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课件(共2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9.1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精神:把握量变与质变的含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正确处理生活中的量变与质变问题.
公共参与:学会用辩证思维解决问题。抓住机遇参与实践,注意从小事做起;遵循适度原则,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
1.了解量与质、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2.理解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
3.理解质量互变规律的要求和意义
4.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辩证关系
3.2.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懂得事物发展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理解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
预习提纲
一、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1.质的含义
2.量的含义
3.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4.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二、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1.理解质量互变规律的要求
2.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辩证关系
3.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是什么?
01
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从“解决温饱”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高瞻远瞩、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前后连贯、与发展规律相契合的精准策略和重大部署。共同富裕是“逐步共富”。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意味着我们要更加科学地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统筹考虑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和客观需要,不犯急于求成的毛病、不脱离发展的实际,不吊高胃口、不做“过头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闯出新路子、赢得新胜利。历史逻辑昭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01
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探究:
结合材料一,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的角度,分析“共同富裕是‘逐步共富’”这句话。
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所以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才能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共同富裕是“逐步共富”,是一个不断进行量的积累的过程,需要一步一步进行,久久为功,不断朝着既定目标扎实前行。
一、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1.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
质 量
含义
与事物的关系
联系 总结:①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
②质和量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规定性。
③质、量都离不开特定的事物。“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
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①此物之所以为此物,并区别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②一旦丧失了自己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它就不是原来的此物而变成了他物。
①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如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你)
②量总是一定事物的量。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
一、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2.质量互变规律
基本状态 量变 质变
区别 见哲学 变化指向 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 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
变化状态 渐进性、连续性(静止状态) 飞跃性、间断性(运动状态)
变化结果 性质没变,一事物仍是该事物 性质改变,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根本区别 在度的范围之内 超出度的范围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③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是辩证的。(量变→质变→新量变)
④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拓展延伸
9.1.1 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连续性、渐进性 间断性、飞跃性
区别 含义 连续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量变) 间断性是指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质变)
表现 在现实中就是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 在现实中就是出现了新事物
◇这个过程不是事物停止了发展,而是打破旧的质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
联系 ①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是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的;
②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
③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
子议题一: 正确把握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情景材料一 教材第80页“探究与分享”。
情景材料二【声音的“度”】普通人的听觉,0-20分贝,很静,几乎感觉不到;20-40分贝,安静,犹如轻声絮语;40-60分贝,一般,普通室内谈话;60-70分贝,吵闹,有损神经;70-90分贝,很吵,神经细胞受到破坏;90-100分贝,吵闹加剧,听力受损;100-120分贝,难以忍受,待一分钟即暂时致聋;90分贝以上,极度聋或全聋。
【液态水的“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温度在0-100℃这个幅度内,水保持液态不变。如果超出0-100℃这个温度范围,突破度的两个关节点或临界点(0℃或100℃),水就变成冰成水蒸气了。
情景材料三 教材第81页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1.结合情景材料一,查找与“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类似的成语,从思维角度谈谈这些成语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提示:例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从思维角度看,这些成语都反映了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2.结合情景材料二,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什么。以正常情况下的室内谈话和液态水为例,讨论如何区分量变与质变。
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
(1)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此物之所以为此物,并区别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旦丧失了自己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它就不是原来的此物而变成了他物。
(2)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如正常情况下,室内谈话音高应在40-60分贝之间,低于40分贝别人听不清,高于60分贝会让人感到吵闹;水保持液态的水温应在0-100℃之间,低于0℃会结冰,高于100℃会汽化。
3.结合情景材料三,从质和量的角度,谈谈日积月累地践行正确的价值观与成就人生精彩之间的关系。
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这些类比无非是在说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问题。同样地,人的正确的价值观的养成也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只有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有正确的行为,进而造就精彩的人生。这是量变到质变的条件关系。
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即量的变化,质变即质的变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是辩证的。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小结:质量互变规律
(1)原理:
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2)方法论:
①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②把握适度原则。P82(保持+最佳+促变)
C
随堂测试
“长城”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是种属关系
属种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石峡关长城”和“长城”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同时体现个性(具体段落的独特性)与共性(长城体系的统一性)
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这里的“带动”关系是非对称关系
1.(2024·北京·高考真题)长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自发守护石峡关长城,传承长城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他们接续努力、久久为功,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长城”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在外延上是一致的
B.“石峡关长城”和“长城”是属种关系
C.“接续努力、久久为功”,说明要把握好事物发展过程中渐进性和飞跃性的关系
D.“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此处的“带动”关系为对称关系
C
随堂测试
实践的曲折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客观的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2.(2023·重庆·高考真题)1956年,科学家首次提出“用机器模拟人工智能”经过几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局部智能水平上超越人类,但人脑是一个集知情于一体的通用智能系统。人工智能局部智能水平上超越人类,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说明意识的反复性决定了实践的曲折性
B.体现了认识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关系的彻底消失
C.说明人工智能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D.体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
02
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某学者指出,要坚持循序渐进,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既要遵循规律、积极有为,又不能脱离实际,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实现共同富裕,同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使共同富裕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与现代化建设进程相协调,不断形成推动共同富裕的阶段性、标志性成果。
02
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探究:
分析在推动共同富裕中既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又要“不断形成阶段性、标志性成果”的依据。
①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②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要求 (方法论)
意义
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意思是说,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只有通过一步步的积累,才能到达千里之遥的目的地。
成语“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本义是说,筑造九仞高的大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没有成功,比喻做一件事只差一点儿而未完成。
上述材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2)启示:质变始于量的积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发生质变。因此,我们既要有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儿地为之努力。否则,理想就是镜中花、水中月、空中楼阁,只是虚无缥缈的存在。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因此,要实现人生理想、达到学习目标,实现质变,就必须注重量的积累,同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知识总结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要求
意义:对认识事物的本质、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质与量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为新量变开辟道路
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随堂测试
D
“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事物发展最终通过质变实现,①错误;中医强调“治未病”就是要防病于未然,即要防微杜渐,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②④正确;事物的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③错误。
3.《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中医强调“治未病”说明 (  )
①“未病”是质变,“已病”是量变,事物发展最终通过量变实现
②“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要防微杜渐
③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与渐进性的统一,要防病于未然
④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未病”与“已病”,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间断性、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①错误;
25年的坚守,25步的征途,鞭策并鼓励他圆满完成任务,正是25年的积累为邓清明实现梦想打下了基础,这启示我们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质变,要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地创造条件促进事物的质变,②③正确;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性与渐进性都重要,无法比较,④错误。
4.(2024河南郑州期末)对于梦想,航天员邓清明深有感触,坚守25年终于圆了他的航天梦。25是一个令他倍感幸福的数字。乘组从问天阁出来,抵达报告出征地点,正好走了25步。25年的坚守,25步的征途,鞭策并鼓励他圆满完成任务。这启示我们(  )
①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渐进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②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质变
③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地创造条件促进事物的质变
④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性比渐进性更重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量就是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2.质变就是发展。
3.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4.事物的量变即连续性的过程,质变即间断性的过程,所以,只有连续性才能使事物向前发展。
5.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表明事物停止了发展。
× 量不仅可以表现为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还可以表现为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 只有那些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
× 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不是事物停止了发展,而是打破旧的质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出现了新事物。
误区警示
× 量变与质变相互包含,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与间断性也是相互包含的,它们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5、《老子》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强调了( )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质变寓于量变之中 D.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
A
解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强调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A符合题意;材料强调量的积累,不体现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与题意不符;这句话主要强调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不体现质变寓于量变之中,或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C、D均与题意不符。
6、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领导工作的方法时强调,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要一以贯之地贯彻。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一论述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①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
③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课堂练习
能力提升
B
凉水在不断加热过程中走向自己的反面,说明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开水由凉水不断加热而成,表明飞跃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①③正确。凉水变成开水,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②错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之间是相互区别的,有着明确的界限,④错误。
7.(2024福建福州开学考)“青蛙效应”认为,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变化,却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以下关于“青蛙效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凉水在不断加热过程中走向自己的反面,说明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
②凉水一旦变成开水,表明事物发展过程的中断与渐进性的消失
③开水由凉水不断加热而成,表明飞跃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
④凉水与开水之间的内在联系,佐证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之间并无明显界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