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图说
外交事业的发展
1949
1953
1954
195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国初期
20世纪70年代
改革开放以来
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1971.10
1979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胜利
中国来了

“乔的笑”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西方报道
台湾代表面色凌重
思考:
为何中国代表会笑得如此高兴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一、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恢复联合国席位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1年11月《时代周刊》封面
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The Chinese are coming)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新中国。1950—1953年,中国被迫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一五计划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64年我国第一颗
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
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落成
材料三:毛泽东后来对此评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
合法席位,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
材料四:1969-1970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西欧开始背离美国,苏联对抗美国,第三世界反对美国,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时常陷入孤立状态,美国主宰世界的时代摇摇欲坠。
活动1:同桌合作探究:结合四则材料,分析中国能够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其中根本原因是哪一个?
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中国的军事实力提高、综合国力增强
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突破封锁
开拓空间

二、突破封锁,开拓空间—中美、中日建交
1950年12月11日
时代杂志封面
1972年3月6日
时代杂志封面
关系缓和
敌视态度
材料一 1971年7月,尼克松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材料二 与此同时,中苏关系发生急剧变化。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两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这一切使中国人感到苏联已经蜕变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比美国更富有侵略性。
②中苏关系恶化,改善中美关系可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美国因为越南战争,军事、经济实力受到削弱,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严峻挑战,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也难以继续下去。……为了摆脱困境,尼克松试图改善冰封已久的中美关系。
③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美国欲改善中美关系,增强对付苏联的实力。
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需求!
国家利益
活动二,小组合作,材料研读从中美两个角度分析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
1971年4月
1971年7月
1972
1979
乒乓外交
基辛格访华
尼克松访华
中美正式建交
活动三:自主阅读,根据年代尺,找出中美建交的关键事件,并将3个《时代》周刊的封面与相关事件相对应
“小球转动大球”
“旋风之旅”
“破冰之旅”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中美实现正常化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
美方声明: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对比两份公报,美国态度有何变化?
你能看出改善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吗?
台湾问题
是关键!
邓小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访问美国的中国领导人。那是1979年1月28日,大年初一,中美建交尚未满月,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带了20多个随从和8个中方安保人员,飞往大洋彼岸,次日凌晨抵达美国。图为邓小平夫妇和美国总统卡特夫妇在白宫向人们致意。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下,应该迅速实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强有力地展开和平外交。
——田中角荣
中美关系正常化
推动
中日邦交正常化
从1971年7月《中美联合公告》发表到1972年底,一年多时间里,就有28个国家同中国建交。
国家 与中国建交时间
加拿大 1970年10月13日
意大利 1970年11月6日
英国 1972年3月13日
德国 1972年10月11日
澳大利亚 1972年12月21日
出现了与中国
建交的热潮
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联邦德国、英国等国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1979年 中美正式建交
1971年 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三件大事
1972年 中日正式建交
改革开放后新变化
—全方位外交

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
①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全方位)
②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多层次)
③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④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1.时间:改革开放以后,
2、政策和原则: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3.表现:
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立体化:是中国自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形成的一系列外交新思路,其主要内容包括:提倡新安全观,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大旗等。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全方位外交
2017访问瑞士
2016访问中东
全方位外交的成就
全方位外交的内涵
大 国
中国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关键)
中国把对发展中国家合作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基础)
中非合作论坛
《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发 展
中国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首要)
上海合作组织
博鳌亚洲论坛
二十国集团
金砖国家
合 作
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舞台)
国 际
2017年6月中国与巴拿马建交
2018年5月多米尼加建交
世界贸易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亚洲开发银行
联合国
成就:①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2019年北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2016年杭州G20第12次峰会
2014年北京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②中国举办的重要会议
2017年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
2014年上海亚信峰会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4.影响
综合国力
国际形势
国家利益
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拓展:结合本课知识,思考以下问题
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国家实力:
外交政策:
国际环境: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国力强大才是根本原因!
出发点
拥抱世界
勇毅前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