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第二节01能完成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实验02能认识弹力及其产生条件,知道不同类别的弹簧测力计03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弹力1.用力可以把弹簧拉长,说明力能够改变物体的 ;我们把力的 、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因为它们都能影响力的 。形状大小作用效果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完成如图所示实验,并回答问题。以上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对比图中的情形,可以再次进行分类,图a、b中,橡皮泥、面团发生形变后 (选填“能”或“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图c、d中,弹簧、橡皮筋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 (选填“能”或“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形状不能能试一试:用力分别压弹簧、捏海绵、挤压橡皮泥、捏面团;松手后,物体有什么不同?恢复到原来形状没有恢复到原来形状弹性形变范性形变压弯的跳板对运动员有向上的力被拉长的弹簧对手有拉力被压缩的弹簧对手有推力一、弹力1.阅读教材第137页,结合【温故知新】第1、2题,完成以下内容。(1)跳板、弹簧受力时会发生形变,这时它们会产生一个恢复原状的力;当撤去外力后,物体能自动恢复原状则称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我们把弹簧、橡皮筋拉长时,可以感受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这种因物体发生 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2)弹力产生的条件: 。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物体发生弹性形变2.观察图片,完成以下内容。如图甲所示,挑水时,扁担会对肩膀施加压力,同时会看到扁担发生了形变,故压力属于 ;如图乙所示,塑料直尺会向下弯曲而发生 形变,故支持力属于 。生活中还有很多由于压力和支持力而导致的物体形变不易直接观察到,需要借助其他器材进行探究发现。综上所述,压力、支持力都属于 。弹性弹力弹性弹力弹力1.(2023·六盘水期中)如图所示,一个物体压在弹簧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由于形变而受到压力B.弹簧由于形变而受到支持力C.物体发生形变了,所以受弹力的作用D.弹簧由于形变而产生对物体向上的弹力D解析 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2.(2024·高邮期中)少林功夫驰名中外。一名武术爱好者在用如图所示的姿势练功时,他对水平地面的弹力是由于 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武术爱好者所受支持力施力物体是 。(均选填“脚”或“地面”)解析 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他的脚,是由于他的脚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武术爱好者对地面施加了压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地面对他施加了支持力,他所受支持力施力物体是地面。脚地面二、认识弹簧测力计阅读教材第138页,完成以下内容。1.作用:测量 的大小。2.构造:弹簧、挂钩、指针和刻度盘等。力弹簧的伸长量=弹簧拉伸后的长度-弹簧的原长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一定的 内拉伸弹簧时,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 。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 。范围越大正比4.使用方法:(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待测力的大小应在量程之内。(2)明确分度值:注意弹簧测力计的刻度,了解每一大格表示多少牛,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3)校零:使用前要检查指针与 是否对齐,若没有对齐,要调节至对齐。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4)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弹簧的轴线跟所测的力在 (不要认为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竖直方向的力,只要力与弹簧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各个方向的力都能测量),弹簧不能靠在刻度盘上(避免由于弹簧与刻度盘间存在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程度)。(5)使用前要轻轻拉动几下,防止弹簧被卡住。(6)等到指针稳定后,视线垂直于指针所在位置的刻度盘表面读数。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用手拉弹簧使弹簧伸长,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B.拉弹簧的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C.发生形变后的弹簧对手指产生弹力D.弹簧的长度与拉力的大小成正比D解析 用手拉弹簧,弹簧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不符合题意;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拉弹簧的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故B不符合题意;当弹簧发生形变后,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故C不符合题意;因为弹簧的总长度包括未拉伸时的原长和拉伸后的伸长量两部分。当拉力增大时,伸长量增大,但原长并未改变,所以总长度并不是与拉力成正比,故D符合题意。三、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1.看:明确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2.调: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量程:0~5 N分度值:0.2N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3.用:使用时先把弹簧测力计轻轻地拉动几下,防止弹簧卡壳。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4.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分别指出A、B两图中弹簧测力计使用中的错误:提示:A图中使用前没有进行校零,B图中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拉力方向不一致。 其他形式的测力计1.实验目的: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3.实验步骤:(1)观察弹簧测力计,明确其量程及分度值;(2)检查弹簧测力计指针与零刻度线是否对齐;若没有对齐,____________;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3)将钩码悬挂于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如图所示,读出钩码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重复实验。4.实验结论:钩码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5.交流讨论(1)若将钩码换成物理教科书,怎样测量书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弹簧测力计,将物理教科书悬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此读数等于书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2)怎样粗略测量一根细棉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弹簧测力计,将细棉线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细棉线另一端打一个圈,套在手指上,不断增加手指对细棉线的拉力,当细棉线断裂时,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此读数即为细棉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3)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相互拉,两个测力计的示数有什么关系?示数相等。1.(2024·松滋期末)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必须要竖直放置,不能倾斜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弹簧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C.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要注意观察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及分度值、量程D.如图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3 NC解析 弹簧测力计可以测任何方向的力,弹簧测力计测力时,弹簧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即可,故A错误;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故B错误;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一定要注意观察标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和量程,故C正确;题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 N,故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6 N,故D错误。2.(2023·广东二模)如图所示是小明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场景,此弹簧测力计每小格表示 N,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应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 上,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用这个弹簧测力计测量的力的大小不能超过 N。0.2零刻度线25解析 图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 N,分度值(每小格)为0.2 N,示数为2 N。使用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若不在,应先调零。1.(2024·徐州期末)如图所示,用手指压笔芯,笔芯弯曲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同时手指感到疼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松手后,笔芯完全恢复原状,笔芯的这种形变叫做 形变。形状解析 用手指压笔芯使它弯曲,手指对笔芯施加了力的作用,笔芯的形状发生了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手感觉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松手后,笔芯完全恢复原状,笔芯的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相互弹性2.(2024·渭南期末)如图所示,撑竿跳高运动员将撑竿压弯,松手后,撑竿会恢复原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撑竿发生的是弹性形变B.撑竿受到的弹力是由撑竿形变产生的C.运动员受到的弹力是由撑竿形变产生的D.在弹性限度内,撑竿的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B解析 撑竿跳高运动员将撑竿压弯,松手后撑竿能够恢复原状,这是弹性形变的典型特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撑竿受到的弹力是由运动员产生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运动员在压弯撑竿时,撑竿发生弹性形变,根据弹力的定义,撑竿会对运动员产生弹力,这个弹力是由撑竿的形变产生的,用于抵抗运动员的压力,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在弹性限度内,撑竿的形变越大,它为了恢复原状而产生的弹力就越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3.(2024·随州期末)物体由于发生 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桌面受到水杯的压力,这个压力是 (选填“桌面”或“水杯”)形变而产生的;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 弹性形变水杯2.2解析 弹力是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接触它的物体产生的力;桌面受到水杯的压力,是水杯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由图知,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2 N,示数为2.2 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