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汽化和液化第2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6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汽化和液化第2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6页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三章 物态变化
液化
第3节 第2课时
4
能运用液化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
知道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3
知道液化是一个放热的过程。
1
知道什么是液化。
1.汽化是物质由 态变为 态的过程,汽化有 和 两种形式,汽化是一个 热的过程。
2.液化是物质由 态变为 态的过程。


沸腾
蒸发



你见过早晨窗玻璃上因出现一层水雾而变得模糊的现象吗?(里边还是外边?)
活动1 观察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并思考问题。
观察内容:将一块玻璃板放在水壶壶嘴的上方。
一、液化
小心不要被烫伤!
我们发现水蒸气遇到玻璃板后,有水珠在玻璃板上生成,这就是物质由 态变成 态,是一个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过程;水蒸气在壶口 (选填“有”或“没有”)立刻液化出现白雾,是因为壶口温度 (选填“较高”或“较低”),水蒸气液化得很少。而玻璃板的温度相对 (选填“较高”或“较低”),所以液化现象更明显。
一、液化

活动1 观察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并思考问题。

液化
没有
较高
较低
一、液化


思考:根据上面的现象分析,使气体液化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 降低温度
一、液化
阅读教材第74页,完成以下内容。
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主要有 和 。
2.家庭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利用 的方法使可燃气体液化后储存在钢瓶内的。
3.清晨树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滴。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压缩体积
液化
一、液化——学以致用
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
C.秋天,晨雾朦胧 D.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
C
解析 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湿衣服变干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一、液化——学以致用
2.(2024·惠州惠城区模拟)气体打火机中的液态燃料丁烷,是通过_______
______(选填“压缩体积”或“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丁烷气体   成液体的;冬天坐车时,我们常发现在车窗的  (选填“外”或“内”)壁出现水雾。
压缩
体积
液化

解析 丁烷在常温下使用,即采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使丁烷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
冬天坐车时,看到车子的玻璃窗出现小水珠,是车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液化形成的。
二、液化放热
1.气体液化时要 热。
2.100 ℃的水蒸气比100 ℃的开水烫伤要 (选填“更严重”或“更轻微”),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更严重
放出
二、液化放热
3.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推理一下,括号内应填写什么内容?




二、液化放热
活动2 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
1.实验器材:
铁架台(铁夹、铁圈)
石棉网
烧瓶(开水)
酒精灯
金属盘
火柴
二、液化放热
活动2 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
2.活动步骤:
(1)组装实验装置时,先根据酒精灯外焰固定铁圈,放上石棉网;再将烧瓶用铁夹固定;
(2)往烧瓶中注入适量的热水,点燃酒精灯给烧瓶加热(切勿碰翻烧瓶,小心烫伤)。
(3)往瓶口的上方,倾斜着放置一金属盘。
二、液化放热
活动2 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
3.观察现象并分析自然界形成降雨的原理:
(1)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部出现小水滴,握金属盘的手感觉金属盘的温度 (选填“上升”或“下降”),这是因为此过程要 热。
(2)加热时烧瓶里的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
(3)大自然雨的形成与实验展示的水的变化类似:水蒸气与热空气一起上升,在高空遇 (选填“冷”或“热”)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滴,随着小水滴量的增加,最终形成降雨。
上升

汽化
液化

液化
二、液化放热
思考:炎热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冰块,在冰块四周出现了“白气”,“白气”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块温度非常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块液化而成的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二、液化放热——学以致用
1.(2024·重庆沙坪坝区期中)回南天,又名返潮。回南天出现时,到处湿漉漉的,可能导致墙壁挂上很多小水珠,清理起来很不容易。关于小水珠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液化现象,会放出热量 B.属于熔化现象,会放出热量
C.属于液化现象,会吸收热量 D.属于熔化现象,会吸收热量
A
解析 墙壁上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此过程放热,故A正确,B、C、D错误。
二、液化放热——学以致用
2.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京时间2024年4月28日,神舟十七号、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轨举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使用的是冷藏液氢、液氧低温燃料,液氢、液氧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液化的。在塔架上未起飞前,这些燃料在与外界空气接触时,火箭侧壁会冒出“白雾”,
“白雾”是由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
产生的。
降低温度并压缩体积
液化
解析 运载火箭发射所用的燃料是液氢液氧,它们是通过降低温度并压缩体积的方式来实现液化的;
“白雾”是液态小水珠,是由水蒸气遇冷放热而液化产生的。
1.(2024·贵州模拟)严冬,人们口中不断呼出“白气”,它是水蒸气经历下列哪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
A.汽化 B.熔化
C.液化 D.凝固
C
2.(2023·西安期末)为了便于运输液化气,应使液化气液化,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A.降低温度 B.提高温度
C.压缩体积 D.增大体积
C
解析 液化气是在常温下运输和使用的,所以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液化的,C正确。
3.(2024·天长模拟)作者老舍在散文《济南的冬天》中写道:“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其中“热气”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   。
液化
解析 “热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4.(2024·珠海香洲区模拟)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喷雾剂的主要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装瓶是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这一过程需要   热量。寒冷的冬天,房间窗子  (选填“内”或“外”)侧会起一层“白雾”。
压缩体积
放出

解析 采取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氯乙烷在常温下液化,这一过程要放出热量;
寒冷的冬天,房子内温度较高,屋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房间窗子,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房间窗子的内侧。
5.(2024·厦门模拟)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现在就请你放下手中的笔,双手靠近嘴巴,用嘴向手掌上“哈气”,手掌会感到暖和;将手掌移开一些,再用劲向手上快速“吹气”,手掌不但不会暖和,反会觉得冷。都是从嘴里出来的“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请用学过的知识分别解释这两种现象。
答案 当用嘴向手掌哈气,口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手掌马上放热液化成小水珠,热量被手掌吸收,所以手掌会感到暖和;当用劲向手掌吹气,加快手掌表面附近空气流速,从而加快手掌水分蒸发,蒸发要吸热,所以手掌会感觉更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