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11.2 犯罪与刑罚第十一课 远离违法犯罪导入新课观察漫画,结合材料思考:这属于犯罪行为吗?应该如何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对于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将依法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的拘留,并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若情节较轻,则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的罚款。自主学习要求:阅读教材P96-99,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5分钟)1.刑法的含义与作用。2.犯罪的特征。3.刑罚的含义与分类。4.面对犯罪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做?探究与分享《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思考:漫画中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 :该条规定,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黄金、白银和其他贵重金属或者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结合以上三个案例思考:刑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我国刑法对偷盗、危害公共安全、走私文物、抢劫、绑架、勒索、杀人、非法拘禁、生产假冒伪劣等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1.刑法的含义和作用含义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刑法是一部法律。(定罪、量刑)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刑法刑罚犯罪规定后果拓展比较刑罚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刑罚则是一种强制方法。刑法规定犯罪结果刑罚2.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思考:根据刑法,分析情境中人物行为的性质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情境一:齐某撬开他人小轿车车门,盗窃车内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情境二:马某要求中途下车被拒绝后,抢控公交车司机手中的方向盘,干扰公交车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情境三:汪某将一件禁止出口的青铜器出售给一个外国人。提示:情境中人物的行为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具有刑事违法性,应当受到刑罚处罚,承担刑事责任。《刑法》第三百二十五条 【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将收藏的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售或者私自赠送给外国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罚金。法律链接《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探究与分享行为一: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行为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重伤或者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思考:为何两个行为类似,但性质不同 提示:两个行为类似,但其社会危害性不同。行为一的社会危害性相对轻微,行为二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含义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以案说法案例1:被告人吴某与其侄女到某地山坡上祭祀,吴某在其妻子家老祖太的墓碑前一处空地上燃放鞭炮时,火星将挂的纸引燃,进而引燃墓碑前面的杂草,引发森林火灾。经对被烧毁山林过火面积、林木种类、数量进行评估,本次火灾过火林地面积为2243.3亩,其中有林地1374.4亩,未成林造林地868.9亩。过火林地的森林类别为一般商品林,林种为用材林。火灾还造成某公司位于惠水县罗汉山山顶基站的设备烧毁,造成设备损失90267元。其行为构成失火罪。最终,根据被告人吴某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及悔罪表现,判决被告人吴某犯失火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法条链接:对故意在森林防火区内违规用火引起火灾,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以放火罪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案例2:某银行贷款部的信贷员小王因急需用钱,遂产生了利用他人名义贷款的想法,在经得5名农户的同意后,小王利用农户存放于银行的贷款档案身份信息,伪造了贷款的相关资料进行上报,最终顺利从其所在的工作银行贷款50万元贷款逾期后,由于小王一直没有能力归还贷款,银行遂将贷款的5名农户起诉至法院。小王在担任某银行信贷员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借用多名农户的户头办理贷款后归个人使用,挪用单位资金达 50万元,且长达一年多之久,其行为涉嫌构成挪用资金罪。法条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第一款: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或者客户资金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最本质特征法律标志必然法律后果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任何违法行为都有社会危害性,当危害性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就构成犯罪。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刑事违法是犯罪在法律上的表现,即犯罪是触犯了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区分犯罪与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分界限。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法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利为主要内容。犯罪的特征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案例分析案例1:16岁的中学生陈某,手持三棱刮刀,多次抢劫财物、殴打他人致使一人重伤,得赃款4000多元。最终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判处陈某有期徒刑4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情境思考:1.材料说明犯罪的法律后果是什么?2.判决结果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案例2:2024年10月25日,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在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再次认定余华英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依法判决被告人余华英犯拐卖儿童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案例3:2024年10月29日,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贵州省委原书记孙志刚受贿案,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孙志刚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经审理查明:被告人孙志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及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帮助,直接或通过他人非法收受上述单位和个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8.13亿余元。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孙志刚受贿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特别恶劣,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3.刑罚的分类分类:我国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案例:某日,徐某某因与他人发生争执,先后将厨房用具两次抛掷楼下,溧阳市法院审理认为,此行为构成高空抛物罪,依照《刑法》判决被告人徐某某犯高空抛物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主刑附加刑刑罚附加刑主刑管制拘役死刑有期徒刑无期徒刑驱逐出境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不关押,限制自由1-6个月外国和无国籍公民只能单独使用可单独使用,也可同时使用最高25年注意:拘役、罚金属于刑罚,适用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拘留、罚款属于行政处罚,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材料一:被告人陈某某喝酒后与被害人王某发生争吵,被他人劝开后,陈某某又找来匕首将王某刺伤,导致王某重伤。经人民法院审理,被告人陈某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赔偿王某经济损失23万余元材料二:被告人张某驾驶一辆小型轿车从慈利县城往湖南省长张高速公路慈利西收费站入口方向行驶,被当时正在执勤的交警拦下接受检查,使用酒精呼气检测仪进行初检后,标识驾驶员张某的酒精含量已达164.4mg/100ml,达到了醉酒驾驶的标准。交警当即对张某进行口头传唤,并将其送至县人民医院抽取血样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张某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醉酒后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危及公共安全,其行为已构成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1个月,并处罚金1000元。案例分析思考:材料中犯罪分子受到的刑罚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有一天,七年级女生小林和另外两个女同学小云、小冬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两个手持凶器的歹徒正在对一位同学搜身。 小云说:“我们去和那两个歹徒拼了。” 小林非常害怕,拉住小云颤抖地说:“我们别管这事了,和我们没关系,他们很恐怖的,我们快走吧!” 小冬说:“你俩盯住歹徒,我去报警。” 小冬去报警期间,一向正义感很强的小云看到被搜身的同学遭受歹徒的轮番拳打脚踢,忍不住冲了上去,企图拉开歹徒,然而势单力薄的她最终被手持凶器的歹徒打晕……请你对上述三位同学的行为和做法进行点评。生活链接在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类似陈某这样的事件:持刀抢劫、殴打他人等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生活链接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保护好作案现场等概念解读主刑管制:不予以关押,但限制其一定的自由,由社区依法实施矫正,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3年。拘役: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1年。有期徒刑: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并强迫劳动改造,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20年。无期徒刑: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强迫劳动改造。死刑:剥夺犯罪分子生命。附加刑罚金:强制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适用于贪利型犯罪,如走私、贩毒等。剥夺政治权利: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政治活动的权利。没收财产:将犯罪分子所拥有的财产的部分或全部,强制无偿的收归国有。多适用于严重的犯罪,如危害国家安全罪、金融诈骗罪等。驱逐出境: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我国国境。罚金和罚款 罚金属于刑罚处罚,适用于犯罪行为罚款属于行政处罚,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拘役和拘留 拘役属于刑罚处罚,适用于犯罪行为拘留属于行政处罚,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没收财产、返还财产以及没收违法所得 没收财产属于刑罚处罚,适用于犯罪行为返还财产属于民事责任,适用于民事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属于行政处罚,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剥夺政治权利包括: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和权利 ;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4.担任国有公司、 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学以致用案例:赵某听到女邻居邹某家中传出谩骂和殴打声,便前去查看,发现李某把邹某摁倒在地,殴打其头部。赵某立即上前制止并从背后拉拽李某,致李某倒地。李某起身后欲殴打赵某,赵某随即将李某推倒,朝李某腹部踩了一脚。看到李某无法起身后,赵某离开现场。经鉴定,李某腹部横结肠破裂,伤情属于重伤二级;邹某面部挫伤,伤情属于轻微伤。后经检察机关审查认定,赵某属于正当防卫,依法对赵某作出不起诉决定。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提示:本案例告诉我们:①法律为正义撑腰。刑法第二十条明确了正当防卫的合法性,让人们在面对不法侵害时能够勇敢地采取行动保护自己和他人,这体现了法律对正义的支持和保障。②正义行为应受保护。赵某的行为被认定为正当防卫且不起诉,这表明法律尊重和保护那些出于正义目的、为制止不法侵害而采取行动的人。③正义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对赵某的认定结果,有助于弘扬社会正气,鼓励更多的人在面对不法行为时挺身而出,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课堂小结犯罪与刑罚刑法刑罚含义: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和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作用: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含义:刑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利为主要内容。犯罪特征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本质特征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如何与犯罪行为作斗争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善于斗争,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分类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