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课件(共38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课件(共38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第 十 课 推 动 认 识 发 展
课 题:10.2 体会认识发展历程
选必三 逻辑与思维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思维导图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认识论
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它是认识过程的起点,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主要涉及对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尚未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发展和深化而来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又需要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在思维领域中的延伸和具体化。
回忆你刚进入枞阳中学时,你对学校的最初印象是什么?现在的看法又是怎样的?
我们高一到学校,看到它的教室、宿舍、食堂、操场、花草树木,接触一些老师和同学,了解这所学校的规模以及它的周围环境,于是在头脑中形成了关于这所学校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对校园外在形象的整体反映就是 ,这些感性具体的认识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
经过两年的校园生活,现在知道了某个教师的授课风格,体会到这所学校的校风,深刻认识到了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更接近学校的本质。从最初的印象到现在的看法,就是认识从感性具体到 的发展过程。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第一目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1、感性具体
(1)含义:
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思考:感性具体的认识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感性具体的认识有何局限性?
如:苹果看起来是红红的,吃起来是甜甜的,摸起来的是光滑的……
注:感性具体是认识的起点。
整体+表象
(2)局限性:
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感性认识),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注:事物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有正确错误之分)
注:1、感性具体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范畴,
“感性具体”≠“感性认识”
2、感性具体是认识的起点。
3、不一定都是正确的
感性认识的三个阶段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 ,是感性认识的起点。比如看到苹果的红色,这是对颜色属性的感觉;摸到它表面光滑,是对触觉属性的感觉。
特点:反映的是事物单一属性,具有直接性,依赖于当前刺激,一旦刺激消失,感觉也随之停止。例如,闭上眼睛,苹果的视觉感觉就不存在了。
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 ,把感觉的个别属性整合起来。
例如,我们看到苹果的颜色、形状,摸到它的质感,闻到它的气味,综合这些感觉信息,在大脑中形成“这是一个苹果”的认知,这就是知觉
表象:是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事物形象 。是感性认识的高级形式。
比如,回忆起昨天吃的苹果,脑海中浮现出苹果的样子,这就是表象。
特点:具有形象性和概括性。形象性指它保留了事物的感性形象;概括性是对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的反映,比如脑海中的苹果表象,是对多种苹果共同特征的概括。
也叫作
完整的表象
(1)含义:
2、思维抽象
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水果
如:我是政治老师。舍弃了我的性别、年龄、籍贯等方面的属性,剩下的只是我作为“政治老师”这个规定性。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部分+本质
如: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的性别、年龄、来自的地方等各方面的属性都不同,但都有共性:就是此时都在上政治课!
下列展现的是数学中通过思维抽象形成“交换”概念的过程。
第一级抽象
第二级抽象
第三级抽象
1+2=2+1
4+5=5+4
8×6=6×8
9×7=7×9
A+B=B+A
A×B=B×A
ARB=BRA
以自然数(抽象数字)表示具体事物的量,具体事物之间的换位关系
以A、B(抽象符号)表示任意自然数,抽象的数量之间加、乘的换位关系
以R表示相加或相乘关系,得到抽象的符号间的换位关系
【示例评析】
(1)含义:
2、思维抽象
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水果
如:我是政治老师。舍弃了我的性别、年龄、籍贯等方面的属性,剩下的只是我作为“政治老师”这个规定性。
实践的需要不同
思考:为什么会有不同类型的思维抽象?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部分+本质
如: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的性别、年龄、来自的地方等各方面的属性都不同,但都有共性:就是此时都在上政治课!
(2)目的与内容:
实践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内容也就不同,既可以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也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等等。
2、思维抽象
水果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又如:“香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是将“含有丰富维生素”这种属性从香菜的多种属性中提取出来,至于香菜的其他属性,如形状、气味等都被思维舍弃了。
如:我是政治老师。舍弃了我的性别、年龄、籍贯等方面的属性,剩下的只是我作为“政治老师”这个规定性。
相关链接P88: 如何理解抽象?→→抽象是相对于具体而言的
①当作动词使用:认识过程
指一种思维活动,指人的思维从事物整体中提取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或者从事物个性中抽取其共性的活动。
例:这朵花是红色的,将“红色”这种属性从这朵花的多种属性中提取出来,至于这朵花的其他属性,如形状、气味等被思维舍弃了。
②当作名词使用:认识成果
作为上述思维活动的结果而得出的某个概念(如红色)或判断(如这朵花是红色的),我们也可称为抽象。
③当作形容词使用
例:这是一种抽象的认识。你的话太抽象。(空洞的、笼统的,不够具体的思维或认识。)
判断:他抽象出的抽象,太抽象了。
判一判
下列认识是感性具体还是思维抽象?
①来到一个新地方的初次印象。
②小明是一个高中生。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小明是一个高中生。
因为已经舍弃了小明在性别、年龄、籍贯、性格等许多方面的属性,剩下的只是他作为“高中生”的这种规定性。这就是一种思维抽象。
人们认识事物时,首先反映的是具体直观的事物,对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形成反映,我们把它称之为感性具体。
在这一基础上,人们使用分析的方法,把事物分解成各个部分,把它们从整体中抽取出来,并且撇开各个部分的非本质属性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这样,人们的认识就从感性具体发展成理性抽象,从现象深入到了本质。 因此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运用思维抽象。
【知识拓展】:如何理解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自由落体运动受着空气阻力因素的干扰,人们直观看到的现象是重物比轻物先落地,人们没有认清楚落体运动的规律。因此,亚里士多德作出了重物比轻物先落地的结论。
在伽利略时代,人们还无法用物质手段创设真空环境来从事落体实验,伽利略就依靠思维抽象,在思想上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得出结论轻重物体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因此,伽利略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问题:在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的发现中,伽利略是如何进行思维抽象的?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维抽象的环节:分离 提纯 简略化 理想化
①分离:
A.地位: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 。
B.含义:任何一种科学认识都必须根据实践的要求,确立特定的研究对象。
分离就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
(3)思维抽象的环节: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
比如:小明是一个高中生。是将“高中生”这种属性从小明的多种属性中抽取出来,至于小明的其他属性,如小明在性别、年龄、籍贯、性格等许多方面的属性已经被思维舍弃了,这就是思维抽象中的分离,强调把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分割开。
2、思维抽象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第一步: 在伽利略这一发现中,他撇开了化学现象、生物现象以及其他形式的物理现象,把落体运动这一特定的物理现象从现象总体中抽离出来。
特别提醒:分离只把两种或多种物质分开,只是把这些物质从混合状态变为分开状态,A是A,B是B,物质总量不变。即由一种混合物分开为多种物质。
②提纯:
A.地位: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B.含义:事物的现象总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没有合理的纯粹化,就难以揭示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必要性)
提纯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
(3)思维抽象的环节: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
2、思维抽象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第二步: 在伽利略这一发现中,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进行了提纯。
提醒:提纯是指把需要的提取出来,然后保留所需要的、把杂质或不需要的去掉,让需要的更纯净,即由多变为一,只有A或只有B。
③简略化:
A.地位: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
B.含义: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达。
C. 形式(补充):将抽象出的结果用概念和判断的形式固定下来
2、思维抽象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第三步: 一般来说,落体运动是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要把握自然状态下的落体运动就要考虑阻力因素,相对实际情况,伽利略的落体定律s=1/2gt 是一种抽象的简略化表述。
(3)思维抽象的环节: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
将众多的细节和复杂信息归纳为一个简明扼要的结论或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事物,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④理想化:(各环节都可能出现)
A.地位: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B.含义: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
C. 解读(补充):在自然状态中,思维所抽象的那种事物的理想化状态并不存在,但在思维中设想这种状态,有利于人们揭示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
在流体力学中,“理想液体”既不可压缩又没有黏滞性。
在分子物理学中,“理想气体”对分子本身的体积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忽略不计的。
在现实生活中,“点”有大小、“线”有宽度、“面”有厚度;“理想液体”与“理想气体”均不存在,因此以上观点属于思维抽象活动中的理想化。
2、思维抽象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3)思维抽象的环节: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
如:伽利略设定的真空状态就是一种理想化的形式。
体现在思维抽象的各环节,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归纳:思维抽象的环节及其关系
分离
提纯
简略化
理想化
思维过程上
的抽离性
思维目标上的纯粹性
思维表达上的简洁性
起始环节
关键环节
表述结果环节
贯穿其中
例题:鲁迅在《故乡》一文中,把“豆腐西施”杨二嫂——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比喻为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一思维抽象的环节是( )
A.分离  B.提纯  C.简略化  D.理想化
B
环节 分离 提纯 简略化 理想化
含义 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 (抽出、找原因、抓重点) 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 (排干扰) 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述。 (简要概括) 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现实中不存在)
特点 起始环节 关键环节 表达结果的环节 特殊形式
联系 是科学的思维抽象的四个环节,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归纳:思维抽象的环节
思维抽象的特征:(具有思维的特征吗?)
思维过程上的抽离性、思维目标的纯粹性、思维表达的简洁性、理想化
①间接性②概括性③能动性
(1)人们可以从复杂的人性中抽出道德品性,从不同的思维内容中抽象出共同的形式结构等。
(2)我们在讨论概念的外延关系时,只是单纯地考察不同概念形式上的关系,而并不考虑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之间实际上具有哪些关系。
(3)伽利略只用公式s=1/2gt (s表示物体在真空中的坠落距离,t表示坠落的时间,g表示自由落体加速度)就表达了落体定律。
(4)在几何学中没有大小的“点”,在流体力学中不可压编又没有黏滞性的“理想液体”。这样的物体只有在思维中才可能存在,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思维过程上的分离性
思维目标上的纯粹性
思维表达上的简略性
理想化
练一练:
思考:以下事例分别体现了思维抽象的什么特征?
试判断下列内容是感性具体还是思维抽象?
1、这个人看起来很文雅的。
2、绿萝有很好的清除甲醛的功效。
3、苹果因为富含维生素、槲皮素、铁、果胶等微量元素,被誉为水果之王。
4、这道菜色香味俱全。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6、小猫的身体软软的、皮毛很光滑。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维抽象
感性具体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考:思维抽象对事物的全面认识吗?
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因而是不全面的!
思维抽象的局限性!
(4)思维抽象的局限性及对策:
①局限性: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2、思维抽象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维具体
起点
桥梁
终点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注意:思维抽象属于理性认识。
思考:怎么才能获得对事物的全面认识呢?
②对策: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
需要上升到思维具体
这样才能形成对事物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分析:思维抽象就是抽象思维吗?
1.含义不同:
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抽象思维是借助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侧重点不同:
思维抽象是从认识的发展历程角度分析,与感性具体、思维具体相对。
抽象思维是从思维形态的角度分析,与形象思维相对(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不同分类)。
易混易错
第二目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2)特征(表现):
①思维具体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
②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
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1、思维具体的含义和特征:
(1)含义:
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整体+本质
思考:怎样才能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
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
例:一说到“水果”,我们的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了苹果、桔子、香蕉、菠萝……
→思维具体
在这个阶段,我们先抓住餐厅最基础、最一般的属性—提供饮食服务。这是餐厅区别于其他场所的核心特征,是对餐厅最简单的本质抽象。“提供饮食服务”是我们认识“大萝卜餐厅”的起点抽象
② 第二个环节:桥梁
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
★菜品特色:从“提供饮食服务”出发,我们进一步了解到餐厅的菜品特色,比如它以川菜为主,有经典的宫保鸡丁、麻婆豆腐等。这些特色菜品构成了餐厅服务的具体内容,是对“提供饮食服务”这一抽象概念的初步具体化。
③ 第三个环节:终点
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综合理解:通过对菜品特色、服务质量、价格定位以及其他相关方面(如餐厅环境、地理位置等)的综合认识,我们在思维中构建出了“大萝卜餐厅”的完整形象。它是一家以川菜为主,提供热情周到服务,价格定位中等,环境舒适且位于繁华地段的餐厅,能够满足周边居民和游客的用餐需求,在当地餐饮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如何认识“枞阳大萝卜餐厅”?
① 第一个环节:起点
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
★服务质量:除了菜品,餐厅的服务质量也很关键。服务员热情周到,上菜速度快,这也是餐厅运营的重要方面,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餐厅的认识,使“提供饮食服务”变得更加具体。
★价格定位:接着,我们了解到餐厅的价格定位,人均消费中等,适合大众聚餐。价格定位影响着顾客群体和餐厅的市场定位,这同样是在丰富对餐厅的理解,将抽象概念与更多实际因素联系起来。
这些因素如同《资本论》中的货币、资本等范畴,它们相互关联,逐步把“提供饮食服务”这个抽象起点与餐厅的具体运营联系起来,构成了从抽象到具体的中介环节。
思维具体呈现:此时,我们对“大萝卜餐厅”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提供饮食服务”,而是一个包含众多规定性的有机整体,这就是思维具体的形成。如同《资本论》最终呈现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全貌一样,我们通过这三个环节,全面且具体地认识了“大萝卜餐厅”。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商品”作为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逻辑起点,通过对“商品”的内在矛盾的分析,引出了“货币”的概念,货币出现以后,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转化为资本。在进一步发展中,由资本而产生剩余价值。社会财富大量集中,必然加剧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促使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的到来。《資本论》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規律的具体阐述。
探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如何运用思维抽象上升为思维具体的?
相关链接P89
马克思经过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性。








3.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1)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
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2)理解肯定与否定、抽象和具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掌握这种辩证思维方法,对于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感性具体是对事物外部形象的认识,感性具体是认识的起点;
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本质规定的认识(但没有达到本质与现象的统一),思维抽象是认识的桥梁;
思维具体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
人们早已知道雷电,知道漆棒、玻璃棒与毛皮、绸布摩擦可以吸引纸屑、头发等轻微物质,还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屑等现象。人们还发现有电流的导线会使磁针发生偏转现象。在实验中,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出现以后,电磁理论更加系统。在电磁理论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利用电磁原理设计制造发电机、电动机等。电磁波理论推动了无线电技术发展,无线电发射机、接收机被制造出来,产生了现代遥控、导航等新技术。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探究与分享P89
思考:说说人类对电磁认识的发展历程,体会认识的发展历程。
材料中对雷电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
①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阶段。在古代,人们一直将雷电神化,误认为是雷电发怒,属于感性具体阶段,这种认识仅限于对事物的猜测;富兰克林、法拉第等人的积极探索,通过大量的实验,揭示了电的本质,实现了认识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飞跃。
②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阶段。对雷电本质的认识属于抽象思维,用该理论解释雷电的产生,指出两种电荷发生中和是雷电产生的原因,又加深了对电的认识,由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
抓住关键词区分感性具体、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
1、感性具体→ 外部表象+整体
2、思维抽象→ 零散、片面的局部+本质(某一方面的本质)
3、思维具体→ 整体的本质规律
提醒:全面把握感性具体与思维具体的联系
①感性具体是认识的起点,经过科学的思维抽象和正确地选择思维上升环节,认识上升为思维具体,但这并不意味着认识的终结,认识还要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不断发展。
②感性具体和思维具体都是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因此,二者可能都正确,也可能都错误。
方法技巧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区别 内容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维抽象 思维具体
必要性 感性具体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环节 分离、提纯、简略化、理想化 起点、桥梁、结果
结果 思维抽象是对事物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本质或某种共性的认识 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
联系 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目的在于把握客观对象的整体及其发展规律。 归纳:思维过程的两个阶段
课堂小结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从感性具体到
思维抽象
从思维抽象到
思维具体
感性具体:含义、局限性
思维抽象
含义
目的和内容
环节:分离、提纯、简略化、理想化
局限性
思维具体
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关系
含义
表现
环节
上升起点
种种矛盾逐一展现
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
1、(2024高考·江苏)米开朗基罗的壁画《创世纪》具有预示当地天气变化情况的“特异功能":如果壁画中人物服饰处的淡红色转变成蓝色,天空就会艳阳高照;反之,如果从蓝色变成淡红色,则预示看可能要下雨。后来人们发现是壁画的颜料中混进了二氧化钴,无水二氯化钴显现为蓝色,而含有结晶水的二氧化钴显现为红色。该认识过程表明( )
A.感性具体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B.思维具体无法获得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C.思维抽象能够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
D.认识从现象到本质是辩证否定的过程
D
【详解】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不涉及事物的本质,A不选。思维具体是人们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B 不选。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而不是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C不选。后来人们发现是壁画的颜料中混进了二氧化钴,无水二氯化钴显现为蓝色,而含有结晶水的二氧化钴显现为红色。这表明认识从现象到本质是辩证否定的过程,D正确。
【直击高考】
2、(2024高考·山东)古代有一种“欹器”,呈梭形,以绳穿之,悬于两杆之间。当里面空着时,器皿是斜的;注水至六分时,竖直而立;水逾七分,则发生倾覆。正所谓,“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厨师恰当把握火候,才能烹饪出美味佳肴。医生准确把握剂量,才能让药品发挥效用。在工作中把握好“度”,才能掌握主动、取得实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探求注水量与欹器状态之间的因果联系运用了求异法
②从把握火候、把握剂量到把握好“度”的推理属于或然推理
③“中则正”说明维持事物质的稳定性需要把持有度
④从事物个性中抽取“度”的共性,上升到了思维具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详解】共变法。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 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当里面空着时,器皿是斜的;注水至六分时,竖直而立;水逾七分,则发生倾覆。探求注水量与欹器状态之间的因果联系运用了共变法,不是求异法,排除①。从把握火候、把握剂量到把握好“度”的推理是不完全归纳推理,属于或然推理,②正确。在工作中把握好“度”,才能掌握主动、取得实效。“中则正”说明维持事物质的稳定性需要把持有度,坚持适度原则,③正确。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④错误。
【直击高考】
3、(2022高考·山东)习近平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对人民民主的性质、内涵、目的、特色、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系统阐释,创造性地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明确民主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材料体现了( )
①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基础和指导
②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和提炼
③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过程
④感性认识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详解】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①错误。习近平通过对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实践的总结和对人民民主的思考,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说明了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和提炼,感性认识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②④入选。选项本身的表述有误,不能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只能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排除③。
【直击高考】
4、F镇是有名的矿山镇,采矿经济比较发达,但环境破坏严重,公共服务设施落后,文化生活匮乏,群众对现状不满意。新一届镇政府在了解本镇现状之后,又查阅了相关资料,借鉴其他地方矿山经济健康发展的经验,形成了该镇经济转型、绿色发展的思路。在此基础上,该镇又通过各方研究与思考,认为科学发展才是改变F镇现状的关键,最终提炼出“产业兴镇,生态立镇,文化活镇,平安稳镇”的整体思路。在这一科学发展思路引领下,F镇通过产业升级、环境整治、乡村文化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等,推动该镇人与自然、经济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了乡村振兴,缩小了该镇与其他发达城镇的差距,实现了“华丽蜕变”。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分析F镇科学发展整体思路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认识发展历程。
①认识发展历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思维过程。F镇政府对全镇基本情况的了解是感性具体的认识;查阅资料、借鉴他人经验,形成了对F镇经济转型、绿色发展的想法,属于思维抽象。这一过程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历程。
②F镇把“科学发展”作为思维上升的起点,提炼出“产业兴镇,生态立镇,文化活镇,平安稳镇”的科学发展整体思路,完成了从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认识发展历程。
把 握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具体与抽象
辩证统一
肯定与否定
辩证统一
分析与综合
辩证统一
量变与质变
辩证统一
掌握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认清事物质和量的规定性,把握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掌握适度原则。
不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在辩证否定的“扬弃”中推动认识发展。
实现事物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和飞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