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第四节4培养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2学会利用天平、量筒等器材间接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3能分析影响测量结果的原因,能够改进优化测量方案。1完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实验。1.小明生病了,医生给他开了药。小明在服药前仔细阅读了说明书,每粒药的规格是0.2 g,合 mg,合 kg。 2002×10-42.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B.测量物体质量时,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应使用镊子C.被测物体的质量总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D.称量时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C3.托盘天平在使用前,要先放在水平桌面上,再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 平衡。图中天平平衡时称得的物体质量是 g。 天平32.6你知道我们怎么样测量液体的体积吗?量筒量杯思考一、量筒的使用1.量筒可以测量 和 的体积。液体形状不规则的固体2.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分度值最大量程(1)选择合适量程的量筒,仔细观察量筒的量程、分度值,其中“mL”表示“毫升”。 “L”表示“升”。注意:1L=1 000mL1m3 =1 000L1mL=1cm31L=1dm3(2)使用量筒测量时,量筒要平稳地放置于水平桌面上。(3)读数时,视线应和量筒内液体 (或 )相平,若液面是凹液面,视线应以凹液面底部为准,如图甲;若液面是凸液面,视线应以凸液面顶部为准,如图乙。注意:俯视偏大 仰视偏小凹液面的底部凸液面的顶部偏大正常偏小3.仔细观察下图,完成填空:学以致用 如图所示,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 的工具,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面的 或凸面的 在同一水平线上,图中沿 (选填“a”“b”或“c”)所示的方向读数是正确的,读出水的体积为 cm3。 体积底部顶部b59(1)实验原理: 。(2)测量仪器: 、烧杯、 、不规则小石块。1.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二、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天平量筒ρ=(3)实验过程:①利用图甲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②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③将石块浸没在盛有水的量筒中,记录此时水面对应的体积V2。(4)实验数据处理:小石块的体积为V= ,小石块的密度可以表示为ρ=________。(用题目所给的字母表示)V2-V1石块(5)误差分析:若先用图乙测小石块的体积,再用图甲测量小石块的质量,读数比小石块的真实质量 ,小石块密度 。(均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偏大偏大小组讨论:以下方法测量的是哪部分盐水的质量?这样测量有什么好处?2.测量盐水的密度思考(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3)实验过程:①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盐水,用天平测量并记录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②从烧杯中倒出一些盐水到量筒中,再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③读出倒入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4)实验数据处理:盐水的质量为m= ,盐水的密度可以表示为ρ=_______。(用题目所给的字母表示) ρ=m1- m2盐水(5)误差分析:利用下图测量液体的密度,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体积V,读数比液体真实体积 ,液体密度 。(均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偏小偏大学以致用 (2024·河南模拟)小明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他想知道所获奖牌的密度,于是进行了如下操作: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奖牌的质量,如图乙所示。②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细线系住奖牌使其浸没在水中,并在烧杯壁上水面到达的位置作出标记,如图丙所示。③把奖牌从水中取出后,将量筒中的水(体积是40 mL)缓慢加入烧杯中至标记处,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如图丁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称量过程中,分度盘指针如图甲所示,应该向右调节平衡螺母B.由图乙可得奖牌的质量为70.2 gC.由以上数据可测出奖牌的密度约为8.8 g/cm3D.该方法所测奖牌的密度偏大C解析 称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分度盘指针向左偏,说明左侧偏重,应该调整砝码和游码,直至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故A错误;标尺的分度值为0.2 g,由图乙可得奖牌的质量m=50 g+20 g+0.4 g=70.4 g,故B错误;由图丁可知,奖牌的体积为V=40 mL-32 mL=8 mL=8 cm3,奖牌的密度为ρ===8.8 g/cm3,故C正确;奖牌的质量测量准确,测得的体积是奖牌和细线的总体积,且将奖牌取出时会带走一部分水,所以测得的体积偏大,由ρ=可知,该方法所测奖牌的密度偏小,故D错误。1.(2024·泰兴期末)小明利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和水等器材测量石块的密度,进行如下操作:(1)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天平调平时,把游码移到标尺的 处,观察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 零刻度线左解析 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天平调平时,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说明天平的右端下沉,左端上翘,平衡螺母应向左调节。(2)调节天平平衡后,小明用正确的方法测小石块的质量时,所用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其质量为 g; 58解析 由图甲可知小石块的质量m小=50 g+5 g+3 g=58 g(3)将小石块放入装有40 mL水的量筒后,液面位置如图乙,则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 kg/m3; 20解析 由图乙可知,小石块和水的总体积是60 mL,小石块的体积V=60 mL-40 mL=20 mL=20 cm3小石块的密度ρ===2.9 g/cm3=2.9×103 kg/m32.9×103(4)小红想用同样方法测出大石块的密度,当她用天平测出大石块的质量m后,发现大石块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于是聪明的小红进行了如图丙所示的操作:①将大石块浸没在装有水的烧杯中,标记水面位置后取出石块;②在量筒中装入适量水,记下水的体积为V1,用量筒往烧杯中加水至标记处;③记下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④大石块的密度表达式为:ρ石= (用物理量符号表示); ⑤此方法测出大石块的密度可能比实际密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析 大石块的体积等于加入水的体积,即V石=V1-V2大石块的密度ρ石==取出大石块带出了部分水,因而添加的水的体积比大石块的体积大,根据ρ=可知测量的密度偏小。2.(2024·宿迁泗洪县期末)小明同学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赫用天平、量筒和一个烧杯做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 处,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水平平衡。 零刻度线解析 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应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 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为 g。 62解析 测出烧杯和酱油的质量为m2=50 g+10 g+2 g=62 g;(3)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酱油的体积为 cm3,则该酱油的密度为 kg/m3。 40解析 量筒的分度值为1 mL,量筒中酱油的体积为V=40 cm3;酱油的质量m=m2-m0=62 g-17 g=45 g;酱油的密度为ρ===1.125 g/cm3=1.125×103 kg/m3;1.125×103(4)小赫对小明以上的测量实验方案进行了评估,他认为用上述测量实验方案所测出的酱油密度值,会比该酱油的真实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偏大解析 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液体会有部分残留在烧杯中,测量酱油的体积偏小,质量准确,由ρ=可知测得的密度偏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