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2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2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2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2页PPT)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第3节第二课时
01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02
作图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 次数 物距与焦距 的关系 像的性质 虚实 大小 正倒
1 u > 2f 实像 缩小 倒立
2 u = 2f 实像 等大 倒立
3 2f >u >f 实像 放大 倒立
4 u =f 不成像 5 u 凸透镜成像规律
F
2F
F
2F
2f
2f
f
f
一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照相机
(1)照相机原理:物距 时,成 、 的 像,像距 fu>2f
倒立
缩小

(2)照相机的调节
①调节依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 像 像 。
②调节方法:像偏小,物体靠近相机,暗箱拉长;像偏大,物体 相机,暗箱 。


变大
远离
缩短
F
2F
F
2F
2f
2f
f
f
2.投影仪
(1)投影仪原理:物距 时,成 、 的 像,像距 v >2f。
f倒立
放大

(2)投影仪的调节
①调节依据: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②调节方法:像偏小,投影片靠近镜头,投影仪远离屏幕;像偏大,投影片 镜头,投影仪 屏幕。
远离
靠近
f
2f
F
2F
F
2F
3.放大镜
(1)放大镜成像原理:当物距 时,凸透镜成 、 的 像,虚像与物体在 侧。
u正立
放大


(2)放大镜的调节
①调节依据:凸透镜成虚像时,物 像 像 。
②调节方法:像偏小,物体稍微远离放大镜,适当调节眼睛位置;像偏大,物体稍微 放大镜,适当调节眼睛位置。


变小
靠近
1.如图所示,甲是    的工作原理图,乙是    的工作原理图。(均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照相机
放大镜
由图甲可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图乙,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此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乙是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在银幕上看到的电影画面都是正立的,在放电影时应将电影片(  )
A.正立着放在大于2f 的位置上
B.倒立着放在大于2f 的位置上
C.正立着放在2f 和f 之间的位置上
D.倒立着放在2f 和f 之间的位置上
D
投影仪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满足大于 f 小于2f,为了让观众看到正立的实像,放电影时应将电影片倒立着放在2f 和 f 之间的位置上,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F
2F
F
2F
2f
2f
f
f
物距 u>2f 时,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v f1.物距大于2倍焦距,即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二 利用作图法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F
2F
F
2F
物距U : f<u<2f 时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 v>2f
2f
2f
f
f
2.物距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即 f2f。
当物距uf
2f
F
2F
F
2F
3.物距uf
F
2F
F
2F
当物距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2f
f
2f
2f
4.物距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2f
f
F
2F
F
2F
当物距u=f时,凸透镜不成像
物距 u=f 时,折射光线不能会聚,反向延长线也不能会聚。
2f
5.物距u=f 时,不成像。
1.请用作图法找出蜡烛火焰A点的像A' 。
A′
2.(2024·广州模拟)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某凸透镜后的光路图如图甲所示,凸透镜的光心在0刻度处。把物体MN放在该凸透镜前某位置,如图乙所示;请你把图乙中N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的光路补充完整(a平行于主光轴,b过0刻度处);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利用该原理成像的。
投影仪
根据图甲可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过焦点,所以焦距为2 cm;光线a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的折射后过另一侧的焦点;光线b经凸透镜的光心后传播方向不改变,据此作图:
由图知,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投影仪就是依据此原理制成的。
1.(多选)(2024·云南)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照相机是利用该成像原理制成的
D.投影仪是利用该成像原理制成的
BC
2.如图所示,现在有很多场所的安保工作中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 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传递给计算机进行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 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 m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 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 m
B
3.小明同学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 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9 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 cm B.8 cm C.6 cm D.4 cm
C
4.如图所示,小乐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  )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B
5.如图,放大镜能使我们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下列能用来说明其成像原理的图是(  )
C
此时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符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A、D错误,B、C正确。
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即u>2f,得出 f <0.5m.
所以选B。
因为物距u=15cm时,是缩小的实像,所以u>2f,
即 15 cm>2f f<7.5 cm  
又知物距u=9cm时,是放大的实像,
所以 f<9 cm<2f 9cm>f>4.5 cm
综合两个不等式得焦距f :4.5cm<f<7.5 cm 
所以选C。
用放大镜看指纹时,指纹必须在焦点以内,且指纹离焦点越近,虚像越大,所以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选项B正确。
放大镜能使我们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在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A.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从平面镜看到蜡烛,是光的反射原理,故B不符题意;
C.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符合题意;
D.蜡烛与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的是实像。故D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