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设计海水淡化装置课件-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5页PPT,1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设计海水淡化装置课件-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5页PPT,1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设计海水淡化装置
第五节
1
认识自然界的水循环,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
2
了解海水的主要成分,认识晒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
3
设计并制作海水淡化装置,进行实验测试。
你见过早晨玻璃窗上因出现一层水雾而变得模糊的现象吗?(里边还是外边?)
( )
( )
( )
( )
一、认识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1.在下图的括号里填入物态变化名称和吸、放热。
水蒸气


放热
放热
吸热
吸热
液化
熔化
汽化
凝固
( )
( )
( )
( )
( )
( )
( )
( )
放热
吸热
升华
凝华
2.阅读教材第31~32页,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完成以下内容。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变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加下划线处涉及的物态变化
的名称:       、   、   、   。
(2)上面四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
(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
         (合理即可)。
汽化(或蒸发)
液化
凝华
熔化
汽化(或蒸发)
熔化
用淘完米的水浇花
小水滴在大自然的旅行
3.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1)云: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遇冷 成小水珠或 成小冰晶,这些小颗粒很微小,能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顶起,从而形成云。
(2)雨:云中的冰晶和小水滴在一定的条件下,体积增大从而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如果温度高于0 ℃,冰晶就 形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从而形成雨。
(3)露: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在空气中形成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上 成小水珠,这就是露。
(4)雾: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气温较低,水蒸气就 成小水珠附着在这些浮尘上面,这就是雾。
液化
凝华
熔化
液化
液化
(5)霜: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当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0 ℃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放出大量的热而直接在地面、房屋、树木、石块上迅速_____而形成固态的小冰晶,这就是霜。
(6)雪: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不断 成水蒸气再 成小冰晶,小冰晶变得越来越大,当上升的气流托不住它时,冰晶就会从天上落下来,如果在下落过程中的温度低于或接近0 ℃,就形成雪。
(7)冰雹:夏季,上升的气流很强,很不稳定。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_____成小冰雹块,小冰雹块在流动过程中又与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透明与不透明交替层次的大冰块,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流无法支持,降落到地面,这就是冰雹。
凝华
蒸发
凝华
凝固
总结提升
露水、雾的形成:水蒸气    水
霜的形成:水蒸气     冰晶
云的形成:水蒸气               冰晶
雪的形成:冰晶下落的过程中温度接近0 ℃
雨的形成:冰晶     水   水滴直接下落
冰雹的形成:冰晶扩大下落
学以致用
1.(2023·巴中期末)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在循环中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
 雪花飘满大地
C.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D.积雪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起渗入地下或汇入江河,大部分又流入
 大海
B
解析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收热量从液态的水变为气态的水蒸气上升到空中,这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变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这是凝华现象,而不是凝固现象,故B错误;
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故C正确;
雪是固态的小冰晶,熔化成液态的水,和其他降水一起渗入地下、汇入江河,流向大海,故D正确。
2.(2024·顺平县期末)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如图所示为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海洋、陆地上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B.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收热量形成雨、
 雪,落回海洋、陆地
C.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丰富,取之不尽
D.人类活动会消耗水资源,但不会造成水污染
A
解析 海洋、陆地上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故A正确;
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放出热量形成雨、雪,落回海洋、陆地,故B错误;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故C错误;
人类活动会消耗水资源,同时会造成水污染,故D错误。
二、认识海水晒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
1.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其中大部分是 。
2.我国古代沿海居民就利用海水来制取食盐,把海水引入盐田,利用日光和风力 浓缩海水,进一步使食盐结晶出来。这种方法在化学上称为 。
氯化钠
蒸发
蒸发结晶
三、设计并制作海水淡化装置
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常用的方法有冷冻法、反渗透法和蒸馏法。冷冻法就是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海水变成固态冰的同时盐被分离出去。反渗透法,通常又称超过滤法,是利用只允许溶剂透过、不允许溶质透过的半透膜,将海水中的盐分离出去。蒸馏法则是先把海水加热,使海水产生水蒸气,再让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蒸馏水。如图所示是利用太阳能蒸馏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示意图。
学以致用
(2023·靖江月考)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一种简便的淡化方法。地面上挖一坑,往坑内灌海水,按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收集淡水。则:
(1)阳光使池内海水的温度   ,加快   ,
形成水蒸气。
(2)水蒸气遇到较冷的塑料膜,在塑料膜上
   形成小水滴。
(3)塑料膜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
升高
蒸发
液化
1.(2024·辉县模拟)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人们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吸热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吸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要放热
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要放热
D
解析 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放热,故A错误;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放热,故B错误;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放热,故C错误;
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要放热,故D正确。
2.(2024·陕西模拟)首届“节水中国行”城市主题宣传活动于2024年3月在陕西西安举办。水资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循环中,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遇到热气流会熔化成雨滴
B.水的循环离不开太阳,整个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C.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因此不必担心缺水问题
D.水的循环中,经历了3种状态,伴随着3种物态变化
A
解析 水的循环中,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遇到热气流吸热会使冰晶熔化,形成雨滴,故A正确;
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包括地表的水汽化成水蒸气、冰升华成水蒸气、或冰熔化成水后再汽化成水蒸气,这些都需要吸热;同时还存在的物态变化有:空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水蒸气凝华成冰晶或者水蒸气液化成水再凝固成冰晶,这些都需要放热,因此,整个自然界的水循环经历了三种状态,伴随着六种物态变化,故B、D错误;
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但是有些水在循环过程中会被污染,会出现缺水的现象,所以一定要节约用水,故C错误。
3.(2024·新泰模拟)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  )
A.干冰变小
B.草叶上露珠的形成
C.阳光下将湿衣服晒干
D.冰雪消融
B
解析 干冰变小,是因为干冰升华变成了水蒸气,升华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草叶上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故B符合题意;
阳光下将湿衣服晒干,是因为衣服上的水汽化变成了水蒸气,汽化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
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
4.(2024·汕头龙湖区模拟)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
   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以后,与冷空气接触,水蒸气   成为小水滴,大量的小水滴悬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小水滴就会   成小冰珠(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汽化
液化
凝固
解析 海水在阳光下,发生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降落下来变成雨;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小水滴就会凝固成小冰珠。
5.(2023·信宜期末)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
所示,则丙为   态,由丙到甲是   (填物态变
化名称)过程,由乙到丙的过程和生活中的  (选填
“露”或“霜”)形成时的物态变化相同。

熔化

解析 丙到甲吸热,甲到乙吸热,所以丙为固态,甲为液态,乙为气态;丙到甲是熔化过程,需要吸热;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而乙到丙是凝华过程,则乙到丙的过程和生活中的霜形成时的物态变化相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