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密度第三节 第1课时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2知道密度的计算公式、单位及单位的换算。3通过密度概念的建立体会比值定义法建构物理概念的意义。1通过实验,认识物质的密度。1.按要求完成填空。(1)图甲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 (2)利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质量为 g。 2.9078.42.体育课上,王森发现铅球和橡胶球体积相同,但是 的质量大;拿起一个橡胶球很轻松,却搬不动一筐橡胶球,原因是橡胶球越多质量越 。 铅球大探究:如何鉴别水和酒精?嗅——水和酒精气味不一样如何鉴别水和酱油?看——水和酱油颜色不一样思考:如何鉴别奥运会金牌是否是纯金的呢?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相等相同体积的不同种物质质量相等装有等体积“水”的两个相同烧杯纯水盐水哪杯“水”的质量更大?一、探究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纯水盐水盐水的质量更大体积不同、质量不同如何鉴别?同种物质体积增大,其质量会_______增大思考: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有何特点?实验:探究不同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是否相同。【猜想与假设】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此比值应相同;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此比值应不相同。①用 测量不同体积立方体铝块的质量,并记录数据;②用 测量铝块的边长后算出体积,并记录数据;③分别计算不同铝块的质量和体积之比,记录数据进行分析;④用类似的方法测出不同体积立方体铜块的质量和体积,分别计算不同铜块的质量和体积之比,记录数据,作出m-V图像并进行分析。【实验步骤】天平刻度尺【实验数据】物质 铝块 m/g V/cm3 物质 铜块 m/g V/cm3铝 A 27 10 2.7 铜 D 89 10 8.9B 54 20 2.7 E 178 20 8.9C 81 30 2.7 F 267 30 8.9【数据处理】处理实验数据时,可以采用图像法。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坐标系中再加上一个m=0,V=0的点,根据表中数据画出铝块的m-V图像。物质 实验序号 m/g V/cm3铝 1 27 10 2.72 54 20 2.73 81 30 2.70 10 20 30 4080604020【数据处理】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坐标系中再加上一个m=0,V=0的点,根据表中数据画出铜块的m-V图像。物质 实验序号 m/g V/cm3铜 4 89 10 8.95 178 20 8.96 267 30 8.90 10 20 30 40300 250200 150100 50【分析数据】1.铝块的体积越大,铝块质量越 ,不同体积的铝块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2.铜块的体积越大,铜块质量越 ,不同体积的铜块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3.实验图像:铝块和铜块的m-V图像都是一条过原点的 。大相同大相同直线【实验结论】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2.不同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之比一般是不同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反映了物质的特性。1.定义: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 与它的 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2.公式质量单位:千克(kg)体积单位:千克/米3 (kg/m3)单位:立方米(m3)密度二、密度质量体积比值定义法:物理学中常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定义新的物理量。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写作“千克/米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符号表示: 或kg·m-3日常生活中还有:克/厘米3,读作“克每立方厘米”符号表示: 或g·cm-34.特性: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不同种类的物质其密度一般 。单位换算:1 g/cm3= kg/m3kg/m3g/cm31×103特性不同5.物理意义: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铁的密度ρ铁=7.9×103 kg/m3,其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铁的质量为7.9×103千克学以致用对于密度公式ρ=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B.密度ρ与物体的体积V成正比C.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都有关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D解析 对同种物质,公式ρ=只是用于计算该物质的密度,即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但物质的密度大小与质量、体积大小都无关,故A、B、C错误,D正确。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大铝块的质量为4 kg,小铝块的质量为1 kg,则大铝块的密度大于小铝块的密度。( )(2)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下的酒精密度为原来的一半。( )(3)一个铅球用了多年,体积与质量会改变,但是密度不会发生改变。( )√××2.2.7 g/cm3= kg/m3; 11.3×103 kg/m3= g/cm3。 2.7×10311.33.人们常说“铁比棉花重”,这句话的实际含义是( )A.铁的质量比棉花大B.铁的体积比棉花大C.铁的密度比棉花大D.棉花的体积比铁大C4.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B.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C.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大D.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C5.有甲、乙两个实心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为5∶4,体积之比为1∶2,则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为( )A.5∶2 B.2∶5C.8∶5 D.5∶8A解析 根据ρ=,这两个物体的密度之比为:==×=×=×=5∶2,故选A。6.(2023·武汉开学考)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物理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序号 蜡块 干松木 体积V/ cm3 质量m/g 体积V/cm3 质量m/g① 10 9 10 5② 20 18 20 10③ 30 27 30 15④ 40 36 40 20(1)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已表示出一种,请将另一种物质的变化情况在图像中表示出来。(2)分析图表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相同不同解析 由表格数据和图像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3)实验中有两处多次测量,一处是对体积不同的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进行多次测量;另一处是选不同的物质组成的物体进行多次测量,至少要2种不同的物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性规律。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性规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