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件(28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件(28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导入新课
欧洲早期工场手工业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欧洲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地点等发展概况。(时空观念)
(2)了解西欧农村出现的垦殖运动,分析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唯物史观角度正确看待理解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建立过程和特点。(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知道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产生的原因和他们对西欧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通过西欧社会转型,知道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培养创造精神,提升创造能力。(家国情怀)
目录
CONTENTS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壹·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一)农业
封君封臣
制后,
庄园兴起。
城市兴起,
农奴成为
市民条件
庄园遍布
欧洲各地,
90%人居
住庄园里
回顾西欧中世纪庄园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11世纪前后,西欧社会相对趋于稳定,人口持续增长。1050—1350年间,欧洲人口增加了3倍。随着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原有的庄园所拥有的土地己不足以供所有人使用,庄园中出现许多无地或少地的人,流浪汉增加。
材料二:生产工具——重型轮式犁取代原始爬犁
动力来源——马力得到有效利用
耕作制度——三田轮作制取代双田轮作制
农产品加工技术——风力磨坊和水力磨坊
阅读课本与材料,说说11世纪以后西欧农村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人口增长,对耕地需求增多
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的进步
1.背景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一)农业
2.垦殖运动
材料一 11世纪前后,西欧社会相对趋于稳定,人口持续增长。1050-1350年间,欧洲人口增加了3倍。随着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原有的庄园所拥有的土地己不足以供所有人使用,庄园中出现许多无地或少地的人。
——洛·M·奇波拉 《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农业工具的改进,10世纪以来重犁的普及,不必纵横对翻,自然形成高垄和深沟,可以节省人力非常便于种植作物和提高产。
——黄洋、赵立行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增加耕种面积
开发荒芜的土地
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生产力的发展)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一)农业
2.垦殖运动
从11世纪至14世纪中叶,大约持续了三个半世纪的时间。垦殖面积如此之大,触动了西欧大部分土地....拓荒者是农村居民中的各个阶级,有领主,有修道院,有自治团体,更有成千上万的普通农民。他们被财产和自由所吸引,走向荒芜的田野,走向人迹罕至的森林、山地和沼泽,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拓荒及移民。
——侯建新《圈地运动的先声:中世纪西欧大垦荒》
中世纪晚期垦殖运动的特点?
持续时间长
垦殖面积大
参与阶层多
多数是农民自主开发垦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一)农业
2.垦殖运动
新垦区与封建庄园有何不同?
新垦区与旧庄园彼此不相干,就像两个不同的世界一样。居民几乎全部都是自由农民,新垦区的治理模式不是人的依附关系,不需要交纳捐税,他们只需缴纳一笔资金,就可以获得耕地和获得房屋的居住权。新垦区对附近的庄园农奴颇具吸引力。
——亨利·皮朗 《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
新垦区更加自由,没有人身依附关系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影响:庄园人口锐减,劳动力短缺,庄园制度逐渐衰落和瓦解。
农奴
自由农民
① 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
② 缴纳迁徙税离开庄园
摆脱领主人身束缚
面对上述现象领主该如何选择?
农奴要想离开庄园成为自由农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呢?
(一)农业
3.庄园的衰落和瓦解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一)农业
4.建立租地农场
领主
富裕农民
建立
租地农场
少地或
无地农民
出租自营地收取租金
提供种子、牲畜、
农具和其余资本
承租、购买领主土地
转租、购买其他佃户
的地产
被雇佣、提供劳动力
契约关系
雇佣关系
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在租地农场,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经营者承租土地,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并将产品面向市场。
产品
推向市场
相关史事
集中土地
租地农场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土地所有者
(领主或佃户)
租地农场主
雇佣农民
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马克思
马克思
雇佣关系
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农业资本家
货币关系
契约关系
租地农场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经营方式
农场主与承租人形成了雇佣关系,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一)农业
5.租地农场性质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变化:
西欧庄园 租地农场
产生背景
流行时间
土地规模
经营者 和劳动者
生产关系
产品流向/生产目的
性质
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庄园制度衰落
9世纪开始,11世纪普及
14世纪中叶以后
分散
集中
领主
佃户(农民、农奴)
租地农场主
农业工人
以劳役地租为主的依附关系
以货币为主的雇佣关系
产品自给自足
产品面向市场
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带有资本主义性质
从封建庄园到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
(一)农业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二)手工业
1.背景
随着剩余农产品的增多,手工业得到发展并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中世纪的手工业商品交换市场
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
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
劳动力增加
生产规模扩大
中世纪后期欧洲市民的生活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手工工场
市场
手工业者
农业工人
提供生产原料
统一生产工具
统一生产地点
出卖劳动力
商人
工人
形成雇佣关系
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
随着手工工场的集中,雇佣劳动和为市场而生产,
手工业行业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
(二)手工业
2.形成过程
(三)影响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问题思考】新的生产经营方式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出现,带来什么影响?
土地关系变化
手工业的发展
(庄园制度→租地农场)
(手工作坊→手工工场)
生产力进步
生产关系
社会的整体面貌
影响: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启示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源
贰·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一)富裕农民
大佃农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更新设备,改善灌溉,以及改良土壤和畜牧品种,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他们还是该时期的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至少在中世纪晚期及近代早期,他们及其延伸体乡绅控制了英国的地方事务。在村庄, 他们被称为“头面人物”,是公共事务的领袖。
——侯建新《资本主义起源新探》
庄园主
出售或出租土地
富裕农民
骑士
乡绅
集中
土地
农场主
西欧农村
富有生气的
阶级力量
无地农民
成为农业工人
出卖劳动力
富裕农民
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二)市民阶层
强化王权
所需政治力量
掌握生产资料
失去生产资料
手工
工场主
工场雇佣工人
市民
阶层
手工
业者
商人
在欧洲,随着商人、金融家和制造业者的荷包日益丰厚,权力也跟着水涨船高,就是拜这种半独立的地位之赐——国君为了掌控乡间坐大的贵族地主,越来越仰赖自治城市和他们的财富。
——《极简欧洲史》
市民阶层
政治权利
不断扩大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三)影响
材料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引起了社会巨大变化,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逐渐瓦解……在精神文化方面,人们力争从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追求现实生活,尊崇理性与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扩大,极大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和活动范围。他们越海穿洋,走向欧洲以外更加广阔世界。
——《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中世纪城市逐渐造就了一个中间阶级(市民阶级)。正是市民阶级的财富拥有、职业经历、受教育程度和其在城市中已有的政治管理经验和民主理念与实践,使他们成长为可以与贵族相匹敌的显要阶级,他们将这种进行民主政治的能力和意愿带入国会发挥作用,加快了近代国家民主政治的形成。
——庞兹《中世纪城市》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西欧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早期资产阶级
思想
文艺复兴
经济
新航路开辟
政治
资本主义制度
课堂小结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农业
垦殖运动
庄园衰落
租地农场
土地关系变化
土地集中
手工业
手工工场
手工业者、农民、商人经营手工业
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社会结构的变化
农村
富裕农民
城市
市民阶层
西欧新的阶级力量
(早期资产阶级)
预示西欧近代文明曙光开始出现
叁·巩固练习
1.在14至16世纪的英国乡村,货币地租的发展、自营地的出租、土地市场的活跃、农奴制的瓦解等因素共同促成了( )
A.庄园制度的形成 B.工厂制度的建立 C.租地农场的兴起 D.手工工场的出现
C
解析:根据题干“货币地租的发展、自营地的出租、土地市场的活跃、农奴制的瓦解”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都共同促进了庄园制度的瓦解和租地农场的兴起,C项正确;自9世纪起,西欧社会开始流行一种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封建庄园。庄园制度形成于中世纪早期,而材料是中世纪后期,排除A项;19世纪工厂制度建立,排除B项;材料涉及乡村农业,而不是手工工场,排除D项。故选C项。
2.“一些西欧商人绕过行会,自己购买原材料提供给手艺人。在支付原材料和雇佣人力上压低价格,出售产品时抬高价格,以确保投资回报的最大化。”材料反映当时西欧( )
A.生产的资本主义化 B.封建行会的发展
C.工厂制度逐步形成 D.庄园经济的兴起
A
解析:根据材料“一些西欧商人绕过行会,自己购买原材料提供给手艺人。在支付原材料和雇佣人力上压低价格,出售产品时抬高价格,以确保投资回报的最大化”据所学可知,中世纪末,庄园经济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农村出现了新的生产经营方式——租地农场,在城市出现了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手工工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即生产的资本主义化,A项正确;此题意在强调生产领域的资本主义化,而非对封建行会进行评价,排除B项;工厂制度逐步确定要到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中世纪末,西欧庄园经济日益衰落,排除D项。故选A项。
3.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出现手工工场,它最主要的特点是( )
A.雇佣关系 B.劳动人数多 C.技术水平低 D.自给自足
A
解析:根据题干“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出现手工工场,它最主要的特点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雇佣关系。手工场里,工人不是自给自足地进行生产,而是依附于工场主,以工资的形式进行雇佣劳动,体现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初步特征,A项正确;劳动人数多不能说明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如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都实行集体劳动,生产关系是隶属而非资本关系,排除B项;手工工场时期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使用技术水平较高的工具进行生产,排除C项;自给自足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是个体生产而非生产组织的资本化,排除D项。故选A项。
4.据欧洲14世纪文献记载,一名庄稼汉在连续三年的每一年中都在为不同的雇主工作,离开雇主就是因为可以在别处拿到更多的工资。这种情况反映了中世纪( )
A.农村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B.领主出租土地获得收益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 D.土地的所有权发生变化
C
解析:根据题干,庄稼汉为不同雇主工作,获取工资,这更直接反映雇佣关系,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雇佣劳动,C项正确;根据题干,庄稼汉可以为不同的雇主工作,体现不出有人身依附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领主出租土地的内容,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直接提到土地所有权的变更,而是关于劳动力的流动,排除D项。故选C项。
5.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和社会都出现新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 )
A.庄园制度、封君封臣 B.城市自治、大学兴起
C.租地农场、市民阶层 D.人文主义、殖民争霸
C
解析:根据材料“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和社会都出现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推动欧洲社会经济的资本主义变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工商业日益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市民阶层出现,C项正确;庄园制度、封君封臣是欧洲中世纪时期的经济制度,不属于欧洲经济的转型,排除A项;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但不属于经济和社会的变化,排除B项;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排除D项。故选:C。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