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 和 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古人类遗址遍布全国各地。2.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是 ,距今约 。3.北京人遗址位于 龙骨山上,距今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 。4. 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古人类化石旧石器时代遗址元谋人会使用火考古发现170万年北京周口店70万-20万年【课前听写】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与中华文明的起源【课程标准】知道河姆渡、半坡等遗址,了解我国史前文化和社会发展。认识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学习目标1. 知道我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水稻、粟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重点掌握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知道我国原始农业的基本概况和区域特征,知道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部分地区出现早期国家。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3.了解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初步知道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呈现出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 (家国情怀)容易受伤经常迁徙食物不稳定种植农作物饲养动物建造房屋定居观看视频,思考原始人类生活面临哪些困难?该如何克服?1、阅读P9的介绍,归纳原始农业发展的过程?2、人们过上定居生活的表现?3、阅读P11,勾划出河姆渡生产、生活状况?4、仰韶文化的特点?代表性原始居民及生活状况?5、大汶口文化的特点。阅读P9-13,勾划出以下内容。(独立完成)农业的起源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距今约两万年,我国先民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距今约一万年,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 稻(去壳后称大米)粟(俗称小米)黍(去皮称黄米)雏形:形成: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磨制石器定居生活农业的出现带来了哪些变化?距今约一万年,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奠定了农耕文明的底色,人类从采集狩猎转向农耕生活;说明我国有着一万年的文化史。原始农业的兴起定居生活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制作陶器饲养家畜建造房屋思考:这些遗址的分布有何特点?时空观念东胡林遗址出土了碳化的粟和黍半坡遗址出土了粟的朽粒贾湖遗址出土了碳化稻粒河姆渡遗址发现大量的稻谷、谷壳、稻杆和稻叶堆积①数量多;②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③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北方以种植粟、黍为主。新石器时代:指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知识拓展】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指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时间:发现地点:居住房屋:生产工具:农 作 物:家 畜:手工制品:距今约7000多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水稻猪、狗和水牛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刻和使用天然漆骨耜(磨制石器)干栏式建筑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河姆渡人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骨耜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原始居民生活时间:发现地点:居住房屋:生产工具:农 作 物:家 畜:手 工 业:距今约6000多年陕西西安(黄河流域)粟和黍猪、狗彩陶、装饰品和乐器(陶埙)、纺轮等磨制石器半地穴式建筑半坡人的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遗址的菜籽和粟 的朽粒石锛 骨箭头 陶埙骨渔叉 陶纺轮陕北窑洞思考:为什么半坡人与河姆渡人房屋类型不同?这能够体现出我国先民怎样的智慧?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半坡人半地穴式建筑②先民智慧:适应自然、因地制宜①不同原因: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课堂检测】原始居民 河姆渡人 半坡人距今时间生活地点气候居住房屋农作物生产工具原始饲养原始 手工业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饲养猪、狗、水牛制陶、象牙雕刻、天然漆、玉器、乐器(骨哨)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黄河流域)气候寒冷、干燥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黍饲养猪、狗等家畜彩陶,简单纺织、乐器(陶勋)温暖湿润,雨水充沛使用骨耜石器、骨器等磨制工具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发现的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大房子,位于组成房屋的中心位置,可能是氏族首领居住或处理部落事务的场所。距今约6000年的早期墓地中,墓葬规模和随葬品看不出显著差别。①仰韶文化时期是原始氏族社会的大发展时期。②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阶级分化。1.仰韶文化的特点:2.大汶口文化的特点: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距今约5900-4400年。大汶口墓地中,10号墓随葬品最多,数量居各墓之首,达170件。此外有组墓葬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组7个墓,随葬品比较丰富,最多的一个墓有77个,最少的一个墓有19件。另一组4个墓,随葬品贫乏,总共只有17件。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白陶鬶①制陶技术有较大发展;②出现了贫富分化。请观察左图,并回顾不同遗址文化之间的相似性,说一说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何特征?多元:起源地多,分布较为广泛。一体:相互影响,共同缔造出中华文明。特征:多元一体距今约6000年,住半地穴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黍、饲养家畜,制作乐器、陶器,会纺织制衣。农作物种植饲养家畜磨制石器制作陶器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迁徙河姆渡文化的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住干栏式建筑,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饲养家畜,使用天然漆,会制作陶器、玉器、乐器、雕刻。北方粟作农业(黄河流域)南方稻作农业(长江流域)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大汶口文化距今约5900-4400年,制陶技术发展;出现贫富分化。农业起源定居生活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堂小结】【夯实基础】1.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了解中国原始农业发展状况,最可靠的史料应是( )A.神话传说 B.甲骨卜辞 C.遗迹遗存 D.史书记载2.该遗址因为地处东南沿海,地下水位较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存,如干栏式建筑。在遗址下层,还普遍发现有稻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积层。据此判断“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CC3.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陶寺文化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陶寺类型房址分台基、平地、半地穴式和窑洞四种,与陶寺人居住形式类似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 D.半坡人4.从北京人、山顶洞人择洞而居,到半坡人、河姆渡人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体现了人类不断发展与进步。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起决定性因素的是( )A.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B.种植技术的发展C.人类数量的增加 D.饲养水平的提高DA5.在我国境内,迄今已发现数千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和华南地区等几个大的区域,各地区的文化遗存各有特点。这可以用来说明( )A.中华文明起源的阶段性 B.中华文明起源的渐进性C.中华文明起源的连续性 D.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6.美国学者布雷伍德指出:“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材料说明( )A.农业和畜牧业分离使人类走向定居B.定居生活限制了人类的活动距离C.人类在采集和狩猎中学会储存食物D.农业兴起是定居生活的重要前提DD7、查阅资料,选择纸张、木棍、黏土等材料,仿制本课中你感兴趣的一件文物,配上文字说明,并向同学说说你在制作过程中重点关注它的什么特征,为什么会关注这些特征。【答案示例】我选择制作陶器。在制作过程中,我重点关注了陶器的形状和纹饰。陶器的形状直接影响其实用性,比如容器的容量和稳定性。而纹饰不仅美观,也是研究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线索。我选择了一个简单的圆形陶罐作为模型,因为它代表了原始社会中常见的陶器形状,同时在表面刻画了一些简单的几何图案,这些图案可能是原始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模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原始农业起源.mp4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