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 年历史模拟试卷(4)一、选择题(共 20 分)(每小题 1 分,共 20 小题)1.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下图所示文物可以用于研究。A.原始农业的发展B.原始商业的发展C.原始手工业的发展D.原始畜牧业的发展2.“他是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的皇帝;他是第一个创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他是第一个大力拓展中国疆土的皇帝”文中的“他”A.建立了西汉王朝B.建立了东汉王朝C.缔造了“文景之治”D.巩固了大一统的王朝3.“(唐)初妇人施幂篱(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头巾。亦可障蔽全身)以身,自永徽中始用帷帽(周围垂网的帽子),施裙及颈。……开元初,从驾官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效仿……”这反映了A.开放的社会风气 B.开明的民族政策C.多彩的文学艺术 D.频繁的中外交流4.泉州港阿拉伯客商贩来乳香价值 30 万缗,市舶司纲首(领班)蔡景芳招徕外国货船,都被补授低级武阶官;泉州、广州市舶司主管官员到外国引客商或贩货回国,每满 100 万两就升一级官。这说明当时A.税收在财政中占有了重要地位B.政府采取鼓励海外贸易的政策C.政府加强了对海外贸易的管理D.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极大的提高5.“驱倭百战功勋著, 御鞑一防边塞调。 狼筅兵器军胆壮, 鸳鸯阵法敌魂销。”该诗赞叹的是A.郑和 B.戚继光 C.李自成 D.郑成功6.学校历史兴趣小组为研究某一主题,搜集了以下图片,据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五世达赖觐见顺治皇帝图A.清朝对新疆的管辖 B.清朝对西藏的管辖C.清朝对东北的管辖 D.清朝对回部的管辖7.探寻历史事件原因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B.第二次鸦片战争——割香港岛给英国,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C.甲午中日战争——日本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权利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8.此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9.“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这里的“救国之道”指的是A.民主共和 B.学习西方思想文化C.维新变法 D.学习西方先进技术10.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北京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如果要你为这次运动添加报道时间,按照当时的民国纪年法,正确的是A.民国六年 B.民国七年 C.民国八年 D.民国九年11.某同学在整理历史档案时,摘抄如下这一案件发生后,这一事件时间:1931 年 9 月 18 日地点:沈阳经过:日本关东军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破坏,突袭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A.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促进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C.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揭开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序幕12.新民主主义革命铸造了中国红色精神谱系。其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红色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图(下图)中,体现这部分精神的资源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代号)是A.① B.② C.③ D.④13.5400 年前两河流域出现楔形文字,5000 年前埃及出现①,4500-3700 年前印度出现印章文字,3300 年前中国出现②,1800 年前玛雅人发明象形文字。①②处分别填写的内容是A.楔形文字 小篆 B.楔形文字 甲骨文C.象形文字 小篆 D.象形文字 甲骨文14.右图是牛津大学的校徽。牛津大学校徽的主体中间为一本展开的书,上写“DOMINUS ILLUMINATIO MEA”(主照亮/启发我),这表明了A.中世纪基督教会对大学的影响B.中世纪的大学完全受控于教会C.大学可以享有一定的自治地位D.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15.“16 世纪,欧洲的黄金从 55 万公斤增加到 119 万多公斤,…… 同时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出现这一现象的主原因是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C.新航路此时得以开辟D.人文主义思想的盛行16.制作表格整理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下列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整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选项 事件 意义A 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B 《独立宣言》的发表 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爆发C 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爆发D 《拿破仑法典》颁布 标志着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君主统治17.“这部著作……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这部书的作者是A.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马克思18.“1941 年 10 月”、“苏联军民顽强抵抗”、“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些信息指向的战役是A.克里木战争 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柏林战役19.美国学者说:美国“有一种经久不变的观念,即进行冷战应当使用军事的武器,也应当使用经济的武器。”此后美国使用的“军事的武器”和“经济的武器”分别指的是A.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B. 德国的分裂 华约的建立C. 北约的建立 马歇尔计划 D. 杜鲁门主义 华约的建立20.目前难民危机愈发严峻,截至 2023 年 5 月,因战争、冲突、暴力等导致的全球难民约达1.1 亿人,创历史新高。这反映出A.霸权主义影响世界和平 B.难民问题威胁地区和平C.民族矛盾导致冲突不断 D.和平和发展是时代主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30 分)(三个小题,每题 10 分)21.中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材料一“民之所生,衣与食也。” ——《管子》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 ——《墨子》(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思想?材料中的“管子”指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位历史人物?他是如何践行这一思想的?(4 分)材料二图一 图二(2)材料二中图一所示的水利工程是 ① ,它的修建者是 ②图二所示的农书作者是我国著名的农学家 ③ ,此书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是 (4 分)材料三“灿烂而悠久的农耕文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滋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 ——文“话”农耕系列谈(四) 》(3)请依据材料三概括古代农耕文明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作用.(2 分)21. (10分)某校九年级学生探寻“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重大转移”。 请你一起参与。 材料一事件 A 长征 B 七届二中 全会 C D(1)图中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四次重大转移,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有 ,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有 。(只填写字母)(2 分)(2)图中 A 、D 表示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分析 A、B 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影响。(4 分)材料二:中国经验证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由于历史文化传统不同,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不同,人民群众的需要和要求不同,它们实现发展、造福人民的具体道路当然可以不同,而且必须不同。只要坚守追求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道”不变,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具体道路、方略和方法不能定于一尊,必须因时而异、因地制宜、因势而变,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历史的轨迹》(3)结合材料一中的背景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转移”的原因并谈谈对自己的启示。(4 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材料一:18 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率先从棉纺织业开始,逐步扩展到交通运输和煤炭化工等重要行业。……随着科技活动越来越广泛和活跃,英国从而取代意大利成为世界科学的中心。——摘自张先恩《科技创新与强国之路》(1)请列举两例英国在“纺织业”、”交通运输”的发明。据材料一分析“英国从而取代意大利成为世界科学的中心”的原因。(3 分)材料二:美国的信息技术为其网络经济的深化和拓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并带动了传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美国“加强外交和国防”,因此美国将技术创新和网络经济的发展视作维持其国际领导地位的重要途径。——摘编自汪晓风在《网络战略:美国国家安全新支点》(2)列举一例为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奠定基础的发明。依据材料二概括科技对美国的影响。(4 分)材料三:由于苏联对于悄然而至的新科技革命反应迟钝,结果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处于停滞状态,难以实现产业结构转换和优化升级。这成为苏联在“两极对抗”中落败,被美国甩在身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摘编自赵一明、于德惠在《理性的辉光:科技革命与世界新格局》(3)依据材料三分析苏联在“两极对抗”中落败的原因。依据以上三则材料,请你概括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的影响。(3 分)2025 菏泽历史模拟试卷(4)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 20 分)(每小题 1 分,共 20 小题)1——5 CDABB 6——10 BDACC 11——15ABDAC 16——20CDBAD二、非选择题共(共 30 分)(三个小题,每题 10 分)21.(1)(4 分)二者都体现了重视农业的传统思想(1 分)“管子”指的是管仲(1 分)管仲重视发展生产,提高了齐国的经济实力。(2 分)(2)(4 分)①都江堰(1 分) ② 李冰(1 分)③贾思勰 (1 分) 地位:《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步完整的农书。(1 分)(3)(2 分)农耕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滋养,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重要作用。(2 分)22.(1)(2 分)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有 A、B、C(1 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有 D。(1 分)(多选漏选不得分)(2)(4 分)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 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1 分)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 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 分)(3)(4 分)转移的原因是因为各国历史文化传统不同,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不同,人民群众的需要和要求不同。(答出两点即可得 2 分)启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都能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时的调整策略,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2 分)23.(3 分)珍妮机、蒸汽机车(2 分)原因:英国的工业革命使科技活动越来越广泛和活跃。(1 分)(2)(4 分)电子计算机(数据库、计算机网络)(1 分)科技为美国提供了创新动力;带动了传统经济的发展;加强了美国的外交和国防;有利于维护美国的国际领导地位。(答出三点即可 3 分)(3)(3 分)苏联落败的原因:对新科技革命反应迟钝;在高科技领域的研究处于停止状态;没有实现产业结构转货和优化升级。(答出两点即可 2 分)影响:一个国家的全面进步,国防力量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都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1 分)2025 历史模拟试卷(4)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 20 分)(每小题 1 分,共 20 小题)1——5 CDABB 6——10 BDACC 11——15ABDAC 16——20CDBAD二、非选择题共(共 30 分)(三个小题,每题 10 分)21.(1)(4 分)二者都体现了重视农业的传统思想(1 分)“管子”指的是管仲(1 分)管仲重视发展生产,提高了齐国的经济实力。(2 分)(2)(4 分)①都江堰(1 分) ② 李冰(1 分)③贾思勰 (1 分) 地位:《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步完整的农书。(1 分)(3)(2 分)农耕文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滋养,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重要作用。(2 分)22.(1)(2 分)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有 A、B、C(1 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有 D。(1 分)(多选漏选不得分)(2)(4 分)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 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1 分)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 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 分)(3)(4 分)转移的原因是因为各国历史文化传统不同,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不同,人民群众的需要和要求不同。(答出两点即可得 2 分)启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都能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时的调整策略,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2 分)23.(3 分)珍妮机、蒸汽机车(2 分)原因:英国的工业革命使科技活动越来越广泛和活跃。(1 分)(2)(4 分)电子计算机(数据库、计算机网络)(1 分)科技为美国提供了创新动力;带动了传统经济的发展;加强了美国的外交和国防;有利于维护美国的国际领导地位。(答出三点即可 3 分)(3)(3 分)苏联落败的原因:对新科技革命反应迟钝;在高科技领域的研究处于停止状态;没有实现产业结构转货和优化升级。(答出两点即可 2 分)影响:一个国家的全面进步,国防力量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都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1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模拟4参考答案.docx (教研室提供)2025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中考历史模拟4.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