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2025九上·邵阳期末)共创全国文明城市,共享美丽幸福邵阳。请完成下面小题。
1.新宁崀山风景秀美,空气清新。如图是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的饼状图,由图可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2024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我市积极参与“世界水日”活动。下列节约用水措施合理的是
A.用淘米水洗碗或浇花 B.洗手后不随手关水龙头
C.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D.农业和园林浇灌为大水漫灌
3.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提倡开私家车出行 B.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
C.生活垃圾随意丢弃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答案】1.B
2.A
3.D
【知识点】绿色化学;空气的组成;保护水资源
【解析】(1)根据图可知,氮气占78%,是最多的,分析判断。
(2)根据节约水资源的措施分析。
(3)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分析。
1.A. 由图可知,氧气占21%,不是最多的,故不符合题意;
B. 由图可知,氮气占78%,是最多的,故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在图上没有被标出,说明二氧化碳被归为其他成分,所以二氧化碳占比小于1%,不是最多的,故不符合题意;
D. 稀有气体在图上没有被标出,说明稀有气体也被归为其他成分,所以稀有气体占比小于1%,不是最多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A. 用淘米水浇花或洗碗,是一水多用的例子,能够节约水资源,故正确,符合题意;
B. 洗手后应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用水,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 工业废水中含有各种污染物,如果灌溉农田,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应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确保水质安全,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大水漫灌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等问题,改为喷灌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节约水资源,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A. 提倡开私家车出行,会对空气产生更多的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B. 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会产生更多的污染,也要砍伐更多的树木,故不符合题意;
C. 生活垃圾随意丢弃,会破坏生活环境,造成污染,与题目理念不符合;故不符合题意;
D.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以节约金属资源,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25九上·邵阳期末)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液体的操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实验用品的使用错误的是
A.试管与水平面的夹角 B.试管夹夹持试管的位置
C.试管内液体的体积 D.试管加热的位置
【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 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呈45°角,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方,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酒精灯外焰进行加热,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5.(2025九上·邵阳期末)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干冰——人工降雨 B.氧气——支持燃烧
C.铁——作菜刀 D.铜——作导线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 氧气具有助燃性,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
C. 铁可作菜刀,是因为铁的硬度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 铜可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腐蚀性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6.(2025九上·邵阳期末)生活中常用的加“碘”食盐能预防甲状腺肿大,这里的“碘”是指
A.元素 B.单质 C.原子 D.分子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加碘盐”中的“碘”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宏观上,元素组成物质分析。
7.(2025九上·邵阳期末)下列文具的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A.橡皮 B.塑料水彩笔 C.胶带 D.不锈钢直尺
【答案】D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解析】【解答】A. 橡皮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属于合金,故不符合题意;
B. 塑料水彩笔的主要成分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属于合金,故不符合题意;
C. 胶带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属于合金,故不符合题意;
D. 不锈钢直尺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铬、镍,属于合金,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纯金属、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合金是指由一种金属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8.(2025九上·邵阳期末)我国科学家在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主持测定的铟,铱,锑,铕,铈,铒,锗,镝,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被确认为国际标准,这位科学家是
A.袁隆平 B.屠呦呦 C.张青莲 D.侯德榜
【答案】C
【知识点】纯碱的制取;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 袁隆平对杂交水稻有重大贡献,故不符合题意;
B. 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故不符合题意;
C. 张青莲对相对原子质量有重大贡献,故符合题意;
D. 侯德榜发现了联合制碱法,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科学家的贡献分析。
9.(2025九上·邵阳期末)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光伏产业,合金制造等领域。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的元素符号为 B.硅元素位于第二周期
C.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4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信息可知,左上方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符号书写时一大二小,硅的元素符号为Si ,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周期数,故硅元素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硅元素名称带 “石” 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以及是否是金属元素,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符号,符号的书写是一大而小,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周期数, 在原子中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来解答。
(2025九上·邵阳期末)“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独有的思维方式。请完成下面小题。
10.邵阳大曲是受本地市民欢迎的白酒品牌之一、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B.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乙醇中碳元素与氧元素质量之比为
D.1个乙醇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1.美丽资江,鸟语花香。闻到花香是因为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D.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12.下列关于化学用语中“2”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2个氧原子
B.——镁元素化合价为价
C.——2个氢离子
D.——一氧化碳中氧原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答案】10.C
11.B
12.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1)A、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
B、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中比值大的,其此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
C、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D、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的个数。
(2)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分析。
(3)A、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C、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D、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10.A. 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1)=46,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24:6:16=12:3:8,所以碳元素质量比最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乙醇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24:16=3:2,故错误,符合题意;
D. 由乙醇的化学式可知,1个乙醇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A. 闻到花朵散发出来的花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A错误;
B. 到花朵散发出来的花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
C. 闻到花朵散发出来的花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C错误;
D. 闻到花朵散发出来的花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2.A. 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则2O表示两个氧原子,故正确;
B. 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Mg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故错误;
C. 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H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故错误;
D. 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表示在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错误;
故答案为:A。
13.(2025九上·邵阳期末)下列试剂或方法中,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是
A.带火星的木条 B.澄清石灰水
C.闻气体气味 D.观察气体颜色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检验、鉴别
【解析】【解答】A. 氮气和二氧化碳都没有助燃性‘可燃性,都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区分二者,故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氮气不能,澄清石灰水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故符合题意;
C. 氮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味的气体,闻气体气味无法区分它们,故不符合题意;
D. 氮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气体,观察气体颜色都无法区分它们,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
14.(2025九上·邵阳期末)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一会儿后,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玻璃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的高层住宅中逃离,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A.乘坐电梯逃生
B.拿湿毛巾捂住口鼻
C.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跑离着火区域
D.及时拨打119
【答案】A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发生火灾的同时易发生停电,电梯可能中途停止,且电梯井内易形成烟肉效应,因此不能乘坐电梯逃生,故错误,符合题意;
B. 拿湿毛巾捂住鼻子既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也可以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房间下方的二氧化碳、烟尘和一氧化碳较少,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跑离着火区域有利于防止因为吸入有毒气体和烟尘而窒息,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高层住宅发生火灾时,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是正确的逃生方法之一,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在大火中逃生时应该尽量低点,而不能站立姿势跑出,一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行,是高层楼房着火,也不能乘坐电梯逃生,进行分析。
15.(2025九上·邵阳期末)我国某科研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在这种催化剂作用下,二氧化碳可以转化为汽油,主要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可燃性
B.如果是一种单质,则为氢气
C.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D.这项研究成果可节约化石燃料,减缓温室效应
【答案】A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不具有可燃性,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一氧化碳和X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CH2)n,选项给出条件为是一种单质,可知X一定含有氢元素,与氢元素有关的单质即为氢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催化剂的概念是在在化学变化中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度,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汽油,可节约化石燃料,减缓温室效应,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来解答;
B、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来解答;
C、根据催化剂的概念是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度,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来解答;
D、根据在催化剂作用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汽油来改善环境来解答。
16.(2025九上·邵阳期末)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和试剂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将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回答下列问题:
(1)天平最终 (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
(2)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答案】(1)能
(2);置换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铁粉与硫酸铜在密闭装置中反应,反应前后装置中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因此天平最终还是保持平衡。
(2)实验中的反应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该反应符合置换反应“单换单”的特点,所以是置换反应。
【分析】(1)根据铁粉与硫酸铜在密闭装置中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前后装置中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进行分析。
(2)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分析。
(1)由图可知,铁粉与硫酸铜在密闭装置中反应,反应前后装置中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因此天平最终还是保持平衡,故填:能;
(2)实验中的反应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该反应符合置换反应“单换单”的特点,所以是置换反应,故填:置换。
17.(2025九上·邵阳期末)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40℃,红磷的着火点260℃。回答下列问题。
(1)Y型管中白磷燃烧而红磷未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2)实验中使用气球的目的是 。
(3)由此我们得到的启发,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
【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防止生成的逸散至空气中,污染空气
(3)隔绝空气或氧气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Y型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故白磷燃烧;而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红磷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2)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实验中使用气球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污染空气。
(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隔绝植物油与氧气的接触来达到灭火的目的。
【分析】(1)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来解答;
(2)根据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来解答;
(3)根据灭火原理是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或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来解答。
(1)Y型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而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未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实验中使用气球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逸散至空气中,污染空气;
(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18.(2025九上·邵阳期末)白砂糖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调味品,工业上用甘蔗制备白砂糖的流程如下,结合图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甘蔗在粉碎过程中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压榨机“压榨”与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中的 (填操作名称)有相似之处。
(3)脱色池中可加入的固体脱色剂是 。
【答案】(1)物理
(2)过滤
(3)活性炭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甘蔗在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压榨机“压榨”与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中的过滤有相似之处,均可实现固液分离。
(3)脱色池中可加入的固体脱色剂是活性炭,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
【分析】(1)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分析。
(3)根据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分析。
(1)甘蔗在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压榨机“压榨”与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中的过滤有相似之处,均可实现固液分离;
(3)脱色池中可加入的固体脱色剂是活性炭,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
19.(2025九上·邵阳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被誉为21世纪“黑色材料”的石墨烯(如图),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一层或几层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石墨片,其化学性质类似于石墨。石墨烯是人类已知强度最高的物质,它比钻石还坚硬。且这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的材料——厚度仅为。纺织领域是石,墨烯应用的新兴领域,石墨烯面料具有导电性,有防静电功能,保持肌肤持久干爽,透气舒适。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功能化的石墨烯以及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在智能生活,电子材料,生物医学,环保监测等方面展现了巨大的应用前景。
依据材料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石墨烯由 直接构成。
(2)石墨烯具有的一条物理性质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金刚石硬度比石墨烯大
b.石,墨烯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c.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相差很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1)碳原子
(2)具有导电性
(3)c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石墨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2)由题干信息可知,石墨烯的物理性质:具有导电性。
(3)a、由题干信息可知,石墨烯是人类已知强度最高的物质,它比钻石还坚硬,则石墨烯硬度比金刚石大,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题干信息可知,石墨烯化学性质类似于石墨,则石墨烯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相差很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根据石墨烯为碳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进行分析。
(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石墨烯具有导电性。
(3)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石墨烯是人类已知强度最高的物质,它比钻石还坚硬分析。
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石墨烯化学性质类似于石墨,则石墨烯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
c、根据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相差很大,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分析。
(1)石墨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2)由题干信息可知,石墨烯的物理性质:具有导电性;
(3)a、由题干信息可知,石墨烯是人类已知强度最高的物质,它比钻石还坚硬,则石墨烯硬度比金刚石大,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题干信息可知,石墨烯化学性质类似于石墨,则石墨烯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相差很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20.(2025九上·邵阳期末)燃料的充分燃烧既能节约能源,又能保护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
(1)1kg天然气和1kg煤分别充分燃烧,产生的和的质量如图所示,则 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2)某化合物8.7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和,若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煤;天然气
(2)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1kg天然气和1kg煤分别充分燃烧,所产生的的质量基本相同,而煤燃烧产生的质量远远大于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质量,则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天然气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2)某化合物8.7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不变,则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即,
该化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即,
则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根据化合物中原子的个数比等于元素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商之比,则该化合物中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则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图可知,1kg天然气和1kg煤分别充分燃烧,所产生的的质量基本相同,而煤燃烧产生的质量远远大于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质量,分析判断。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不变,进行计算。
根据化合物中原子的个数比等于元素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商之比,进行计算分析。
(1)由图可知,1kg天然气和1kg煤分别充分燃烧,所产生的的质量基本相同,而煤燃烧产生的质量远远大于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质量,则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天然气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2)某化合物8.7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不变,则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即,该化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即,则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根据化合物中原子的个数比等于元素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商之比,则该化合物中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则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21.(2025九上·邵阳期末)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在实验室里,常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答案】(1)铁架台
(2)E;
(3)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铁架台。
(2)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可选E。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在实验室里,常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
【分析】(2)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进行分析。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3)根据实验室里,常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选择发生装置。
(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铁架台;
(2)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可选E;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在实验室里,常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
22.(2025九上·邵阳期末)我国高铁创造的中国速度令世界瞩目,学习小组对高铁建设中的铁制品生锈展开了项目式探究。
【任务一】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实验1:
(1)小组同学设计如上图的实验1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当观察到只有 (填字母序号)试管中的铁钉出现了明显生锈现象,可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需要氧气和水同时存在。
【任务二】探究铁生锈速率的影响因素
【查阅资料】炭粉可加快铁的生锈,炭粉不与食盐和醋酸反应
实验2:
小组同学设计如上图的实验2进行分组实验,利用氧气传感器监测该过程中氧气浓度的变化判断铁生锈的情况。实验记录如下表:
序号 其他试剂 初始时氧气浓度/% 时氧气浓度/%
水/ 食盐质量/ 醋酸/滴
① 0 0 0 20.8 20.8
② 1.0 0 0 20.8 15.2
③ 1.0 0 5 20.8 12.7
④ 1.0 1.0 0 20.8 8.0
(2)①中时氧气浓度没有变化的原因是 。
(3)对比②④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小组同学猜想铁生锈的快慢还可能与氧气的浓度有关,为判断该猜想是否正确,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简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
【任务三】探究铁生锈能量的变化
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图的实验3在室温下进行实验,利用温度传感器监测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检查气密性后,将铁粉,炭粉和食盐加入集气瓶中,时刻加入水。
(5)时刻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
【拓展交流】
(6)根据铁生锈的原理分析,铁粉在生活中的相关用途有 (任写一点)
【答案】A;铁粉未与水接触,没有生锈,氧气浓度不变;食盐能加快铁的生锈;将大小相同的2根洁净的铁钉分别放入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再加入适量且等量的水,最后充入浓度不同的氧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氧气浓度较高的试管中铁钉生锈更严重。由此可得出氧气浓度越高,铁生锈越快;集气瓶中温度升高,是因为时刻加入水后,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发生铁的生锈,且铁生锈是放热反应;集气瓶中温度下降并慢慢恢复至室温,是因为时刻后铁生锈接近停止,产生的热量小于体系散失的热量(合理即可);干燥剂
【知识点】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解析】【解答】(1)小组同学设计如上图的实验1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当观察到只有A管中的铁钉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出现了明显生锈现象,B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不生锈,C管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由此可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需要氧气和水同时存在,故填:A。
(2)铁生锈的条件是铁同时接触水和氧气,实验2的①中只有氧气,没有水,铁粉不会生锈,所以氧气的浓度没有发生改变。
(3)由表中数据可知,②中没有加食盐和稀醋酸,④中加了食盐,没有加稀醋酸,唯一的变量是是否加食盐,④中200s时氧气的浓度更低,说明铁消耗氧气的速率更快,由此可得出食盐可以加快铁生锈。
(4)若想证明铁锈蚀的快慢还可能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其实验方案为:将大小相同的2根洁净的铁钉分别放入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再加入适量且等量的水,最后充入浓度不同的氧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氧气浓度较高的试管中铁钉生锈更严重。由此可得出氧气浓度越高,铁生锈越快。
(5)由图可知,集气瓶中温度先升高,后降低,集气瓶中温度升高,是因为时刻加入水后,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发生铁的生锈,且铁生锈是放热反应;集气瓶中温度下降并慢慢恢复至室温,是因为时刻后铁生锈接近停止,产生的热量小于体系散失的热量。
(6)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且铁生锈是放热反应;利用铁粉生锈的原理,可用作干燥剂、除氧剂、暖宝宝或发热贴。
【分析】(1)根据小组同学设计如上图的实验1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当观察到只有A管中的铁钉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出现了明显生锈现象,B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不生锈,C管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分析判断。
(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是铁同时接触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②中没有加食盐和稀醋酸,④中加了食盐,没有加稀醋酸,唯一的变量是是否加食盐,④中200s时氧气的浓度更低,说明铁消耗氧气的速率更快,分析判断。
(4)根据控制变量法,变量是一种,若想证明铁锈蚀的快慢还可能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分析实验方案。
(5)根据图可知,集气瓶中温度先升高,后降低,集气瓶中温度升高,是因为时刻加入水后,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发生铁的生锈,且铁生锈是放热反应;集气瓶中温度下降并慢慢恢复至室温,是因为时刻后铁生锈接近停止,分析判断。
(6)根据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且铁生锈是放热反应,分析判断。
23.(2025九上·邵阳期末)自“十四五”开始,全国各省也陆续发布了氢能源发展规划,注重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气。若通过电解水制取氢气,则电解水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设电解水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答:电解水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参加反应水的质量,未知量是生成氢气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1 / 1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2025九上·邵阳期末)共创全国文明城市,共享美丽幸福邵阳。请完成下面小题。
1.新宁崀山风景秀美,空气清新。如图是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的饼状图,由图可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2024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我市积极参与“世界水日”活动。下列节约用水措施合理的是
A.用淘米水洗碗或浇花 B.洗手后不随手关水龙头
C.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D.农业和园林浇灌为大水漫灌
3.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提倡开私家车出行 B.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
C.生活垃圾随意丢弃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4.(2025九上·邵阳期末)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液体的操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实验用品的使用错误的是
A.试管与水平面的夹角 B.试管夹夹持试管的位置
C.试管内液体的体积 D.试管加热的位置
5.(2025九上·邵阳期末)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干冰——人工降雨 B.氧气——支持燃烧
C.铁——作菜刀 D.铜——作导线
6.(2025九上·邵阳期末)生活中常用的加“碘”食盐能预防甲状腺肿大,这里的“碘”是指
A.元素 B.单质 C.原子 D.分子
7.(2025九上·邵阳期末)下列文具的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A.橡皮 B.塑料水彩笔 C.胶带 D.不锈钢直尺
8.(2025九上·邵阳期末)我国科学家在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主持测定的铟,铱,锑,铕,铈,铒,锗,镝,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被确认为国际标准,这位科学家是
A.袁隆平 B.屠呦呦 C.张青莲 D.侯德榜
9.(2025九上·邵阳期末)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光伏产业,合金制造等领域。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的元素符号为 B.硅元素位于第二周期
C.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4
(2025九上·邵阳期末)“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独有的思维方式。请完成下面小题。
10.邵阳大曲是受本地市民欢迎的白酒品牌之一、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B.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乙醇中碳元素与氧元素质量之比为
D.1个乙醇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1.美丽资江,鸟语花香。闻到花香是因为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D.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12.下列关于化学用语中“2”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2个氧原子
B.——镁元素化合价为价
C.——2个氢离子
D.——一氧化碳中氧原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13.(2025九上·邵阳期末)下列试剂或方法中,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是
A.带火星的木条 B.澄清石灰水
C.闻气体气味 D.观察气体颜色
14.(2025九上·邵阳期末)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一会儿后,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玻璃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的高层住宅中逃离,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A.乘坐电梯逃生
B.拿湿毛巾捂住口鼻
C.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跑离着火区域
D.及时拨打119
15.(2025九上·邵阳期末)我国某科研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在这种催化剂作用下,二氧化碳可以转化为汽油,主要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可燃性
B.如果是一种单质,则为氢气
C.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D.这项研究成果可节约化石燃料,减缓温室效应
16.(2025九上·邵阳期末)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和试剂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将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回答下列问题:
(1)天平最终 (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
(2)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17.(2025九上·邵阳期末)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40℃,红磷的着火点260℃。回答下列问题。
(1)Y型管中白磷燃烧而红磷未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2)实验中使用气球的目的是 。
(3)由此我们得到的启发,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
18.(2025九上·邵阳期末)白砂糖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调味品,工业上用甘蔗制备白砂糖的流程如下,结合图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甘蔗在粉碎过程中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压榨机“压榨”与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中的 (填操作名称)有相似之处。
(3)脱色池中可加入的固体脱色剂是 。
19.(2025九上·邵阳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被誉为21世纪“黑色材料”的石墨烯(如图),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一层或几层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石墨片,其化学性质类似于石墨。石墨烯是人类已知强度最高的物质,它比钻石还坚硬。且这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的材料——厚度仅为。纺织领域是石,墨烯应用的新兴领域,石墨烯面料具有导电性,有防静电功能,保持肌肤持久干爽,透气舒适。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功能化的石墨烯以及石墨烯的复合材料在智能生活,电子材料,生物医学,环保监测等方面展现了巨大的应用前景。
依据材料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石墨烯由 直接构成。
(2)石墨烯具有的一条物理性质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金刚石硬度比石墨烯大
b.石,墨烯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c.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相差很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0.(2025九上·邵阳期末)燃料的充分燃烧既能节约能源,又能保护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
(1)1kg天然气和1kg煤分别充分燃烧,产生的和的质量如图所示,则 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2)某化合物8.7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和,若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2025九上·邵阳期末)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在实验室里,常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22.(2025九上·邵阳期末)我国高铁创造的中国速度令世界瞩目,学习小组对高铁建设中的铁制品生锈展开了项目式探究。
【任务一】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实验1:
(1)小组同学设计如上图的实验1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当观察到只有 (填字母序号)试管中的铁钉出现了明显生锈现象,可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需要氧气和水同时存在。
【任务二】探究铁生锈速率的影响因素
【查阅资料】炭粉可加快铁的生锈,炭粉不与食盐和醋酸反应
实验2:
小组同学设计如上图的实验2进行分组实验,利用氧气传感器监测该过程中氧气浓度的变化判断铁生锈的情况。实验记录如下表:
序号 其他试剂 初始时氧气浓度/% 时氧气浓度/%
水/ 食盐质量/ 醋酸/滴
① 0 0 0 20.8 20.8
② 1.0 0 0 20.8 15.2
③ 1.0 0 5 20.8 12.7
④ 1.0 1.0 0 20.8 8.0
(2)①中时氧气浓度没有变化的原因是 。
(3)对比②④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小组同学猜想铁生锈的快慢还可能与氧气的浓度有关,为判断该猜想是否正确,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简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
【任务三】探究铁生锈能量的变化
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图的实验3在室温下进行实验,利用温度传感器监测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检查气密性后,将铁粉,炭粉和食盐加入集气瓶中,时刻加入水。
(5)时刻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
【拓展交流】
(6)根据铁生锈的原理分析,铁粉在生活中的相关用途有 (任写一点)
23.(2025九上·邵阳期末)自“十四五”开始,全国各省也陆续发布了氢能源发展规划,注重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气。若通过电解水制取氢气,则电解水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A
3.D
【知识点】绿色化学;空气的组成;保护水资源
【解析】(1)根据图可知,氮气占78%,是最多的,分析判断。
(2)根据节约水资源的措施分析。
(3)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分析。
1.A. 由图可知,氧气占21%,不是最多的,故不符合题意;
B. 由图可知,氮气占78%,是最多的,故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在图上没有被标出,说明二氧化碳被归为其他成分,所以二氧化碳占比小于1%,不是最多的,故不符合题意;
D. 稀有气体在图上没有被标出,说明稀有气体也被归为其他成分,所以稀有气体占比小于1%,不是最多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A. 用淘米水浇花或洗碗,是一水多用的例子,能够节约水资源,故正确,符合题意;
B. 洗手后应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用水,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 工业废水中含有各种污染物,如果灌溉农田,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应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确保水质安全,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大水漫灌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等问题,改为喷灌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节约水资源,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A. 提倡开私家车出行,会对空气产生更多的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B. 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会产生更多的污染,也要砍伐更多的树木,故不符合题意;
C. 生活垃圾随意丢弃,会破坏生活环境,造成污染,与题目理念不符合;故不符合题意;
D.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以节约金属资源,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D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A. 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呈45°角,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方,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酒精灯外焰进行加热,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 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 氧气具有助燃性,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
C. 铁可作菜刀,是因为铁的硬度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 铜可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腐蚀性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6.【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加碘盐”中的“碘”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宏观上,元素组成物质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解析】【解答】A. 橡皮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属于合金,故不符合题意;
B. 塑料水彩笔的主要成分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属于合金,故不符合题意;
C. 胶带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属于合金,故不符合题意;
D. 不锈钢直尺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铬、镍,属于合金,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纯金属、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合金是指由一种金属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8.【答案】C
【知识点】纯碱的制取;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
【解析】【解答】A. 袁隆平对杂交水稻有重大贡献,故不符合题意;
B. 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故不符合题意;
C. 张青莲对相对原子质量有重大贡献,故符合题意;
D. 侯德榜发现了联合制碱法,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科学家的贡献分析。
9.【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信息可知,左上方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符号书写时一大二小,硅的元素符号为Si ,书写错误,不符合题意;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周期数,故硅元素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硅元素名称带 “石” 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以及是否是金属元素,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符号,符号的书写是一大而小,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元素的周期数, 在原子中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来解答。
【答案】10.C
11.B
12.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1)A、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
B、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中比值大的,其此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
C、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D、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该原子的个数。
(2)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分析。
(3)A、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B、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C、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D、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10.A. 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1)=46,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24:6:16=12:3:8,所以碳元素质量比最大,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乙醇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24:16=3:2,故错误,符合题意;
D. 由乙醇的化学式可知,1个乙醇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A. 闻到花朵散发出来的花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A错误;
B. 到花朵散发出来的花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B正确;
C. 闻到花朵散发出来的花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C错误;
D. 闻到花朵散发出来的花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2.A. 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则2O表示两个氧原子,故正确;
B. 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Mg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故错误;
C. 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H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故错误;
D. 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表示在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错误;
故答案为:A。
13.【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检验、鉴别
【解析】【解答】A. 氮气和二氧化碳都没有助燃性‘可燃性,都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区分二者,故不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氮气不能,澄清石灰水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故符合题意;
C. 氮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味的气体,闻气体气味无法区分它们,故不符合题意;
D. 氮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气体,观察气体颜色都无法区分它们,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
14.【答案】A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发生火灾的同时易发生停电,电梯可能中途停止,且电梯井内易形成烟肉效应,因此不能乘坐电梯逃生,故错误,符合题意;
B. 拿湿毛巾捂住鼻子既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也可以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房间下方的二氧化碳、烟尘和一氧化碳较少,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跑离着火区域有利于防止因为吸入有毒气体和烟尘而窒息,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高层住宅发生火灾时,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是正确的逃生方法之一,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在大火中逃生时应该尽量低点,而不能站立姿势跑出,一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行,是高层楼房着火,也不能乘坐电梯逃生,进行分析。
15.【答案】A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不具有可燃性,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一氧化碳和X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CH2)n,选项给出条件为是一种单质,可知X一定含有氢元素,与氢元素有关的单质即为氢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催化剂的概念是在在化学变化中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度,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反应模型图分析可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汽油,可节约化石燃料,减缓温室效应,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来解答;
B、根据化学变化中元素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来解答;
C、根据催化剂的概念是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度,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来解答;
D、根据在催化剂作用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汽油来改善环境来解答。
16.【答案】(1)能
(2);置换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铁粉与硫酸铜在密闭装置中反应,反应前后装置中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因此天平最终还是保持平衡。
(2)实验中的反应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该反应符合置换反应“单换单”的特点,所以是置换反应。
【分析】(1)根据铁粉与硫酸铜在密闭装置中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前后装置中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进行分析。
(2)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分析。
(1)由图可知,铁粉与硫酸铜在密闭装置中反应,反应前后装置中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因此天平最终还是保持平衡,故填:能;
(2)实验中的反应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该反应符合置换反应“单换单”的特点,所以是置换反应,故填:置换。
17.【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防止生成的逸散至空气中,污染空气
(3)隔绝空气或氧气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Y型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故白磷燃烧;而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红磷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2)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实验中使用气球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污染空气。
(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隔绝植物油与氧气的接触来达到灭火的目的。
【分析】(1)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来解答;
(2)根据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来解答;
(3)根据灭火原理是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或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来解答。
(1)Y型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而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未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实验中使用气球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逸散至空气中,污染空气;
(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18.【答案】(1)物理
(2)过滤
(3)活性炭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甘蔗在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压榨机“压榨”与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中的过滤有相似之处,均可实现固液分离。
(3)脱色池中可加入的固体脱色剂是活性炭,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
【分析】(1)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分析。
(3)根据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分析。
(1)甘蔗在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压榨机“压榨”与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中的过滤有相似之处,均可实现固液分离;
(3)脱色池中可加入的固体脱色剂是活性炭,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
19.【答案】(1)碳原子
(2)具有导电性
(3)c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石墨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2)由题干信息可知,石墨烯的物理性质:具有导电性。
(3)a、由题干信息可知,石墨烯是人类已知强度最高的物质,它比钻石还坚硬,则石墨烯硬度比金刚石大,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题干信息可知,石墨烯化学性质类似于石墨,则石墨烯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相差很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根据石墨烯为碳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进行分析。
(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石墨烯具有导电性。
(3)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石墨烯是人类已知强度最高的物质,它比钻石还坚硬分析。
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石墨烯化学性质类似于石墨,则石墨烯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
c、根据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相差很大,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分析。
(1)石墨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2)由题干信息可知,石墨烯的物理性质:具有导电性;
(3)a、由题干信息可知,石墨烯是人类已知强度最高的物质,它比钻石还坚硬,则石墨烯硬度比金刚石大,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题干信息可知,石墨烯化学性质类似于石墨,则石墨烯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相差很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20.【答案】(1)煤;天然气
(2)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1kg天然气和1kg煤分别充分燃烧,所产生的的质量基本相同,而煤燃烧产生的质量远远大于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质量,则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天然气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2)某化合物8.7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不变,则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即,
该化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即,
则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根据化合物中原子的个数比等于元素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商之比,则该化合物中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则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图可知,1kg天然气和1kg煤分别充分燃烧,所产生的的质量基本相同,而煤燃烧产生的质量远远大于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质量,分析判断。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不变,进行计算。
根据化合物中原子的个数比等于元素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商之比,进行计算分析。
(1)由图可知,1kg天然气和1kg煤分别充分燃烧,所产生的的质量基本相同,而煤燃烧产生的质量远远大于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质量,则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天然气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2)某化合物8.7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质量不变,则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即,该化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即,则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根据化合物中原子的个数比等于元素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商之比,则该化合物中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则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21.【答案】(1)铁架台
(2)E;
(3)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铁架台。
(2)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可选E。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在实验室里,常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
【分析】(2)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进行分析。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3)根据实验室里,常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选择发生装置。
(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铁架台;
(2)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可选E;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在实验室里,常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
22.【答案】A;铁粉未与水接触,没有生锈,氧气浓度不变;食盐能加快铁的生锈;将大小相同的2根洁净的铁钉分别放入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再加入适量且等量的水,最后充入浓度不同的氧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氧气浓度较高的试管中铁钉生锈更严重。由此可得出氧气浓度越高,铁生锈越快;集气瓶中温度升高,是因为时刻加入水后,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发生铁的生锈,且铁生锈是放热反应;集气瓶中温度下降并慢慢恢复至室温,是因为时刻后铁生锈接近停止,产生的热量小于体系散失的热量(合理即可);干燥剂
【知识点】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解析】【解答】(1)小组同学设计如上图的实验1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当观察到只有A管中的铁钉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出现了明显生锈现象,B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不生锈,C管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由此可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需要氧气和水同时存在,故填:A。
(2)铁生锈的条件是铁同时接触水和氧气,实验2的①中只有氧气,没有水,铁粉不会生锈,所以氧气的浓度没有发生改变。
(3)由表中数据可知,②中没有加食盐和稀醋酸,④中加了食盐,没有加稀醋酸,唯一的变量是是否加食盐,④中200s时氧气的浓度更低,说明铁消耗氧气的速率更快,由此可得出食盐可以加快铁生锈。
(4)若想证明铁锈蚀的快慢还可能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其实验方案为:将大小相同的2根洁净的铁钉分别放入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再加入适量且等量的水,最后充入浓度不同的氧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氧气浓度较高的试管中铁钉生锈更严重。由此可得出氧气浓度越高,铁生锈越快。
(5)由图可知,集气瓶中温度先升高,后降低,集气瓶中温度升高,是因为时刻加入水后,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发生铁的生锈,且铁生锈是放热反应;集气瓶中温度下降并慢慢恢复至室温,是因为时刻后铁生锈接近停止,产生的热量小于体系散失的热量。
(6)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且铁生锈是放热反应;利用铁粉生锈的原理,可用作干燥剂、除氧剂、暖宝宝或发热贴。
【分析】(1)根据小组同学设计如上图的实验1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当观察到只有A管中的铁钉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出现了明显生锈现象,B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不生锈,C管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分析判断。
(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是铁同时接触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②中没有加食盐和稀醋酸,④中加了食盐,没有加稀醋酸,唯一的变量是是否加食盐,④中200s时氧气的浓度更低,说明铁消耗氧气的速率更快,分析判断。
(4)根据控制变量法,变量是一种,若想证明铁锈蚀的快慢还可能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分析实验方案。
(5)根据图可知,集气瓶中温度先升高,后降低,集气瓶中温度升高,是因为时刻加入水后,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发生铁的生锈,且铁生锈是放热反应;集气瓶中温度下降并慢慢恢复至室温,是因为时刻后铁生锈接近停止,分析判断。
(6)根据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且铁生锈是放热反应,分析判断。
23.【答案】解:设电解水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答:电解水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参加反应水的质量,未知量是生成氢气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