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课件(33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课件(33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导入新课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学习目标
(1)知道探寻新航路的热潮,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识读地图《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意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感受和学习欧洲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目录
CONTENTS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三、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哥伦布
壹·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一)概念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西欧各国开辟了不经过地中海到达亚洲、通往美洲以及环球航行的航路,这一系列航路均被称为“新航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也被称为“地理大发现”。
何为“新航路”
欧洲14-16世纪被称为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文艺复兴运动
人文主义
开辟新航路
连接世界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二)原因
材料一:15世纪末期的欧洲,社会分工不断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迅速增多,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的需要量大大增加。于是,西欧的国王、贵族和商人到处追求黄金白银,形成一股贵金属热。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
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
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行记》
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场需求扩大,新兴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根本原因)
马可·波罗
2.社会背景:马可·波罗描绘的东方国家使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社会的热潮。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材料三: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比原价高8—10倍)。因此,西欧各国迫切需要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3.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东西方之间的传统通商要道,欧洲人迫切需要通往东方的新商路。
(二)原因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二)原因
14-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人文主义提倡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
——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4.精神动力: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潮鼓励人实现自我价值。
(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航海家迪亚士
航海家哥伦布
(远航传教)是上帝给我独一无二的天恩……
5.宗教动力:对外传播基督教的需要。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三)条件
这一时期,欧洲人能够实现远洋航行的客观条件有哪些?
沙漏(时间)
多桅三角帆船(动力)
象限仪(位置)
卡瑞克帆船为一款在15世纪盛行于地中海的三桅或四桅的帆船。从单帆到多帆可适应不同的风向及海流。卡瑞克帆船是欧洲史上第一款用作远洋航行的船舰。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大大提高航行效率。
1.指南针的应用
2.航海和造船业发达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三)条件
托勒密《地理学指南》
3.“地圆说”的流行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三)条件
葡萄牙
亨利王子
西班牙
伊莎贝拉一世
葡萄牙亲王亨利王子(1394年—1460年)因设立航海学校、奖励航海事业而被称为“航海者”。在他的支持下,葡萄牙成了欧洲的航海中心。
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为支持远洋航行,不仅掏净了国库,甚至卖掉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宝。在王后的鼎力支持下,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开始了远航。
我也一样
国家统一,不差钱
水手们因患败血症而虚弱了,只有一点淡水可喝,少量劣质腐烂的饼干可吃。他们渴望能抓着些老鼠,啃牛皮和吞食锯末以暂时平息饥饿的阵阵剧痛。
——麦哲伦航海日记
主观条件:1.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2.航海家们无畏开拓精神。
贰·哥伦布“发现”美洲
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一)迪亚士
航海家 迪亚士(葡萄牙人)
资助国家
航行时间
航行路线
成果
1487-1488年
实际上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葡萄牙→非洲好望角
好望角
葡萄牙
这里多风暴雨,海浪汹涌,迪亚士把这里叫做“风暴角”。回国后,国王觉得这样的叫法并不吉利,把它改为“好望角”,意为“能看到富庶的东方”。迪亚士也被后人称为“好望角之父”。
第一位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
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二)达·伽马
航海家 达·伽马(葡萄牙人)
资助国家
航行时间
航行路线
成果
葡萄牙
1497-1498年
葡萄牙→好望角→非洲东海岸→印度洋→印度西海岸
到达印度,带回了大量的香料和黄金
第一位找到从欧洲直通东方国家新航路的航海家
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三)哥伦布
航海家 哥伦布(意大利人)
资助国家
出发时间
航行路线
成果
西班牙
1492年
西班牙→大西洋→美洲(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此后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
1501-1502年,意大利学者亚美利哥,通过考察证实哥伦布所到达的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块新大陆,于是这个大陆就被称为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
发现“美洲”新大陆
第一位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家
印第安人
叁·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三、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航海家 麦哲伦(葡萄牙人)
资助国家
出发时间
航行路线
成果
西班牙
1519-1522年
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西班牙
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航海家
(一)概况
三、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航海家 航行时间 资助国家 航行路线 贡献
迪亚士
达·伽马
哥伦布
麦哲伦
1487-1488
葡萄牙
1497-1498
葡萄牙
西班牙
1492
1519-1922
西班牙
沿非洲西海岸南下
——非洲的好望角
打开了绕到非洲南端
通往东方的航路。
经好望角——非洲东海岸
——印度
第一个找到了从西方
直通东方的新航路
西班牙——横渡大西洋
——美洲的古巴、海地
发现美洲新大陆
西班牙——大西洋——
太平洋——印度洋——欧洲
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
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填写四次重大航行的情况
三、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二)精神
阅读相关史事,说说我们应该学习航海家们的什么精神?
相关史事
哥伦布船队,
出发时87人,
生还者40人;
达·伽马船队,
出发时170人,
生还者54人;
麦哲伦船队,
1080个日夜,
17000公里航程,
出发时260人,
生还者18人。
知识拓展
驶过海峡(麦哲伦海峡)后,他的船队又航行了四个月才在关岛装载上新鲜补给。那段日子里,船员们啃着虫蛀的饼干,嚼着在海水里泡软的皮革,喝着腐臭的水。船上的老鼠被饥饿的船员们当成了美味佳肴。一个幸存者在他的航行记录中说,船员们甚至把牛皮放在海水中泡上四五天,软化以后在煤火上烤着吃。由于饮食中缺乏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很多人患上了可怕的坏血病,牙龈腐烂,牙齿脱落,脓肿,出血,虚弱,精神失常,最终死亡。
——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勇于开拓、创新进取、不怕牺牲、克服困难……
三、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三)影响
影响: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新航路开辟之后,每年运往里斯本的胡椒猛增至7000吨以上。传统的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区域的海上贸易,此时,转移到了大西洋的欧洲沿岸地区。
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葡、英以及尼德兰所代替。
——张延玲,隆仁主编
《世界通史》
地中海
大西洋沿岸
三、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欧洲人去往东方的旧航路
欧洲人开辟的新航路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不经过地中海,而是绕过非洲到达亚洲、通往美洲以及环球航行的航路,这一系列航路均被称为“新航路”。而在这个过程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所以西方史学界又把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三)影响
三、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三)影响
材料二 随着西方殖民时代的到来,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世界物种大交换示意图
影响: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往来日益密切。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三、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世界
1543年意大利制图家巴蒂斯塔·阿格尼斯《航海地图集》中的世界地图
15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世界
古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地理学指南》中的世界地图
影响: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欧洲
非洲
亚洲
欧洲
非洲
亚洲
大西洋
印度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太平洋
美洲
(三)影响
三、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美国庆祝哥伦布日
哥伦布头部被抗议者毁坏
1493年哥伦布二航美洲时便开始了对印第安人的征服、杀戮和奴役。在殖民者屠杀、奴役、造成的饥馑、传入的疾病瘟疫的打击下,印第安人人口锐减,部分地区一段时间内还出现了种族灭绝的惨剧。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原住民抗议
印第安人中流行天花
被贩运的黑人奴隶
影响:对亚非美洲:揭开了殖民掠夺的序幕,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三)影响
课堂小结
新航路开辟
原因
条件
过程
影响
①地圆学说流行②掌握了罗盘技术③欧洲造船技术取得突破。
④王室的支持⑤航海家的探索精神。
①欧洲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新兴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市场。
②马可波罗描绘的东方富庶昌明,激起欧洲人对东方无限向往。
③传统东西方商路受阻。
(1)迪亚士
(2)达·伽马
(3)哥伦布
(4)麦哲伦
①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④西欧开启了殖民掠夺的道路。
葡萄牙(向东)
西班牙(向西)
到达好望角
到达印度
发现美洲
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肆·巩固练习
1.在迪亚士发现好望角前,欧洲与东方贸易经多个中间商,货价昂贵;达·伽马开辟新航线后,欧洲商人直接从印度采购香料,成本大降。这直接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
A.推动了欧洲的殖民扩张 B.导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C.打破了原有的贸易垄断 D.促使世界市场的完全形成
C
解析: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迪亚士发现好望角前,欧洲与东方贸易经多个中间商,存在贸易垄断,货价昂贵;达·伽马开辟新航线后,欧洲商人直接从印度采购香料,打破了原有的贸易垄断,使得成本大幅下降,该项符合题干所表达的直接反映的内容,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确实推动了欧洲的殖民扩张,但题干中主要强调的是贸易成本的变化,未涉及殖民扩张相关内容,所以A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侧重于从地理连接、文化交流等方面体现,题干重点是贸易成本降低,并非强调世界连接成整体这一影响,排除项;世界市场完全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新航路开辟的时间不符,且题干也未体现世界市场完全形成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2.哥伦布探险的念头产生于里斯本崇尚探险的环境,知识分子普及推广科学知识的热情,以及有权者与有钱者对哥伦布航行的支持,最终促成西班牙国王接受哥伦布的计划。不过他是否支持某次具体探险计划,有一个总的原则:他必须获益。西班牙国王看到一些头脑清醒而又行动稳健的财阀支持这个计划时,终于下决心支持哥伦布。由此可见,国王支持哥伦布是因为( )
A.科学知识的广泛推广 B.要与大财阀争夺权力
C.为了获取巨额的利益 D.哥伦布具有探险精神
C
解析:据“他必须获益,西班牙国王看到一些头脑清醒而又行动稳健的财阀支持这个计划时,终于下决心支持哥伦布”可知,国王支持哥伦布是因为为了获取巨额的利益,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C。
3.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是一次空前的壮举。小明要探究麦哲伦船队的航行经历,最可信的资料是( )
A.以麦哲伦为主题拍摄的电影 B.菲律宾流传的关于麦哲伦的故事
C.麦哲伦船队船员的航海日记 D.辽海出版社出版的《麦哲伦传》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史料是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第二手史料是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是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研究对象的情况。第一手的史料价值较高,麦哲伦船队船员的航海日记属于第一手资料,C项正确;以麦哲伦为主题拍摄的电影不是第一手资料,带有主观色彩,排除A项;菲律宾流传的关于麦哲伦的故事不是第一手资料,流传的故事有很多后添加的成分,有很多不真实的成分,排除B项;辽海出版社出版的《麦哲伦传》是二手资料,不是探究麦哲伦船队航行经历的最可信的资料,排除D项。故选C项。
4.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辣椒的传入使得中国饮食文化中的“辣”味得以丰富和发展;而番茄的传入则推动了意大利披萨等美食的诞生。这表明新航路开辟( )
A.解决了欧亚大陆的饥荒问题 B.推动了世界饮食文化的发展
C.促使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导致了传统烹饪技艺的衰落
B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辣椒的传入使得中国饮食文化中的“辣”味得以丰富和发展;而番茄的传入则推动了意大利披萨等美食的诞生。这表明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饮食文化的发展。
5.新航路开辟后的100年间,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特产马铃薯、玉米、甘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推动了( )
A.物种交流 B.人口迁徙 C.殖民扩张 D.文化交融
A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与美洲之间动植物物种相互交流,马、牛、小麦等从欧亚大陆引入美洲,马铃薯、玉米等从美洲流向世界各地,体现了物种交流。B选项人口迁徙在材料中未体现;C选项殖民扩张材料未重点强调;D选项文化交融也不是材料主要反映的内容。所以选A。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