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必修一·第二课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总: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分(一)过渡时期,敢问路在何方?(二)艰辛探索,在挫折中前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过渡时期,敢问路在何方?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新中国成立美国对华军事包围图- 5 -情境1:新中国成立时,全国5亿人口,人均口粮200公斤/年;工业基础几乎为0,外汇储备为0,产业工人1000万,合格工程师仅有4万人;全国80%的人口为文盲,每年培养的小学生只有67万;全国森林覆盖率仅有8.7%,北方部分地区甚至仅有5%。探究一: 1.用一个词概括新中国刚成立时的状况。 2.面对此情此景,中国人民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 3.为完成任务,我们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方案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条件不具备,应该等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方案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已经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我们应适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为什么要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第一,近代以来的实践证明,其他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第二,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快速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很迫切。过渡时期1.过渡时期划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949-1956)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正式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即“一化三改”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注意】三大改造的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1)社会主义改造是如何实现的?(2)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及意义?探究: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上海信大祥绸布商店挂上了公私合营的招牌牟平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合影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同仁堂的公私合营创办于1669年的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重要名牌老店,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国内外。新中国成立后,同仁堂一直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1954年,为了贯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北京市地方工业局选择同仁堂作为首批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当时的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带头实行公私合营,收到毛泽东高度赞扬。公私合营后,同仁堂在生产、销售规模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进一步的发展,成为我国最著名的重要企业之一。农业个体农民私有制改造后性质改造前性质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级阶段)农业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公私合营手工业个体手工业私有制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手工业 合作社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运动实现的;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走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公私合营的政策,逐步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材料一:旧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又饱经战争创伤,1949年的工业产品产量普遍不到1936年的70%,钢和生铁的产量仅及1943年的17.1%和14%。国家全面贯彻重工业、轻工业等的统筹兼顾、照顾四面八方的经济建设总方针,社会经济结构显著改善。在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处于优先增长地位。在全国工业(不包括手工业)总产值中,国营工业产值平均每年递增57%,所占比重1952年达到52.8%。在全国社会商品批发总额中,国营商业所占比重1952年达到60.5%,控制了很大部分社会商品的流通过程。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坚强的依靠力量和重要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探究: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全国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1949年,资本主义工业产值和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3%。1950年,私营商业在社会商品批发总额中占76.1%,在零售总额中占85%。在“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基本方针下,加强对私营工业的加工订货,以解决私营工业在原料来源、产品销路和资金周转方面的困难。到1951年,全国私营工业总产值中,加工订货、收购包销所占比重已增加到27.3%;占全国私营工业总产值近三分之一的棉纺织业,1950年国家向其加工订货部分占其生产能力的70%以上。国营商业也逐步扩大批发范围,所经营商品主要是粮食、棉布等人民生活必需品,其他商品的零售业务让给私营商业或小商小贩经营。开始了不同程度上对工商业的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为以后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他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探究:在私营工商业改造中,国家积累了哪些方面的经验?材料三:旧中国的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为了加快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国家在资金、物资、价格、税收等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个体农户经营规模小、生产工具不足、资金短缺,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平整土地和改良土壤、农具,使用及其进行耕作、播种和收获等,小农经济都难以做到。如果不引导个体农民走组织起来的道路,就不能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和改善农民生活,也不能为工业化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工业品市场等。因此,用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探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探究:个体农业组织应如何发展?材料四: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两大阵营对抗,新中国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外交上、经济上、军事上的严密封锁。中国不仅不可能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那里得到什么援助,而且连维持正常的贸易和交往都很困难。当时只有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和战后争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同情和支持中国。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外关系上实行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一边倒”方针。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签字,中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开始了密切的合作。这种国际环境,是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过渡时期4.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1)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确立)(3)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2)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民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过渡时期(二)艰辛探索,在挫折中前行!在艰辛探索中前行阅读教材P27“探究与分享”,谈谈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马克思列宁基本原理+苏联经验教训+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艰辛探索中前行1.崭新的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2.中共八大-----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党的八大地位最重要贡献主要 矛盾根本 任务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近代以来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时间 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其中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最主要矛盾过渡时期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党的八大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十一届六中全会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试喷成功第一颗原子弹川藏公路通车3.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就:(1)工业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2)农业方面: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3)基础设施方面: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4)科教方面: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在艰辛探索中前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证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它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大肆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4.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在艰辛探索中前行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5.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时期的意义:【一个结论】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个飞跃】【一个肯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虽然经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在艰辛探索中前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造”最重要贡献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4.探索中的曲折5.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的意义在艰辛探索中前进3.社会主义改造——意义2.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1.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党的八大主要矛盾主要任务课堂小结1、___________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⑤“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⑥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⑥ D. ①②④⑥D1.我们通常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过渡时期”和“一化三改”中的“一化”分别是指( )A.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从七届二中全会到党的八大的召开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D.从党的成立到新中国的成立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 C解析 “过渡时期”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一化”是指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选C。C2、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 )①正确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②指出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③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社会已经不再有阶级矛盾④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A. ①② B. ③④C. ①③ D. ②④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