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评估试卷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D B D A C 6—10 B D C A C11—15 A B C B A 16—20 D C A C B二、材料题21. (1)原因:庶族中小地主积极要求参政,改变政治地位;急需有能力的官吏充实到官府机构中;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贡献: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2)增加科举取士名额。(1分)(3)对考试题目、答题标准均进行严格规定;规定答卷的文体格式,固定为“八股文”。(2分)22. (1)分布特点:隋唐以来北方粮食亩产量相对稳定,宋代以来南方粮食亩产量超过北方且相对稳定(1分);原因:唐朝中期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南方社会相对安定(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2)政府的支持和推广(1分);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南方(经济重心南移)。(1分)(3)农作物品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高产农作物引进提高粮食总产量;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4)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科技兴农;制定法律、政策等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23.(1)交往国家多;交往方式多样;影响深远。(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2)陆路交通的阻塞;国家大力提倡、鼓励海上贸易;造船术的改进、指南针的应用等技术因素的推动。(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3)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24. (1)观点: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1分);活字印刷术在北宋由毕昇发明,提高了书记印刷效率,有利于文化传播;指南针在宋代广泛应用于航海,促进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火药在宋代广泛应用于军事,改变战争方式。(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2)《本草纲目》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1分,三部著作中任选一部评价即可)(3))实用性特征的科学传统是整个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不可能彻底改变;大一统专制统治社会结构无法得到改造(或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大一统专制统治,实行极端严厉的控制)。(2分)(4)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同时社会发展也影响科技进步。(1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25. (5分)等级建议一等 (5—4分) ①题目恰当,观点明确 ②史实运用正确。 ③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二等 (3—2分) ①题目恰当,观点较为明确 ②史实运用基本正确。 ③条理较为清晰,语句较为通顺,表述较为完整。三等 (1—0分) ①题目不恰当,观点不明确 ②史实运用不正确。 ③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表述不完整。示例清朝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清朝康熙年间通过雅克萨之战击败俄军,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明确了中国的领土范围。清朝巩固边疆的举措,进一步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评估试卷七年级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2.开卷考试,可查阅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个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这一运河网络,使隋帝国能以南方的粮食和其他物资供养洛阳,并且给北方边境提供战略后勤保障。”材料意在强调,运河网络A.提高了行政效率B.加重了百姓徭役负担C.促进了民族融合D.有利于巩固隋朝统治2.唐朝在建立后,“增损隋律”,制定唐律,尽削前朝“烦峻之法”,“用法务在宽简”。这反映了唐朝A.加强吏治整顿B.吸取隋亡的教训C,注重经济发展D.开创三省六部制3.唐都长安约有百万人口,其中有来自中亚、波斯、大食、新罗等地的商人、使节、留学生数千人。很多外商在西市开设货栈,买卖货物。这反映出A.唐朝政治制度完备B.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C.唐朝民族关系和睦D.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4.导致下图中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万户)1000约9008006004002001931200天宝年间759年779年注:数据来源于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A.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C.唐朝灭亡D.后唐建立5.唐朝诗人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描写了一次军营的晚宴,其中有诗句:“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这句诗可以佐证当时子A.中外经济交流频繁B.都市生活繁华多彩C.民族间的交往交融D.唐朝开始由盛转衰七年级历史1页(共6页)6.历史示意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历史。如图反映的史实是天竺(终点)西域高昌凉州长安(起点)A.文成公主入藏B.玄奘西行C.丝绸之路开辟D.鉴真东渡家裙班《7.甘肃敦煌莫高窟持续了900多年的开窟、造像、绘画,拥有约45000平方米的壁画,不仅表现了不同时代佛教的主题,更生动地呈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莫高窟被称为“墙壁上的博物馆”。据此可知,敦煌莫高窟体现了A.西汉加强对周边地区的管理B.丝绸之路商业贸易十分繁荣C.古代民族间交流交融的频繁D.史料价值和艺术审美的统一8.宋朝在府、州设置通判,多以京中高官出任,与知府、知州共同管理地方。知府、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由通判的联署方能生效。由此可知,通判的设立A.分散和削弱相权B.增强了知州权力C.强化了中央集权D.节约了财政开支9.右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A.民族文化的交融B.农业的生产发展C.民族矛盾的加剧D.海外贸易的兴盛10.南宋诗人林升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描绘的是南宋《A.社会秩序安定B.自然条件优越C.统治集团偏安D.人民生活富足11.元朝行省辖区广阔,权力较为集中,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相互制衡的制度意图明显不同,但元朝行省权力又能做到大而不专”,这表明行省制A.有效维护大一统的局面B.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C.对西藏正式行使管辖权D.结束了多个民族政权并立12.《文献统考》中记载:“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由此可知,纸币出现有利于A.农业的发展B.商业的发展C.手工业的进步D.交通运输13.阿拉伯名医阿维森纳发明的丸衣法传入宋朝,经过改良成为蜡丸:中国的脉学、理疗等方法为阿拉伯医学所采用。以上表述反映出宋朝时期A.繁荣的海外贸易B.中国药材传入欧洲C.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D.中外经济联系密切装茶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历史 - 答案.docx 七年级历史.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