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新课导入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习近平知道了现代农业,那么原始农业是怎么样的呢?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观看视频,思考什么是刀耕火种?利:简单易行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植被更新弊:破坏生态环境土壤肥力难以持久引发自然灾害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看材料,分析原始农业产生的原因古之人们,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们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白虎通义》古时候的人们,都吃飞禽走兽的肉。到了神农时代,人口增多,飞禽走兽的肉不够吃了,于是神农顺应天时变化,分辨土地的肥沃程度,制造出了耒和耜等农具,教导百姓进行农业生产。人口增长导致食物不足,促使人们从采集渔猎向农业生产转变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地位: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碳化稻粒距今约2万年,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距今约1万年,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我国是最早出现陶制技术的国家。陶器的作用:储存食物和饮用水烧煮食物文化传承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片,经科学测定可早至约2万年前,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陶器。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原始农作场景想象图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周易 系辞下》伏羲氏去世之后,神农氏兴起,(他)砍削木头制作成耜,弯曲木材制作成耒,(凭借着)耒耜(这些农具)的便利,来教导天下(百姓从事农业生产) 。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促进了人类的定居生活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小组讨论:怎么理解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1.物质基础方面 :食物供应稳定,为人类生存和繁衍提供保障,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提供了基本的人力基础。2.社会结构方面:定居生活利于家庭和家族的形成与发展,如氏族、部落等,为文明社会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3.文化发展方面: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推动古代科学的发展,为文明社会的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二、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看教材,完成下列关于河姆渡人的填空生活年代距今约7000年生活地区长江下游地区房屋住宅干栏式建筑使用工具骨耜农业水稻畜牧业猪、狗,狩猎野猪、鹿手工业使用天然漆、制作陶器、玉器、乐器骨哨、雕刻技术二、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为什么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建筑?1.适应环境。位于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地势潮湿。2.就地取材。当地森林茂密,木材资源丰富,用木材建造房屋构架,用茅草覆盖屋顶。3.抵御野兽。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减少了收到野兽攻击的风险。4.方便生活。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家畜、放置农具和杂物。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体现了技术的进步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善二、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合作探究:稻作农业的繁荣体现在哪些方面?1.生产工具先进:出土骨耜,摆脱了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进入耜耕农业阶段,提高了耕种效率。2.稻谷产量丰富:在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碳化稻谷、稻壳、稻叶等堆积物。3.种植技术成熟:遗址中发现了水井,说明当时人们已能解决灌溉水源问题。4.家畜饲养配套:农业的繁荣为家畜饲养提供了充足的饲料。在河姆渡遗址的第四文化层,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大量稻谷、稻壳、稻杆和稻叶的堆积物,厚度约为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这些稻类遗存如果换算成新鲜稻米,可达数万斤。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观看视频,思考仰韶文化与大汶口文化的不同。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1.分布地区不同:黄河中游 VS 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2.生活年代不同:距今约7000-5000年 VS 距今约5900-4400年3.手工业:彩陶 VS 精致陶器、精美玉器4.没有明显贫富分化 VS 出现了贫富分化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纺织、制衣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是一处重要的仰韶文化遗址。生产状况:①农业:种植粟、黍②畜牧业:饲养猪、狗等家畜,用弓箭、渔叉等进行渔猎③手工业:使用磨制石器、制作乐器陶埙、会纺织、制衣为什么与河姆渡人的房屋类型不同?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防寒保暖丝织品的发明是文明的祖先为人类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彩陶影响范围广,其跨区域发展是我国史前文化大繁荣的一个重要表现什么是氏族社会?氏族是原始社会以血缘关系结合的社会群体,其成员一般有共同的祖先。到了距今50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后期,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出现明显的差别。大汶口文化晚期,在同一墓地的陪葬品中,有的随葬品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一无所有。出现了贫富分化小结距今约2万年,开始管理野生植物距今约1万年,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距今约7000年,长江下游地区 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5000年,黄河中游地区 仰韶文化距今约5900-4400年,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 大汶口文化巩固提高1.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陶寺文化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 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之间。陶寺类型房址分台基、平地、半地穴式和窑洞四种。与陶寺 人居住形式类似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2.在我国一个远古人类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考古学家得出了“当时阶级分 化日益明显”的结论,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遗址房屋建筑南北对称 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等随葬品C.发现了大量炭化稻谷 D.出土工具年代经测定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DB作业1.绘制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活对比简表,内容包括生活地区、时间、主要农作物、居住房屋、生产状况2. 假如你穿越为了原始社会的农民,写一篇关于自己一天生活状况的日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