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登、唐”等13个生字,会写“依、尽”等10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体会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教学重点】1.认识“登、唐”等13个生字,会写“依、尽”等10个字。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教学难点】感悟诗中的哲理。任务一:领略大美中国走进情景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川壮丽。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大家去全国各地旅游,想去吗?观看邀请函。2.观大美中国 看锦绣家园旅行第一站:登鹳雀楼一、我会读古诗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3.出示会认字:(1)采取多种形式认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2)这么多的生字,你们能帮它们找找朋友吗?(学生进行口头组词练习。)二、再读《登鹳雀楼》,感受节奏过渡:同学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名楼是什么吗?(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鹳雀楼)1.引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唐代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去看一看。(板书:登鹳雀楼)2.学生齐读课题,注意据义断音,读好停顿:登/鹳雀楼。简要介绍鹳雀楼:鹳雀楼在我国的山西省永济市,因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而得名。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并留下了千古名篇《登鹳雀楼》。从此以后鹳雀楼便名扬四海,与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并称为我国四大名楼。3.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字季凌。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品:《登鹳雀楼》《凉州词》等。4.朗读古诗: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见到了怎样的景象呢,请打开课本,一起读读这首诗吧!(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小组比赛读。)(4)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朗读节奏和停顿。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1.引导读诗:写景的诗就像一幅画,作者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哪些景物呢?请同学们再读古诗,圈出诗人登上鹳雀楼之后看到的景物。学生圈画后回答,教师相机出示景物图片:白日、山、黄河、海。2.学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小组交流,理解诗意,说说看到了什么景象。(1)“白日”指的是傍晚时分落山的太阳。“依”指挨着,靠着。“尽”是完的意思。“入海流”就是流入大海。(2)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依着群山渐渐西沉,慢慢看不见了,滔滔黄河水向着大海奔流而去。3.学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王之涣在鹳雀楼里欣赏美景,他会想些什么呢?(1)理解诗词含义。“欲”是想要。“穷”是穷尽。“更”是再的意思。“千里目”就是“目千里”。用夸张的手法来形容看得远。(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更高的城楼。(3)出示图片,进一步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思。4.思考:“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奋发向上,不断进取)四、引导朗读,背诵古诗1.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后两句写的是诗人心里所想的。看图朗诵,把你看到的、感受到的读出来。2.看图练习背诵,接上下句背诵,指名背,分组背。3.古诗小结,完成填空。《登鹳雀楼》描写了诗人登上( )看到的壮美山川和所感,向我们揭示了( )的人生哲理。五、指导书写1.请同学们观察“依、尽、穷、层”,我们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预设:“依”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尽”上下结构,上宽下窄。2.范写指导:(1)依:“亻”两笔在横中线上侧相接;“衣”的横不宜过长,长撇从横画中部起笔,撇至“亻”侧,竖提的竖段在竖中线左侧,末笔捺要舒展。(2)尽:“尺”罩住下方两点,上半部略扁些,撇捺要舒展;下方两点斜向平行,都收笔于竖中线。(3)穷:上宽下窄;首点在竖中线上,穴宝盖略宽,横钩写直写宽,撇、点写小;“力”字横折钩写小,短撇从竖中线上起笔。(4)层:“尸”从上、左包围“云”,全字上窄下宽,“云”两横上短下长,上横在横中线上,撇折起笔在竖中线上。第二课时旅行第二站:庐山一、复习导入1.小组比赛,背诵《登鹳雀楼》。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和诗人王之涣一起登上鹳雀楼,饱览了黄河入海的壮美之景,这节课我们就随“诗仙”李白一起去游览雄伟壮观的庐山瀑布,去感受古诗中的美景吧。二、初读《望庐山瀑布》,感受节奏1.课件出示瀑布图片,师:图上画的是什么?(瀑布)2.学生齐读课题,注意据义断音,读好停顿:望/庐山瀑布。3.走进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人誉为“诗仙”。唐代著名诗人,一生中写下了上千首诗歌,其诗风格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富有浪漫主义精神。4.朗读古诗:这首古诗对很多同学来说并不陌生,能够背下来的同学,一起来背一背,如果背不下来,打开课本,大家一起读一读。(1)指名读整首诗,相机正音正字。(2)教师范读。提示:古诗是有韵律美的,读诗讲究节奏和韵律,请同学们听老师来读这首诗,注意节奏和韵律。(3)学生自主练读古诗。(4)检查学生自读情况。三、朗读感悟,理解诗意1.学生自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什么地方有疑问。小组内互相交流。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拨和引导)3.学习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1)出示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理解“香炉”。可以让学生说说见过香炉没有,在这里指什么?(香炉峰)“生”是升腾的意思。“紫烟”在这里实际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是紫色的?(瀑布附近的水汽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紫色)(2)出示诗句:遥看瀑布挂前川理解“遥”“挂”,为什么瀑布会挂在山川的前面?抓住“遥”字,让学生明白这句话写的是远景;“挂”字写出了瀑布的雄伟壮观。提问:谁见过瀑布?你们觉得瀑布像什么呢?(生自由回答)(3)学习“炉”和“烟”。点拨:这两个字都与火有关,所以都是火字旁。(4)学习“川”。提问:作者远远地看到瀑布挂在哪里呢?(面前的山上)“川”在这里指山川。课件出示字理演变图,讲解:“川”是象形字,本意是指河流,两边是河的两岸,中间是水流。4.学习第二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出示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理解“飞流”说明什么?(山高水急)“三千尺”又说明什么?(三尺≈一米,三千尺≈一千米。看到眼前如此壮观的瀑布,诗人心里充满了惊叹和赞美之情,因此用夸张的数字来赞美瀑布的恢弘。)如果你看到这样的景色,你会说什么?(学生想象自由作答)指导朗读。(2)出示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疑”是诗人的心理活动;诗人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银河”比喻瀑布,用“九天”形容瀑布之高。描绘出瀑布从高处喷涌而出,一泻千里的宏大景象。(3)拓展:三、九在古代都表示极多的意思,是虚指。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赞美瀑布的恢弘。4.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想象意境:清晨红日冉冉升起,太阳照在香炉峰上,阳光透过水汽在峰顶上形成了云雾,弥漫缭绕,好像是香炉峰生成的紫色烟雾。远远望去,陡峭的崖壁前面,瀑布从山壁间飞速地跌落下来,好像一条白丝带挂在山前。看那瀑布从高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溅起无数的水花,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我恍惚觉得,这该不会是那银河里的水从九重天飞落了下来吧,是那样壮观、美丽!四、引导朗读,背诵古诗1.这首诗前三句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最后一句写的是诗人心里所想的。看图朗诵,把你看到的、感受到的读出来。2.看图练习背诵,接上下句背诵,指名背,分组背。3.古诗小结,完成填空。《望庐山瀑布》描写了( )的雄壮与美丽,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 )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五、指导书写1.观察分类。学生自主观察“布、炉、烟、川、直、银”,按照结构分类。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教师点拨。3.重点指导书写“炉、烟、川”。烟、炉:这两个字的“火”字旁最后一笔捺变点。川:注意每一画间的间距相等,第一笔是撇,不是竖。4.学生自主练写“布、炉、烟、川、直、银”。六、总结回顾,布置作业1.课文小结。《望庐山瀑布》描写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2.课堂演练。3.课后作业。背诵两首古诗。4.板书设计(共68张PPT)领略大美中国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川壮丽。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大家去全国各地旅游,想去吗?亲爱的二年级小朋友:您好!“美丽中国”旅游特邀您带上好奇心一同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丽风景。我们在此真诚恭候您的到来。“美丽中国”旅行社“美丽中国”旅行社给我们发来邀请函啦!让我们带上快乐的心情,开启旅行吧。观大美中国看锦绣家园第一课时古诗二首07古诗二首第一站鹳雀楼ɡuànquèlóu赏鹳雀楼中国四大名楼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因唐代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而闻名,是观赏黄河美景的绝佳之处。它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中最高的一座。中国四大名楼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因唐代诗人李白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崔颢写的《黄鹤楼》而闻名,登楼可观长江,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边,因宋代诗人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而闻名。中国四大名楼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东岸,因唐代诗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而闻名,被誉为“西江第一楼”。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因为经常有鹳雀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高三层,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周围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以王之涣《登鹳雀楼》最负盛名。0què鹳雀ɡuàndēnɡ ɡuàn què lóu登 鹳 雀 楼[唐]王之涣huàn听课文朗读,听准字音,记住字形。0我会读课文我会认tángyī登依尽欲dēngjìnyùqióng穷cénɡ层唐0放气球唐登依尽穷欲层0读一读登山唐朝依靠尽头食欲穷尽楼层0我会写穷层依尽0Y左右亻8依靠 相依造句:他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冠军。音序:结构:偏旁:笔画:组词:笔顺:yī0J上下尸6用尽 尽头造句:拔河时,大家用尽力气向后拉绳。音序:偏旁:组词:笔顺:jìn结构:笔画:0Q穴无穷无尽 贫穷造句:我喜欢读书,书里有无穷无尽的知识。音序:偏旁:组词:笔顺:qiónɡ结构:笔画:上下70C半包围尸7云层 层次造句:月亮悄悄躲进了云层里。cénɡ音序:偏旁:组词:笔顺:结构:笔画:0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0//////生字放进古诗里,你还会读吗?注意节奏哦![唐]王之涣登鹳雀楼0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再读诗歌,找一找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0傍晚的太阳白日:靠着依:落下去尽:黄河水黄河:流入大海入海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0太阳依着群山渐渐西沉,慢慢看不见了,滔滔黄河水向着大海奔流而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0想要欲:想要看到更美的风景,就要再登上一层楼。全部穷:千里之外的景色千里:再更:登上一层楼上一层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目千里千里目:0当诗人还想再看得更远些,该怎么做呢?你想要看 ,就要 。再读诗歌,找一找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只有 ,才能 。00想象画面,背诵古诗[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所想所见0站得高,看得远白日衔山欲落,黄河之水滔滔东流归大海。楼中所见尚被青山所蔽、绿树所掩,只有登到楼的最高层,才能将这河山壮色尽收眼底。00“更上一层楼”这句话原意是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得更高。现在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绩,再提高一步,经常用于鼓励别人。祝你们更上一层楼。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不断进取奋发向上0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0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吧。傍晚的太阳靠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水流入大海。想要看到更美的风景,就要再登上一层楼。古诗小结《登鹳雀楼》描写了诗人登上( )看到的壮美山川和所感,向我们揭示了( )的人生哲理。鹳雀楼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第二课时小组比赛,背诵《登鹳雀楼》。复习导入庐 山第二站:第二站庐山lú0瀑布0布布:古时候的“布”像是一只手拿着纺锤织布的样子。瀑布:水从高处直泻而下,远望似白布垂落,称为“瀑布”。瀑:形声字,氵+暴,表示突然的大雨。瀑0望庐山瀑布[唐]李白0走进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人誉为“诗仙”。唐代著名诗人,一生中写下了上千首诗歌,其诗风格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代表作品:《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00我会读课文听课文朗读,听准字音,记住字形。00pùrì zhào xiānɡ lú shēnɡ zǐ yānbùyáo kàn pù bù ɡuà qián chuān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chǐ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wànɡ lú shān初读古诗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小组交流自读古诗,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什么地方有疑问。0品读赏析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香炉日照香炉生紫烟阳光照射瀑布水汽升腾+00品读赏析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从远处看。远远望去,一匹白布似的瀑布从山间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河流,这里指瀑布。川:0我会读课文遥看瀑布挂前川yáo遥chuān川挂川象形字,意为河流山川 名山大川míng意思同“望”,远远地看。再看看这个“川”字,瞧,这是“川”的甲骨文写法,你能猜一猜“川”是什么吗?原来“川”就是河流,这一撇两竖,多像一条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呀!你能给“川”组个词吗?00比一比,认一认庐庐山香炉炉lúlú0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三、九在古代都表示极多的意思,是虚指。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赞美瀑布的恢弘。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0看到眼前如此壮观的瀑布,诗人心里充满了惊叹和赞美之情,因此用夸张的数字来赞美瀑布的恢弘。三尺≈一米,三千尺≈一千米飞流直下三千尺山高水急夸张00心理活动诗人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银河”比喻瀑布,用“九天”形容瀑布之高。描绘出瀑布从高处喷涌而出,一泻千里的宏大景象。瀑布比作夸张疑是银河落九天0飞落再读诗歌,感受用词之妙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些词用得好?00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阳光的照射下,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远远望去,一匹白布似的瀑布从山间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流,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吧。0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见所想看图朗诵并背诵古诗小结《望庐山瀑布》描写了( )的雄壮与美丽,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 )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庐山瀑布赞美我会认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呢?瀑pù紫yáo布bù炉lúyān烟zǐ遥0放气球布瀑炉烟紫遥0读一读瀑花布布香炉紫色雾烟遥望0我会写烟布炉银川直0音序:偏旁:组词:笔顺:结构:笔画:B巾桌布 布衣造句:妈妈买了一块漂亮的新桌布。bù半包围50L火香炉 火炉小猫喜欢待在火炉边取暖。lú音序:偏旁:组词:笔顺:结构:笔画:左右8造句:0夜空中的烟花绚丽多彩。yānY火烟雾 烟火音序:偏旁:组词:笔顺:结构:笔画:左右10造句:0C祖国山川秀美,物产丰富。丿山川 河川 名山大川音序:偏旁:组词:笔顺:结构:笔画:独体3造句:chuān0Z一一直 正直音序:我用直尺画了一条直线。偏旁:组词:笔顺:结构:笔画:上下8造句:zhí0Y钅银河 银耳音序:我们躺在草地上,看天上的银河。偏旁:组词:笔顺:结构:笔画:左右11造句:yín读一读,记一记颜色——五颜六色 变化——千变万化层叠山川名山大川穷尽山穷水尽层林叠翠dié烟消云散烟云chuān古诗二首白日 山 河 海站得高看得远所见所思登鹳雀楼更上一层楼香炉峰 挂前川三千尺雄伟壮观所见联想望庐山瀑布银河落九天2.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___。课堂演练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3.______直下三千尺,疑是______落九天。1.白日依山尽,_____________。黄河入海流飞流更上一层楼银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学设计】阅读7.《古诗二首》.doc 【教学课件】阅读7.《古诗二首》.pptx 大美中国.mp4 登鹳雀楼.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