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芣 苢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2.赏析诗歌使用的动词妙处及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3.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素养目标导入新课齐读下面的诗句,看看它们共同描绘的是什么内容。⑴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⑶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它们共同描绘的是劳动情形。劳动是最美的,是因为辛勤的劳动绽放了嫣然的花朵,是因为辛勤的劳动结出了累累的硕果。劳动是最美的,更是因为那辛勤劳作中的痴痴执着,更是因为那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坚持,更是因为它所带来的催人奋进的希冀。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走进杨万里的《插秧歌》,和古人一起亲历劳作的情景。走近《诗经》《诗经》是我国__________________,共收录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歌____篇。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内容上包括:①社会政治诗,对生活愤懑忧伤,抒发感慨,对政治或赞美或讥讽、抨击;②爱情诗,歌颂美好的爱情;③史诗,记载民族的历史,歌颂祖先的功勋;④反映兵役、劳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不幸。《诗经》中的诗歌形式以______________,多数为_____________,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第一部诗歌总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305风、雅、颂四言为主隔句用韵重章叠句、反复咏唱《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风”又称“国风”,“国风”是当时各地流行的民谣,带有地方色彩。“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颂”是贵族在宗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个事物。解题“芣苢”(fú yǐ 又作芣苡):植物名,即车前子,种子和全草入药。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朗读注意:诗歌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茂盛的样子。“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取得,获得。拾取,摘取。从茎上成把地取下。提起衣襟兜东西。内容小结人们出发去采摘芣苢芣苢采摘的场景过程苯莒越采越多劳动的热情和欢欣采之有之掇捋袺撷(采采芣苢)吟咏诗韵,体会情感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弹歌》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芣 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方玉润《诗经原始》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元 吴师道主题归纳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芣苢——劳动的欢歌插秧歌宋 杨万里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城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有《诚斋集》传世。代表作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等。人物介绍朗诵感知环节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朗诵感知环节拔秧——抛秧-——接秧——插秧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1、看看杨万里《插秧歌》具体描写了那些场景?2、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为什么连用四个动词,请赏析。3颔联“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效果如何?“雨从头上湿到胛”写出了什么内容?4、颈联“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语”你认为这句话的主语是谁?为什么?“只不答”是不回答吗?怎么理解?5、尾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的主语是谁?鹅儿与雏鸭和插秧有什么关系吗?这句话能体现出农民怎样的内心世界?6、诗歌中描绘的这个家庭有怎样的特点?你喜欢这样的家庭吗?品读诗歌,先小组合作,后师生探讨。(活动三)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抛秧接秧图 拔秧插秧图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雨中插秧图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呼唤早餐图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农夫应答图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运用四个动词,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准确刻画出全家老少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连用两个比喻(战士打仗必备的装束/战斗场景),突出了劳动的紧张气氛,突出农忙时抢种的状态。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妻子或送饷者),给紧张忙碌的插秧场面以灵动的点染。问而不答,用动作回答不能歇半霎的原因,从而劳动者的艰辛和劳苦全都表现了出来。男主人对妻子或送饷者的叮嘱,回家提防一下鹅和鸭,不要让它们破坏秧苗。展现了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忙碌的农人形象,表现了农人对劳动果实的珍视。家庭:勤劳、和谐、幸福《插秧歌》比喻比喻分析诗歌特色1、再读诗歌,尝试归纳“诚斋体”的主要特点。2、思考:同样是描写劳动场景,《芣苢》和《插秧歌》有什么不同?诚斋体特点1、内容诙谐幽默,风趣活泼。2、多写自然景物,日常生活。3、语言明白晓畅,多用口语、俗语入诗,使诗歌就像日常对话那样生动有趣。《芣苢》《插秧歌》不同点:诗歌 表现手法 劳动场景 表达情感《芣苢》 重章叠句 直接描写展现女子们快乐采摘过程。 劳动欢乐,劳动热情《插秧歌》 白描比喻对话 直接与间接描写相结合,表现农忙插秧时的紧张与艰辛。 劳作艰辛与付出, 对劳动精神和劳动者的赞美。劳动者最美,奋斗者最幸福2019年元旦前夕,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为快递小哥深情点赞。春节前夕在北京市考察调研时,他特意来到快递服务点,看望仍在工作中的快递小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中,快递小哥的身影出现在“美好生活”方阵,成为今日中国发展画卷中的一道风景;作为普通劳动者中的新职业群体,快递小哥频频进入公众视野。“平凡孕育着伟大。”快递小哥成了明星,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拓展阅读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对快递小哥的礼赞,折射出社会对劳动和奋斗的崇尚。老舍先生曾经说过:“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脱离劳动奢望一夜暴富,或者靠歪门邪道来致富,到头来只会是一场空。五彩斑斓的世界靠劳动来创造,一切美好生活靠奋斗来获得。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快递员是这些年涌现出来的新职业之一,他们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穿梭在大街小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快递员的赞许和推崇,其实就是对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赞许和推崇,弘扬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理念。劳动者最美,奋斗者最幸福。快递员是普通劳动者的缩影。对快递员的青睐,表现出人们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和欣赏。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从“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掏粪工人时传祥、“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的公共汽车售票员李素丽,到“人民楷模”称号获得者朱彦夫、李保国。新中国成立70年来,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积极建设我们的国家,使国家出现了改天换地的发展奇迹。普通劳动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生活中缺不了、少不得、离不开的群体。这些年,大学保安奋发图强考上名牌大学,快递小哥脱颖而出夺得诗词大会冠军,中国技工刻苦钻研勇夺世界技能大赛冠军,类似新闻不绝于耳,这让人们见证了普通劳动者的大美。(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12月10日)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歌·其十四唐 李白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乡村四月宋 翁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