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件(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件(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的学习,认识到法律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维护统治秩序的规范。(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通过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发展历程、拜占庭帝国的位置和版图等,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通过对拜占庭文化的了解,认识到文化是在传承中发展的,激发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和热情;认识到文化的发展是多元的,只有在扬弃中才能获得发展。(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目录
CONTENTS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一)拜占庭帝国的形成
罗马
君士坦丁堡
罗马帝国
395年
395年
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进入中世纪
又叫拜占庭帝国,继续存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公元330年5月11日,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拜占廷建立新都,命名为新罗马,但该城普遍被以建立者之名称作君士坦丁堡。在公元4世纪中期到公元13世纪初期时,君士坦丁堡是全欧洲规模最大且最为繁华的城市。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进入中世纪。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一)拜占庭帝国的形成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为什么还能延续下去?
农业
商业
材料:君士坦丁堡处于中心位置,它的码头和港口几乎控制着黑海和地中海之间的所有贸易,使得东罗马帝国的国势如虎添翼。
——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帝国的国库充盈,能够招募雇佣军,并且用大量金钱贿赂和收买敌人,故而能够摆脱困境。而且其所处的地中海东部地区,城市工商业经济一直保持繁荣,埃及和叙利亚的农业也能够为其保持基本的经济保障,手工业也很发达……
——王斯德《世界通史》
1.地理位置优越(欧亚非三洲交汇)版图辽阔,社会稳定。
2.农业商业发达,经济繁荣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二)拜占庭帝国的“黄金时代”
查士丁尼认为巩固统治的工具是什么?
文治、武功
查士丁尼大帝和廷臣们
527年继任,执政帝国38年,用22年征战四方。
东罗马帝国皇帝
查士丁尼个人简历
用5年修建圣索菲亚大教堂,
用36年组织编撰罗马民法大全。
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我们要重现罗马人的名誉。
“黄金时代”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三)查士丁尼统治措施
1.对外征服扩张
萨珊波斯
作战
征服东哥特王国
占领西哥特王国南部
征服北非汪达尔王国
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在他统治期间拜占庭帝国收复了许多曾经属于罗马帝国的土地,使地中海再度成为罗马的“内海”。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三)查士丁尼统治措施
2.对内编撰修缮法律
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
专制权力。
查士丁尼继任皇帝后,
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从529年起,历时6年,
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
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
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法典》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
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罗 马 民 法 大 全 法典名称 法典内容
《查士丁尼法典》
《新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撰而成
由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而成
用以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由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而成
(三)查士丁尼统治措施
2.对内编撰修缮法律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三)查士丁尼统治措施
2.对内编撰修缮法律
材料一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二 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三 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
——《罗马民法大全》
广泛应用:
对财产、买卖、债务、
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进步性: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不再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局限性:仍然承认奴隶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罗马民法大全》承认什么制度的合理性?
与之前相比有何进步性?《罗马民法大全》对哪些法律关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三)查士丁尼统治措施
2.对内编撰修缮法律
材料一 《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
——《社会变迁与《罗马民法大全》的编撰》
材料二 十五、十六世纪,西欧各国,除英国外,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三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武力因为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亡,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永久的征服。
——19世纪德国伟大的法学思想家耶林
积极影响: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根据所学,概括罗马法发展演进历程:
习惯法
成文法
公民法
万民法
《罗马民法大全》
执行过程中有很大随意性,平民贵族矛盾尖锐。
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遏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十二铜表法》
仅适用于罗马公民
起源
发展
完备
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包括外邦人)
公民法VS万民法:法律的适用范围不同
习惯法VS成文法:法律的表现形式不同
标志着罗马法已发展到完备阶段,
是世界史上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法律。
罗马共和国时期
罗马帝国时期
拜占庭
帝国时期
关系:继承并发展
贰·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一)灭亡历程
7世纪中后期
阿拉伯人进攻
解决
措施
军区制:把行省改为军区,自由民编入军队,军事将领成为地方的行政长官
后期地方独大,削弱皇权
9世纪后
遭遇多处进攻
版图不断缩小
问题
长期战争致财政枯竭
解决措施
求助西方封建主的军事援助(十字军东征)
趁火打劫
13世纪初
十字军东征占领拜占庭大部分领土
14世纪初,受到新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
拜占庭帝国与诸军事势力的斗争事实上保护了西欧,为其相对稳定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内 忧 外 患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二)灭亡原因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指出拜占庭衰亡的原因?
它于罗马帝国内诞生时就早已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它在过去的强权和光荣的阴影中成长,并试图维持和恢复这种权力和荣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外因:
(1)外族的入侵,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阿拉伯人、奥斯曼人等)
(2)十字军东征的打击;
内因:
(1)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2)骄傲自大,封闭保守
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改革开放,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三)拜占庭帝国的文化的影响
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拜占庭文化是东西方文化汇合的产物……位于东方伊斯兰世界和西方拉丁基督教世界之间的拜占庭,不仅充分吸收了这两种文化的优秀成果,而且也在它们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基督教文明
古希腊罗马文明
东方文明
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
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
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
拜占庭文化。
拜占庭文化
特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三)拜占庭帝国的文化的影响
材料一 拜占庭国家正遭到奥斯曼土耳其人的进攻而走向灭亡,大批报国无望的知识分子纷纷逃亡到意大利… …这些拜占庭学者将大量古希腊和拜占庭时代的古代手稿、文物和书籍带往意大利,激起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作家崇尚古典文化的热潮。
——摘编自陈志强《盛世余晖》
对东欧:对东欧文化影响巨大。
俄罗斯国徽
拜占庭图腾
俄文字母
塞尔维亚字母
材料二
对西欧: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
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课堂小结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帝国之兴
帝国之亡
“武功”——版图地跨欧亚非三洲
查士丁尼一世
“黄金时代”
“文治”——《罗马民法大全》
标志: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
启发:
开放包容使文明繁荣,
保守狭隘使文明落后。
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文化特色:
兼收并蓄
影响:
深刻影响了俄罗斯东欧地区
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叁·巩固练习
1.教师在介绍某一历史人物时,着重提到了“东罗马帝国”“《罗马民法全》”“欧洲民法基础”等关键词,据此判断,该历史人物应是( )
A.伯里克利 B.亚历山大 C.查士丁尼 D.查理曼
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东罗马帝国“《罗马民法大全》”“欧洲民法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原稱拜占庭,故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四,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间所写的《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统民法的基础,C项正确;伯里克利是雅典著名的执政官,其在位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犀峰,与题章不符,排除A项;亚历山大是马其顿著名的国王,建立了地万吹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查理曼是法兰克著名的国王,与题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528年,东罗马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法典。这部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仑法典》
C
解析:528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法典;《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法律;《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统治时期颁布的资产阶级法典。
3.拜占庭文化最突出的特征是继承了古典时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同时又吸收了早期基督教和古代东方文化,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此处“独特”是指拜占庭文化( )
A.承前启后 B.独树一帜 C.兼收并蓄 D.不断创新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拜占庭文化的特征。根据材料“继承了古典时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同时又吸收了早期基督教和古代东方文化”可知拜占庭文化吸收了东西方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A、B、D项概括特征都不准确。
4.《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为了保证遗产的真实性,以免发生欺诈,除了上列这些程序外,朕又以宪令补充规定,继承人的姓名须由遗嘱人或证人亲笔书写,一切都应依照宪令的明文办理。”这体现了罗马法( )
A.维护了统治阶级的权益 B.注重个人私有财产保护
C.旨在消除社会矛盾 D.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B
解析:根据“继承人的姓名须由遗嘱人或证人亲笔书写,一切都应依照宪令的明文办理”可知,这一做法是为了保护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愿能够得到实现,从而保护他的私有财产,故B正确;材料体现罗马法注重个人私有财产保护,没有体现维护统治阶级的权益,旨在消除社会矛盾,排除AC;材料体现罗马法注重个人私有财产保护,不是奠定欧洲民法的基础,排除D。故选:B。
5.在罗马的许多公共广场和建筑中,可以看到描绘罗马法官和法律原则的雕像和浮雕。这种艺术行为最有可能旨在( )
A.展现罗马艺术水平 B.推动罗马法普及
C.表现“神人同形同性” D.倡导民主与平等
B
解析:据“在罗马的许多公共广场和建筑中,可以看到描绘罗马法官和法律原则的雕像和浮雕。”可知,这种艺术行为最有可能旨在推动罗马法普及,以促进公共安全和法律秩序的恢复,B项正确;“展现罗马艺术水平”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A项;“神人同形同性”在题干中未有涉及,排除C项;题干中的艺术行为最有可能旨在推动罗马法普及,民主与平等在题干中未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