
交流讨论:
为什么锅铲柄用塑料/木头?暖水瓶内胆为啥镀银?
新型导热材料------石墨烯
石墨烯是单层碳原子按蜂窝状排列的二维材料,导热性能卓越 。热导率理论值超5000W/(m·K),是铜的数倍,能快速传递热量,在电子设备散热(如手机、电脑)、热管理系统等领域大展身手,不过实际应用中受结构等影响,导热表现有变化,且不同研究数据有差异,但仍是优异导热材料 。

练一练
1.下列物质导热性最强的是 (  )
A.硬木 B.不锈钢 C.水 D.空气
2.解释“炒菜锅用铁/铝做锅身,塑料/木头做手柄的原因。
D
解析:金属锅身导热快便于加热,塑料手柄导热慢防止烫手



比较不同物质
吸热的情况
实验方法
转换法
控制变量法
实验结论:
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是不同的
比热容

定义: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
J/(kg·K)、 J/(kg·℃)
定义式:

Q=cm△t
水的比热: c水= 4.2 × J/(kg ·℃)
应用


暖气中的循环物质是水
汽车发动机冷却物质是水
农业上可保护秧苗不致冻坏
对气候的影响:
沿海昼夜温差小,内陆昼夜温差大
课堂小结
导热性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