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元朝时期,行省统筹辖区内所有钱粮赋税,其中大部分需解运京师上供朝廷,行省及下属各级官吏皆“受命于朝而后仕”。这些做法(  )
A. 加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使地方官员丧失了权力 D. 强化了皇权专制
2.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下列史料主要警醒我们不要忘记的历史是(  )
“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北京珍贵图书文物,如著名的《永乐大典》等均被洗劫一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A.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如表为“八二宪法”第十五条修正为“九三宪法”第七条的情况,这反映出我国(  )
“八二宪法”第十五条修正为“九三宪法”第七条情况
宪法 修正内容
1982年宪法第十五条原文 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
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破坏国家经济计划
1993年宪法修正案第七条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A.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C. 法制建设保障经济改革方向 D. 国家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4.下面与唐代有关的绘画作品能够反映出当时(  )
A. 民族关系融洽 B. 文学创作繁荣 C. 社会风气开放 D. 农民收入增加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成长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资吸收国。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多个国际机构都认为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这反映了改革开放(  )
A. 开启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B.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C. 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D. 加速了两极格局的瓦解
6.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字节跳动开发“AI仁爱指数”模型,降低社交平台恶意言论;美团外卖将“忠恕之道”植入配送算法,降低客户投诉率。如图为不同时期人们对孔子和儒家思想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造成从甲处到乙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B. 汉武帝将儒家学说确立为正统思想
C. 封建统治者采取顺其自然的治国之道 D. 科举制规定以儒家经典为研习内容
7.下列图片反映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末代君王残暴昏庸 B. 少数民族侵扰 C. 早期国家刑罚残酷 D. 自然灾害频发
8.“华夏”,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后逐渐演化为文化、政治实体。春秋时期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的多民族国家。这种华夏认同观念(  )
A. 扩大了战争规模 B. 产生了阶级分化 C. 促进了民族交融 D. 巩固了分封制度
9.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时,集明朝以前本草学之大成,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材料强调了李时珍(  )
A. 刻苦钻研,潜心著书 B.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 医德高尚,普济众生 D. 经验丰富,医术精湛
10.《汉书 西域传》记载,乌孙国曾发生叛乱,引起西域各国惶恐不安,都护郑吉调动士兵平乱,并及时安抚各国,使得各国依旧愿意服从汉王朝的统治。这说明西域都护的建立(  )
A. 有助于维护当地社会秩序 B. 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C. 加强了东西方物种的交流 D. 促进了各民族间和睦相处
11.首个代表现代民主主义的投票箱诞生于伦敦著名的咖啡馆。17世纪中后期,英国咖啡馆内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谈论商业和贸易,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由此可知当时的咖啡馆文化(  )
A. 体现了世界联系不断加强 B. 呈现出近代社会发展特征
C. 见证欧洲殖民掠夺的历史 D. 推动了跨区域的人口流动
12.“一条扁担两头弯,千里遥远来支前。一头挑的是白面,一头挑的是炮弹。白面送给同志吃,送上炮弹打坏蛋。”这首民谣反映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B.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 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 D. 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13.1905年,某私塾改制为新学堂,课程内容由之前的四书、五经、试帖诗等变为国语、算术、常识、体育等。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 洋务运动的推动 B. 白话文的推广 C. 维新思想的传播 D. 科举制的废除
14.1953年,鞍钢工人王崇伦发明了“万能工具胎”,将加工卡动器的效率提高6倍,一年完成四年生产任务,1956年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他的事迹体现了(  )
A. 保家卫国成为国人的共识 B. 劳动者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
C. 劳动模范最受群众的尊重 D. 第一个五年计划已提前完成
15.“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是个纺纱工兼织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他的工头彼得 奥尼恩斯发明的。只有……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结合所学知识,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瓦特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
B. 第一次工业革命都是具备科学理论的工匠依据实践经验而取得的成果
C.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技术上取得的重大突破有蒸汽机车的出现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16.恩格斯认为,自己从《人间喜剧》中学到的东西,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这说明《人间喜剧》(  )
A. 融入了对社会现象的描绘 B. 关注理论的搜集整理
C. 制约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D. 注重科学技术的介绍
17.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要求资本家们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规定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给工人们订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这说明罗斯福新政(  )
A. 凸显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B. 实施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C. 彻底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 D. 集中力量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18.202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349083.5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413.9亿元,比上年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492087.1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765582.5亿元,增长5.0%。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材料内容主题的是(  )
A.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B.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启新征程
C.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D.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最终实现
19.深圳本来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时说:“这次我到深圳一看,给我的印象是一片兴旺发达。”短短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深圳的发展说明(  )
A. 对外开放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 B. 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C. 城市改革的重心是增强企业活力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要性
20.2025年3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技术升级后首次海试并取得成功;2025年3月31号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实验卫星16号。由此可以看出中国(  )
A. 航天航海领域成就显著 B. 注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C. 综合国力世界遥遥领先 D. 科技发展水平世界第一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
21.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主政治制度与法治建设是国家统治的有力支柱,体现了社会发展的程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马人在思想上的一个最重要的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
——改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美国的民主实践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与英国的议会制相比,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经过长时间的磨合,特别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使其民主形式看上去更加细腻,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越此前的英国。
——孙瑛辉《论民主的多样性及其科学把握》
材料三:
(1) 材料一中的“成文法”指的是哪部法律文献?它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2)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哪部宪法确立了美国的民主政体?据材料二概括美国的民主实践“新”在何处?
(3) 请结合材料三,围绕“民主与法治建设”,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 根据材料概括“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取得了什么阶段性成果?
(2) 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党在探索过程中取得的建设成就。
(3) 综上,党的奋斗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提供了什么“宝贵经验”?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俄国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对比表
国家 人均收入(卢布) 铁产量(万吨) 铁路长度(千米) 社会制度
俄国 71 29 1600 封建农奴制
英国 323 225 14603 君主立宪制
德国 150 108 9160 总统共和制
法国 175 40.2 10065 君主立宪制
材料二明治政府参照赴欧美考察的使节团所报告的先进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政府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按照西方的样板,发展经济。 1880年以前,国家投资兴办官营企业,引进西方的科技成就与设备,从而供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仿效。1880年以后,政府实行“官业下放”,将官营企业转让给私人资本家,大力扶持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
(1) 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的社会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政府的应对措施。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治政府是如何“进行现代化建设”的?
(3)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简要评价近代日、俄的改革。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员在敌人后方消灭敌伪政权建立抗日政权之时,应该采取我党中央所决定的“三三制”,不论政府人员中或民意机关中,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而使其他主张抗日民主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三分之二。无论何人,只要不投降不反共,均可参加政府工作。任何党派,只要是不投降不反共的,应使其在抗日政权下面有存在和活动之权。
——毛泽东《团结到底》(1940年)
材料二: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战时领导的重要民主政权组织形式。开明士绅、少数民族等人士的加入,提高了边区政权的号召力,有效整合社会各阶层的抗日力量,形成了全民抗战的强大合力。民主人士积极为边区建设建言献策,提高了抗日民族政权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民主试验田,参议会不仅推动边区建设与抗战胜利,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实践路径和制度雏形。
——摘编自张雪梅、刘瑞儒《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的成功探索》
(1) 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民主政权建设的具体措施。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这一民主政权建设具有哪些作用。
(3) 综上所述,从民主政权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角度,谈谈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对当代中国民主建设的启示。
三、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5.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百年奋斗,取得了伟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9月21日)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凝练了党取得伟大成就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韩庆祥指出,在十条历史经验中,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中国道路等更具有总体性,能统领其他历史经验。
——摘编自何成刚《党的百年奋斗经验与中学历史教学》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
(2) 根据材料二,从“更具有总体性”的四条历史经验中任选一条,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有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B
12.【答案】A
13.【答案】D
14.【答案】B
15.【答案】D
16.【答案】A
17.【答案】A
18.【答案】C
19.【答案】B
20.【答案】A
21.【答案】【小题1】“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地位:《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小题2】宪法:1787年美国宪法;“新”: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确立了“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基本原则
【小题3】观点:我国法制建设不断健全与完善。
论述: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凝聚各方共识,通过《共同纲领》,确立新中国政治框架,为建国初期提供法律依据,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根本大法形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根本法形式确认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系统规定了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标志着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1982年,我国颁布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比较完善的一部宪法。这样,我国法制建设有了系统的法律体系保障,在实践发展中不断健全与完善
22.【答案】【小题1】成果:消灭剥削制度,实现社会变革或迈入社会主义社会
【小题2】成就: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如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胜利、大港油田等;新兴电子、原子能、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国防尖端科技取得了巨大进展,如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小题3】经验:制定经济政策应结合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等
23.【答案】【小题1】危机:封建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措施:亚历山大二世实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小题2】向西方国家学习;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保护、扶持私人企业;分阶段进行
【小题3】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为了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统治,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4.【答案】【小题1】具体措施:实行民主选举;实行“三三制”原则
【小题2】作用:凝聚抗日力量,促进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抗日民族政权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有助于边区建设;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实践路径;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提供制度雏形
【小题3】启示:要立足实际,不断试错与总结,探索出适合国情与发展阶段的政治模式
25.【答案】【小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小题2】【示例一】
观点: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成就的宝贵历史经验。
论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总之,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示例二】
观点: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成就的宝贵历史经验。
论述: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使许多农民获得土地,受到广大农民拥护。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推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约3亿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和大量农具、房屋等,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总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坚决维护者。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