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导 入 】 二十届三中全会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成为十年来第一个重点探讨经济改革的全会,并将开启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从而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会指出,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 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 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 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完 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初次分配——主要是企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由谁分再 分 配 — —国 家 (财政)——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以慈善、捐赠等公益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社会力量——社会机制发挥作用】分给谁: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分别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3.怎么分 国家应当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关系,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既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体现效率也要促进公平。弄懂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思路1.谁创造社会财富(国民收入) 企业和劳动者创造2.由谁分 分给谁 第三次分配如何从收入分配中品味获得感 感悟个人收入分配的制度保障探究个人收入分配的多样途径找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举措总议题议题一议题二议题三议 题 一【 知识归纳 】一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是什么: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示: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2、为什么:(1)直接原因: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根本原因:由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直接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根本原因)我国初级 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生产力 发展不平衡、多层次 )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决定)(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形式)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知识解析】我国的分配制度(决定)性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基本内 容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 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为什么1、意义:①提高效率: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 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促进公平: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人类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 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 位 。2、必要性:是由我国现实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直接原因。【知识归纳】二、按劳分配【补充】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①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② 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③农村经济中的承包集体土地获得的收益。④集体经济中的村办企业、生产合作社所得工资收益。三、按生产要素分配1、是什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本、土地、知识、 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方式。2、为什么: 这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 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生产要素类别 对应形式适用范围按劳分配 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 贴收入;农村集体经济中的土地承包所得公有制按生产 要素分 配 劳动要素 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 金和津贴收入非公有制资本要素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 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广泛存在于 包括公有制 经济在内的 多种所有制 经济中土地要素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收入 知识要素 智力成果,如出版著作、绘画等获得的收入 技术要素 技术入股、专利费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管理要素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贡献获得的收入 数据要素 数字经济下,数据的收集、使用和转移产生 的价值【知识拓展】议 题 二1、 原 因: 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2、 表 现 :①劳动性收入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 括工资、奖金、津贴等。②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 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 租所得的租金等。③经营性收入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 收入 。④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 户的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 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救灾款。四东方则富人均收入超3万财产收入占比下滑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41元,同比增长5.2%,其中财产净收入占比8.4%,较上年略有下滑。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数据 制E 时间:10月18日四、个人获取收入的多种途径【知识拓展】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与劳动性收入的关系①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都属于劳动性收入,但按劳分 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按劳动要素分 配存在于非公有制经济中,是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②按劳分配属于劳动性收入,但并非劳动性收入就是按劳分 配。只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性收入才是按劳分配,非公有制经 济中的劳动性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p46探究与分享小吕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有奖金,过节还有过节费。小吕妈妈是一家股份制私营企业的管理人员,除工资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管理要素分配红。 财产性收入 劳动性收入小吕的姑姑也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她以技术入股了企业,除了工 资外,年底还入配收分性性移利转福劳动性收入按劳分配小吕的叔叔是农民,转让了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一心一意经营“农家乐”,收思考:小吕一家通过哪些分配方式、哪些途径获得收入 按劳动要素分配 劳动性收入按技术要素分配 财产性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 财产性收入入增加了很多。获得了分红。【易错易混】1.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生产 要素分配(国企员工技术入股;农民流转土地经营权所得;农民土地入股分红)、 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的转移性收入。2. 按生产要素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除了按劳动要素分配只存在于非公有制经济中,按生产要素分配既可以与非公有 制经济相适应,也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3.凭土地所得:农民承包土地自己耕种/经营收入属于按劳分配的劳动性收入;农民流转土地经营权所得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的财产性收入;农民以土地入股分红 所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的财产性收入。4.科技人员的收入不 一 定都是按技术取得的收入。①公有制经济的科技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按劳分配②私营或外资的科技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按劳动要素分配③技术入股、自己研究、转让成果专利取得的收入---按技术要素分配议 题 三16021 171312019年 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请你就如何解决上述材料中反映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出谋划策。0.465 0.466年份0.4900.479而0.4300.3590.2712021年 2022年 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04741243834423592019-2023年我国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 500.450.400.350.300.256 、 g9 今【材料2】图11981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变动曲线5182149283薏00.55系 数【知识归纳】五、完善个人收入分配1、为什么: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 的方式。2、 怎么做: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 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2、怎么做:(1)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 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两个“基本 同步”)(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 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 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 中等收入群体; 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目前,我国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约为60%,劳动者报酬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约为50%,有待提高。目前,我国中等收入家庭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0%多,提升空间较大。第一,保护合法收入。 要保护劳动和要素 收入,保护居民财产,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 保护并调动企业家积极性。 第二,调节过高 收入。要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规范 资本性所得管理,规范财富积累机制,通过 个人所得税、消费税、财产税等加强对高收 入的调节。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治理分配 乱象,合理缩小行业收入分配差距。第 三 , 取缔非法收入。坚决遏制权钱交易,坚决打 击内幕交易、操纵股市、财务造假、偷税漏 税等获取非法收入行为。(3)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 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 度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中国慈善组织的数量和规模显著增加。截至2023年11月15日,全国共登记认定慈善组织超过1.5万家,是五年前的三倍。全国累计备案慈善信托2062单,年度捐赠总额最高突破2000亿元。(4)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 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类型 初次分配 再分配第三次分配范围 物质生产部门 全社会全社会主体 企业 国家、政府社会手段 市场机制 政府调控机制个人自愿捐赠目 的 提高效率、体现公平 更加体现公平更加体现公平典例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 素分配的收入 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社 会保障制度、转移支付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注意 事项 第三次分配并不是指在时间顺序上一定要发生在初次分配、再 分配之后,实践中三者是相互交错并行的,有的志愿劳动与初 次分配同时发生,有的捐赠发生在再分配之前而获得税收减免。【概念辨析】 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牛刀小试】 判断以下情况属于哪一次分配 1.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初次分配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再分配3.建立企业职工正常工资增长机制 初次分配4.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再分配5.加大对农产品的补贴 再分配6.鼓励资本、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增加收入 初次分配7.提高个税起征点,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再分配8.疫情发生后,某集团捐给一线医院等急需防护物资的地方捐款捐物1300余万第三次分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原因: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 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1、坚持两个“基本同步”2、在初次分配方面: 要求 3、在再分配方面:4、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是什么: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根本原因:为什么[ 直接原因:怎么办: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劳动性收入(劳动的作用)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按劳 分配 基本内容和要求原因意义我 国的个 人收入分 配(制度)按生产 内涵:要素分配 意义: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 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现在,已经到了扎实 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我们已经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整套思想 理念、制度安排、政策举措。在《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 大道》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作出部署: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 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进一步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好就业、分配、教 育 、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民生问题,构建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依法引导和规范资本健康发展,逐步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让现代化建设成果重多重公平惠及全 体人民,坚决防止两极分化。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如何从收入 分配的角度推进共同富裕。【 答 案 】①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首先要坚 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 顾公平的分配原则,防止两极分化。②在初次分配方面,要不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各类 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做大“蛋糕”的 同时,进一步分好“蛋糕”,推进共同富裕。③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 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着力解决好就业、分配、教育、医疗、住房、 养老、托幼等民生问题。④推动共同富裕,还要注重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 事业,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⑤推进共同富裕,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 依法引导和规范资本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