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件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上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件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共57张PPT)
中考一轮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内容重建
本阶段时间界限为220年到589年,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继两汉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大分裂时期,期间也有过短暂的统一,也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时期: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
一次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两条线索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三个政权 魏、蜀、吴。
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四大人物 曹操、刘备、孙权、北魏孝文帝。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鼎立
西晋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
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特点?影响?
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特点?影响?
西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统一的时间?意义?
西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亡于?
三国政权的建立者?时间?三国鼎立的影响?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东晋的存续时间?南朝的四个政权?
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结果?影响?
东晋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淝水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
北魏统一的时间?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齐民要术》的作者?地位?《大明历》的作者?成就?
东晋书法名家是?代表作?地位?
【时期特征】
1.政治上:魏、蜀、吴三国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统一;
西晋短暂统一全国后又陷入了分裂局面;东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并立,政局复杂。
2.经济上: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3.科技文化:农书、算术、书法、绘画和雕刻等有显著进步。
4.民族关系: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北方人口南迁等,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交替图
分裂促进民族交融,统一是大势所趋!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农民起义(黄巾起义)
军阀割据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是当时最大的军阀。兵多粮足,有10万兵力,他轻视曹操,很傲慢,不虚心采纳部下的建议,统治黑暗,军心涣散。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在镇压黄巾起义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曹操占据河南一带,实力也不弱。
东汉末年的社会局势(官渡之战的背景)
一、鼎立局面之始——官渡之战
一、鼎立局面之始——官渡之战
(一)概况:
阅读教材,完成下表。
官渡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影响
公元200年
官渡
曹操VS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官渡之战示意图
思考:曹操势力壮大乃至最终称雄北方的原因?
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忧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
材料二: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
1
2
3
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主动权
用人上:招揽人才
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4
材料四: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乌巢,烧掉粮草。
军事上:采取正确的战术
二、鼎立局面之基——赤壁之战
二、鼎立局面之基——赤壁之战
(一)概况:
要求:自主阅读教材94页,完成表格内容。
赤壁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影响
公元208年
曹军 VS 孙刘联军
赤壁
曹军大溃,北撤
以少胜多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5万兵力
约20余万兵力
三国经济的发展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229年称帝),定都建业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定都成都
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马钧发明的翻车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孙吴造船业发达,促进海上交通发展
课堂练习:
1.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公元200年,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这场战役是( )
A.涿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
D
2.三国时期,魏蜀吴政权都对各自统辖地区进行了有效治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B.孙吴开发江东地区,重视海外贸易
C.蜀汉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州
D.蜀汉诸葛亮派李严任都护驻守江州
C
263年
魏灭蜀
●司马氏掌政魏,魏亡

● 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炎称帝
建立西晋
280年
西晋灭
280年
西晋完成统一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
西晋短命而亡的原因 成就 内部问题 社会风气
统治阶级内部
外部问题 民族关系
政治上:朝野腐败混乱 生活上:奢侈腐化,追求享乐;观念上:唯利是图,金钱至上
晋惠帝昏庸无能,发生八王之乱
西晋压迫内迁各族,最终被匈奴所灭。
材料2:帝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
——《资治通鉴·晋纪一》
材料1:(晋惠帝司马 衷)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晋书 惠帝记》
晋惠帝昏庸无能
诸王势力日益强大
材料3: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晋为无道,奴隶御我……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晋书·刘元海载记》
问题:猜一个成语。
“乱七”和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
“乱七八糟”
“八糟”和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
两次变乱的共同原因是:
诸侯王势力强大
0
【总结提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流动(现象与影响)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至中原地区
中原汉族南迁至江南地区
东汉、魏
、晋时期
西晋末年
(受八王之乱影响)
黄 河
长 江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促进了民族交融
地位: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基础梳理
请观察《南朝政权一览表》,思考南朝政权都有何共同点?
朝代 称帝前曾任官职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宋 平北将军 刘裕 420—479年 建康
齐 骠骑大将军 萧道成 479—502年 建康
梁 大司马、总领中外军事 萧衍 502—557年 建康
陈 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陈霸先 557—589年 建康
①武将篡权,建立新朝
③定都建康,偏安南方
②时间较短,更迭频繁
南朝:
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的建立
(1)时间:
(2)建立者:
(3)都城:
317年
司马睿(晋元帝)
建康
(今江苏南京)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晋元帝司马睿
南北对峙
(2)东晋的政治特点
来坐坐坐!甭跟我客气!
司马睿在位时,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特点:门阀政治(皇族和士家大族共治天下)。
材料一:[元]帝(司马睿)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显著),敦(王敦) 与从弟(堂弟王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晋书·王敦传》
一、东晋的兴亡
2.东晋的北伐与灭亡
一、东晋的兴亡
(1)北伐:东晋初期南北对峙,派祖逖等人多次北伐,曾收复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2)统治:统治局面相对稳定,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3)灭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北伐
祖逖闻鸡起舞
“荆扬宴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存续59年
存续23年
存续55年
存续32年
420年起
589年止
2.政治特点:①偏安南方,定都建康;
②政权更迭频繁;
1.南朝的更迭: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北方 国家统一,经济发达 战乱频繁,生产遭受破坏,经济萧条
南方 地广人稀,生产落后 北民大规模南迁,社会安定,得到开发
知识拓展1
青瓷莲花尊
东晋黑釉鸡首瓷壶
①自然条件优越
②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③北方人的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④ 统治者的重视
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背)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3.意义
(1)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①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②隋唐五代
③南宋
南北经济比重对比
(2)为随后隋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对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与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中原文明在汉末魏晋之后不断南迁,在江淮以南扎根,并开枝散叶,实现了南北文明的同构与融合。这都对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与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大中华版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范依畴《“衣冠南渡”与南北融合》
课堂练习:
3.某个朝代开国伊始,就形成了所谓“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这样的君臣共享天下的局面,也是其政治特征。这个朝代是( )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C
4.中国历史上留下很多成语典故,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纸上谈兵等。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八王之乱 D.淝水之战
D
南北之间存在矛盾
北方各族之间存在隔阂
材料一:383年,苻坚不顾一致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拼凑了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
——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战争过程中,苻坚命令前秦军后撤,等晋军渡河)由华北五胡各族合并混编而成的前秦军,马上失去了控制,陷入一片混乱。
——【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民族矛盾尖锐
战术失误




前秦战败后土崩瓦解,北方分裂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316年,
西晋灭亡
382年,
前秦统一
北方
383年,
淝水之战
338年,拓跋部复兴代国
376年,
前秦灭代。
386年,
北魏建立


宋(刘)
材料三:北魏初期,汉族士大夫崔宏因不愿在异族政权中为官,而逃往江南。
——编译自《魏书》
材料四:自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100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 80 余次。
——《中华史纲》
316年,
西晋灭亡
382年,
前秦统一
北方
383年,
淝水之战
338年,拓跋部复兴代国
376年,
前秦灭代。
386年,
北魏建立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民族矛盾尖锐
改革措施
都城
语言
服饰
姓氏
婚俗
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迁国都)
官员在朝廷上须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讲汉语)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穿汉服)
改鲜卑姓为汉姓(改汉姓)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通汉婚)
316年,
西晋灭亡
382年,
前秦统一
北方
383年,
淝水之战
338年,拓跋部复兴代国
376年,
前秦灭代。
386年,
北魏建立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494年,
孝文帝改革
根据以上所学内容,如何理解“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胡人汉服,汉人胡食”
拓跋鲜卑的汉化之旅
公元494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推行全面汉化政策。
公元528年,北方六镇发动河阴之变,诛杀汉化的鲜卑贵族和汉族权贵,又兴胡化浪潮,拓跋皇族衰落。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东魏、西魏又被北齐(鲜卑化的汉人高欢建立)、北周(汉化的鲜卑人宇文觉建立)所取代。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篡夺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隋灭南朝,完成统一。隋唐以后,拓跋鲜卑也最终完全被汉化,而鲜卑族这个民族也从史书中消失了。
小组讨论:针对北朝后期北方政权的更迭和拓跋鲜卑的命运谈谈你的感悟。
公元499年,孝文帝去世。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四大农书:西汉氾胜之《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元朝王祯《农书》、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
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
①江南经济的开发
②北方经济的恢复
③民族交往和交融,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
④宗教文化的传播
补充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文化特征
继承与创新;承上启下;显著进步
秦汉
隋唐
“大一统”
重回“大一统”
经济重心在北
重心逐渐南移
华夏族群
中华族群扩大
分裂动荡,秩序混乱
江南开发,南北趋衡
交往交流,民族交融
魏晋南北朝
常态
变态
回归
南北朝都不代表“常态”,但又都以不同的方式推动了“回归”。……在经历了政治低谷以后,帝国以北朝为“出口”而走向隋唐盛世,历史的轨迹回归于它“常态”的中轴线,并继续前行了。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
单元小结
课堂练习:
5.《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说明( )
A.苏湖熟,天下足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诸葛亮治蜀有成效 D.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
6.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过着定居生活,积极学习汉族文化,统治者们崇尚儒学、制定礼仪与政治法律制度。《魏书》中记载、北魏孝文帝改革后举行祭典按华夏礼制,由皇帝亲祭。这反映出( )
A.民族交往推动文化认同 B.人口内迁推动南北间交流
C.民族交往促进经济发展 D.民族之间的隔阂已经消除
A
材料一 从东汉开始,西北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或因被中原王朝所征服,即便一族内部也分成好多部,战争不断。这就打乱了昔日相对稳定的民族居住区,实现了各族人民的交错杂居,为民族交融创造条件。
——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材料二 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迁徙示意图
材料三 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 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战争
民族迁徙
统治者改革
根据材料探究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
趋势:①生产工具逐渐便利化、精细化、专业化;②农业生产技术逐步提高。
作用:①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②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翻车
知识拓展4
中国古代三次民族交融的高潮
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文化交流和战争,促进了民族交融,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交融。
③辽宋夏金元时期:战争频繁,民族政权并立,促进了民族交融。封建生产方式逐渐向边疆地区扩展,周边各族迅速封建化。
下 课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