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第一课《时代的精华》1.2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有人说哲学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也学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思考: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有没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导入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人们的思想如:理论、计划、思想、观点等主观性的东西。思维意识存在物质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如生物、环境、国情、磁场等可见或不可见的客观实在。具体事物、现象、人类活动等。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几个方面?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何者为本原,第一性(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有没有同一性(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3、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它问题的回答。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问题。如: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的关系,农民要面对和处理耕作计划与耕作收获之间的关系,工人要面对和处理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实际之间的关系,医生要面对和处理处方与病情的关系。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3、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它问题的回答。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何者为本原/第一性(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有没有同一性(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存在能不能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哲学派别 观点分歧表现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思考:以下反映了哲学的哪个派别?王充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王守仁/王阳明英国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心外无物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思考:什么是物质?气理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王 充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王 充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 缜形神说阴阳说五行说天地和人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情境探究思考:以下材料反映了唯物主义的哪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德)费尔巴哈原子、元素说(英)弗·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子 物质,是基本元素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情境探究思考:以下材料反映了唯物主义的哪种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性:即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观察事物,把一切运动形式都归结机械运动,否认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否认事物的质变,甚至把人也视为机器。形而上学性:即否认事物的联系与发展,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知识拓展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却是唯心的。(不彻底性)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去,社会历史观仍然是唯心主义的,把人的思想和意志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半截子唯物主义)知识拓展: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前因后果……发展的观点士别三日,刮目相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人无完人福祸相依……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竭泽而渔断章取义杀鸡取卵……静止的观点刻舟求剑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片面的观点以偏概全一刀切偏听偏信……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这意味着所有事物都处于不断的相互作用和运动之中,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的。思考:以下材料反映了唯物主义的哪种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形态 合理性 局限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 ①只是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②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半截子唯物主义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缺陷。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3、唯物主义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4、唯心主义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共同点(根本观点)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观念等)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理”、“道”、各种封建迷信活动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把意识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意识决定物质。万物皆备于我(战国)孟子(明)王守仁理在气先。(明)朱熹(春秋)老子道生万物。心外无物情境探究思考:以下材料反映了唯心主义的哪种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1、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3、存在即被感知4、气者,理之依也”5、“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6、心外无物7、上帝创造世间万物8、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9、理在气先10、气之所以能动静者,理为之宰也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课堂练习人只能认识自己的感觉,至于其他东西是否存在,我们是不知道的。 ——休 谟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马克思不可知论可知论思考:下列材料如何反映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判断1、我们永不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形成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 。2、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3、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可知论不可知论可知论5、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有坚持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4、世界上有些事物可以被认知,有些则不能。不可知论请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1、水是万物的始基。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6、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7、气者,理之依也。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5、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课堂练习1.我思故我在2.我在故我思3.整个世界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4.“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6.上帝七天创造世界7.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8.理生万物主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判断以下说法属于哪一派别?“一人骑二马”1.观点:物质和意识是彼此独立的两个本原。2.实质:偏于唯心主义。二元论相关链接有人认为: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请谈谈你的看法。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②从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看,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不能笼统地说唯物主义就都是正确的、科学的。③从哲学发展过程来看,唯心主义虽然华而不实,但它的长期存在及其与唯物主义的长期斗争,在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历史发展,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有着借鉴意义。④因此,我们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不能对所有的唯心主义全盘否定。5、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1)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2)“两个对子”的关系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什么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何者是本原/第一性有没有同一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根本观点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观点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分歧两个对子课堂小结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错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哲学的基本派别。【错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不是哲学的基本派别,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错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5.哲学史上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易错易混点1.哲学史上存在着“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能正确体现“两个对子”的是( )①形存则神存——存在即被感知 ②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而万物生③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我思故我在④沧海变桑田——江河竞注而不流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形存则神存,指身体存在则精神就存在,该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存在即被感知,指事物是否 存在取决于人是否能感知它,该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这两个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①符合题意。②:气者,理之依也,指理依附于气,该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天地合而万物生,指有了天和地以后产生了万物,该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这两个观点都是唯物主义观点,不体现“两个对子” ,②不符合题意。③: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指这个世界就是我的思想,我的思想就是这个世界;我思故我在,指我思考,所以我存在,这两个观点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不体现“两个对子” ,③不符合题意。④:沧海变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属于发展的观点,比喻世事变迁极快;江河竞注而不流,指江流河水滔滔不绝同时却是停滞不动的,属于静止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反映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2.“确诊患者越多,越说明我们的医学技术强大”、“我不去检测,我就没有感染”。面对汹涌的疫情,有些国家政客这么回答。下列哪些观点与这种掩耳盗铃式的抗疫体现的哲理构成“哲学史上的对子”(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④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①:“哲学史上的对子”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材料中“确诊患者越多,越说明我们的医学技术强大”、“我不去检测,我就没有感染” 这种“掩耳盗铃”式的“抗疫”是主观唯心主义。“物是观念的集合”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二者不是对子,故①不符合题意。②③:“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与唯心主义构成哲学上的对子,故 ②③符合题意。④:“上帝创世说”把上帝看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与材料表达的唯心主义构不成对子,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3.下列各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与“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②“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与“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③“人是机器”与“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解】哲学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①:“人是万物的尺度”和“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分别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没有体现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①不符合题意。②:“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反映了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②符合题意。③:“人是机器”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反映了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③符合题意。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即规律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不是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4.”凡物皆始于气,既有气,然后有理。生人生物者,气也。”从哲学的基本派别看,下列选项与材料中的观点一致的是(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②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③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④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凡物皆始于气,既有气,然后有理。生人生物者,气也。”,属于唯物主义观点。①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属于唯物主义观点,①③符合题意。②:“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②不符合题意。④:“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咏良知四首示众生》,下列选项中与诗中不属于同一哲学派别的是( )①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谢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③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④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该诗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①③:“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谢”与“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但与题意不符,①③不符合题意。②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同一哲学派别,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生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 )A.科学的揭示了世界的本原B.属于辩证唯物主义C.认为意识能正确的反映物质D.认为物质是本原,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D课堂练习2、以下哪些属于唯心主义(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②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③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④气者,理之依也。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B课堂练习3、孔子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D、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B课堂练习4、与下列两幅漫画所反映的哲学史上的“对子”相同的是( )A.“气者,理之依也”与“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B.“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C.“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与“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D.“我思故我在”与“是就是,不是就不是”C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