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第二章 机械运动第五节平均速度的测量4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全过程。1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实验1 测量小球下落的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________。2.实验装置3.需要测量的物理量:______、______。4.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路程s时间t小球、刻度尺、停表5.数据记录表格运动过程 AB BC CD DE EF路程s/m 时间t/s 平均速度/(m·s-1) 6.实验分析(1)小球下落时开始计时,小球接触地面时停止计时;如果下落前开始计时,所测时间偏大,如果小球未接触地面就停止计时,所测时间偏小。测量小球通过的路程,始末位置都要以小球的固定点所对刻度尺的刻度值为准,或者都以小球的顶部为准,或者都以小球的底部为准。(2)小球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各路段的速度不同,因此小球所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如果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快,小球做的就是加速直线运动;如果速度越来越慢,做的就是减速直线运动)。学以致用(2024·启东模拟)小明和同学协作用米尺和秒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将等大的圆纸片裁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成多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如图所示。(1)下列是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几种方案,最合理的是____。 A.先选定一段时间,测量纸锥在这段时间下落的距离B.先选定一段距离,再测量纸锥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C.预先不选定时间或距离,直接测定纸锥通过某段距离所用的时间B解析 因为纸片在空中下落时距离不好测量,固定距离后通过测量时间就可以求速度,所以方案B比较好。(2)在实际操作中,小明发现纸锥下落的_____(选填“路程”或“时间”)比较难测量,为了解决此问题,最好选用图中___(选填“甲”“乙”或“丙”)纸片围成的纸锥进行实验。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甲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解析 纸锥下落快,时间较难测量,可以换用锥角较大的纸锥,增大空气阻力,还可以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以增大纸锥下落的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3)小丽用频闪相机每隔0.1 s曝光一次,拍摄记录纸锥的运动过程,如图丁是小丽用刻度尺测量照片中纸锥从A运动到B距离的情景,测量结果是______ cm。若测得所使用的纸锥实际直径与照片纸锥直径比为5∶1,那么纸锥从A到B位置的实际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 10.101.262 5解析 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 cm,则A到B的距离是10.60 cm-0.50 cm=10.10 cm,图中A到B所用的时间为0.1 s×4=0.4 s,A到B实际距离与测量距离的比值为=,解得:sAB=50.50 cm=0.505 m,则A到B实际平均速度vAB===1.262 5 m/s。实验2 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______、______。3.实验测量器材:_______、_____、小车、斜面。4.实验装置路程s时间t刻度尺停表5.实验数据记录路程s/m 0.3 0.6 0.9时间t/s 平均速度/(m·s-1) 6.误差分析(1)小车过了终点才停止计时,测出的平均速度会偏 。(2)小车不是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的平均速度会偏 。小大7.速度比较小车在斜面上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将小车的运动路程分成三部分,其上、中及下段的平均速度分别用v1、v2和v3表示),则有v1___v2___v3。8.实验评价及改进(1)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小车在各段路程速度的平均值。(2)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减小,可以减小斜面的_____。<<不等于倾角学以致用(2024·连州期中)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释放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从A点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_____(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其测量原理是______。 间接=解析 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所以我们测量的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然后通过计算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所以是间接测量。(2)除了刻度尺,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________。 停表(或秒表)解析 我们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然后用停表(或秒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3)实验测得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1.6 s,从A滑到C的时间tAC=2.4 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______ m/s。 0.5解析 实验测得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1.6 s,从A滑到C的时间tAC=2.4 s,那么小车在BC段运动的时间为:tBC=tAC-tAB=2.4 s-1.6 s=0.8 s,图中可以得出BC段的距离为:sBC=40.0 cm=0.4 m,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0.5 m/s。(4)实验时,发现小车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则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减小斜面的坡度解析 如果小车坡度大,小车就会运动得快,所以为了便于测量时间,我们要减小斜面的坡度。(5)小楠在实验时,又选用了形状相同轻重不同的小车,在同一个斜面上做了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____(选填“有”或“无”)关。序号 小车的轻重 运动距离/ cm 运动时间/ s1 较轻 80.0 2.52 较重 80.0 2.53 更重 80.0 2.5无解析 根据表格可知,不同重量的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都相同,根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也相等,所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无关。1.在平直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记下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 s,已知相邻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50 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A.15 m/s B.20 m/sC.25 m/s D.30 m/sB解析 由题意知,小明在汽车驶过第1根电线杆时开始计时,在汽车驶过第5根电线杆时停止计时,则汽车通过的路程(4个间隔距离):s=4×50 m=200 m,汽车的平均速度:v===20 m/s。2.(2024·成都青羊区模拟)无风的天气,小虹和同学一起想用机械停表和刻度尺测量乒乓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他们打算让乒乓球从三楼落到一楼地面。对于实验有关的操作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实验很简单,不用把同学们召集起来设计实验方案②选分度值1 mm的米尺比分度值1 cm的皮卷尺更好些③使用停表进行时间测量前,需要先观察停表是否归零④实验中测出的速度无法反映出乒乓球每一时刻的快慢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C.只有③④ D.只有②④C解析 ①该实验虽然简单,也要设计科学的实验方案,故①错误;②三楼的高度约为10米,若选择分度值1 mm的米尺来测量,需要在竖直方向上测量多次,操作十分不方便,实际无法完成,故②错误;③使用停表前,要先观察停表是否调零,故③正确;④所测速度表示乒乓球的平均速度,故④正确。3.(2024·南阳镇平县月考)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中需要用到许多测量仪器,比如: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用到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____,其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秒表(或刻度尺)时间(或路程)解析 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可知,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需要测量距离和时间,测距离需要用到刻度尺,测时间需要用到秒表。4.(2024·广州天河区模拟)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在做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 m/s。 变速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0.15解析 由题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0.1 cm,相同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不相同,所以小球从A点到F点做变速直线运动;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从B点到F点闪拍4次,时间:tBF=4×0.2 s=0.8 s,从B点到F点的路程:sBF=12.50 cm-0.50 cm=12.00 cm=0.12 m,所以小球从B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v===0.15 m/s。5.(2024·亳州利辛县模拟)频闪拍摄是研究物体运动的方式之一。某科创小组用频闪拍摄的方法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他们用相机每隔0.5 s曝光一次,拍摄了小车在斜面上下滑的频闪照片,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 m/s。 0.4解析 由题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AC间的距离为:sAC=80.0 cm-40.0 cm=40.0 cm;所用的时间为:tAC=0.5 s+0.5 s=1 s;此段的平均速度vAC===40.0 cm/s=0.4 m/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